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69793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tiflammatory drugs,目的要求 1掌握本类药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特点及其与PG合成的关系。 2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 3掌握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以及尼美舒利的作用特点。 4熟悉甲芬那酸、双氯芬酸及吡罗昔康的作用及应用特点。 5了解抗痛风药的作用环节。,定义,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化学结构不同,但都可抑 制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具有解热镇痛和 消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由于其特殊抗炎作用, 为了与糖皮质激素(甾体)抗炎药区别,又称为 非甾体抗炎药(non steroidal anti-in

2、flammatory drugs, NSAIDs) 由于阿司匹林是本类药物的典型代表药,故也成为“阿司匹林类药物”。,机理,抑制环加氧酶(cyclooxygenase,COX),干扰体内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COX,COX-1,COX-2,参与血管舒缩、血小板聚集、胃粘膜血流、胃粘液分泌及肾功能的调节,诱导型,多种损伤因子和细胞因子可诱导其表达,参与发热、疼痛、炎症等病理过程。,表1 COX-1和COX-2的特性,自膜磷脂生成的各种物质及其作用以及抗炎药的作用部位示意图,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前列腺素是一族含有一个五碳环和两条侧连的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广泛存在

3、于人和哺乳动物的各种重要组织和体液中。参与多种体内功能的调节。 合成和释放的增多,导致体温调定点的提高,体温升高。 PG具有一定的致痛作用,同时还具有显著地提高痛觉神经末梢对其它致痛物质的敏感性。 PG参与炎症反应,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和疼痛。,发热原理,体温调节中枢,发热,前列腺素PG,中枢神经系统,内热原,中性粒细胞,病原体,产生、释放,进入,解热镇痛消炎药可以抑 制中枢神经系统内PG 合成酶,减少PG合成, 而发挥解热镇痛消炎 的作用。,1解热作用 特点:降低发热者体温,对正常者无影响(与氯丙嗉不同) 机理:抑制PG合成有关。(PG是致热物质) 发热是机体一种防御反

4、应(巨噬细胞、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抗体生成增加等),且热型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故对一般发热患者不必急于使用退烧药;但热度过高,可引起头痛、失眠,甚至惊厥,适当选用退烧药降体温是必要的,退烧是对症,应着重对因治疗。,2镇痛作用 中等度镇痛作用,临床主要用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等,对剧痛及平滑肌绞痛无效。 3抗炎作用 PG既是致痛物质,又是致炎物质,这类药物通过抑制PG合成达到抗炎作用。,分类及代表性药物,按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将解热镇痛消炎药分为四类: 水杨酸类 苯胺类 吡唑酮类 其它有机酸类,阿司匹林 水杨酸钠,扑热息痛 非那西丁,保泰松,吲哚美辛、布洛芬、吡罗昔康,阿司匹林(as

5、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acety1 salicylic acid)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及抗风湿 常用剂量(0.5g)具有明显解热镇痛作用,也可与其他药物配成复方(APC、去痛片)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关节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 大剂量(3-5g)有明显消炎抗风湿,使急性风湿热患者退热,关节红、肿、痛缓解,血沉下降,主观感觉良好,是临床首选药之一。,2抗血栓形成 小剂量(50100mg)阿司匹林可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心梗、脑血栓) 机理:小剂量减少血栓素(TXA2)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3其他 最近报道,脑内COX-2过度表达与老年性痴呆有关,认为每天服用1

6、00mg对老年痴呆发生有阻遏作用。,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最常见,口服直接刺激胃粘膜引起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饭后服用,将药片嚼碎可减轻,抗风湿剂量(高浓度)可刺激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CTZ)也可致恶心、呕吐。 PGs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抑制PGs合成可诱发溃疡病,故溃疡病患者禁用。 2凝血障碍 本药一般剂量长期使用因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使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可抑制肝脏合成凝血酶原(Vitk对抗)。,1.肠溶衣剂型 2.饭后服用 3.同时服用抗酸药如碳酸钙,减轻对胃的刺激 4.嚼碎服用,3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可出现荨麻疹,皮肤粘膜过敏反应,罕见“阿司匹林哮喘”是由于抑制了环氧酶途径,使脂氧酶途

7、径加强,白三烯生成过多所致。 4水杨酸反应 剂量过大(5g/d)时,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总称水杨酸反应,是水杨酸中毒的表现。应立即停药、静滴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加速排泄。 5瑞夷(Reye)综合征 国外报道,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少年服用阿司匹林有发生Reye综合症危险,表现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虽少见,但可致死,宜慎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又名扑热息痛(paracetamol) 作用特点 1.为非那西丁的体内代谢产物,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 2. 几无消炎抗风湿作用。 3.本品为非处方药,是很多感冒药的配伍成分,常用剂量较安全,但若剂量过大

8、或伴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用可致肝损伤,甚至急性中毒性肝坏死。 保泰松(phenylbutazone) 作用特点消炎抗风湿作用强,解热镇痛弱,不良反应多,已少用。,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消炎痛) 作用特点 1.本品1963年用于临床,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作用。因不良反应多,故仅用于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显著病例。 2.对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与保泰松相似,对关节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也有效;对癌性发热及其他不易控制的发热能见效 3.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多见,且严重。,布洛芬(ibuprofen),作用特点 1.具有较好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因其胃肠道反应较轻,临床较

9、常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2.布洛芬缓解胶囊芬必得 常用于镇痛 3.口服吸收迅速,血药浓度在2小时可达峰值 萘普生(naproxen)、酮洛芬(ketoprofen) 与布洛芬同类药,其作用、用途均相似。,吡罗昔康(piroxicam) 美洛昔康(meloxicam) 作用特点 1. 吡罗昔康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与阿司匹林相同而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易耐受,血浆t1/2长(36-45h),用量小,每天服1次(20mg)。 2.美洛昔康对COX-2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强而副作用小,适应症与吡罗昔康同,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尼美舒利(nimesulide),作用

10、特点 1.是一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抑制COX-2的作用 2.抗炎作用强而副作用小,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保泰松,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吲哚美辛 布洛芬 吡罗昔康,解热镇痛消炎药分为四类: 水杨酸类 苯胺类 吡唑酮类,其它有机酸类,作用机理:抑制环加氧酶,干扰体内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 药理作用:解热镇痛及抗风湿、抗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 、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瑞夷(Reye)综合征,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几无消炎抗风湿作用。,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作用,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与保泰松相似,对关节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癌性发热及其他不易控制的发热有效,不良反应多。,具有较好抗炎、解热、镇痛作用,胃肠道反应较轻,临床较常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与阿司匹林相同,不良反应较少,思考题,1.简述SAIDS 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2.阿司匹林为什么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3.何谓“阿司匹林哮喘”?应如何防治? 4.可通过哪些途径减少SAIDS的胃肠道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