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物流规划}国际物流区域物流网络的规划设计与实例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162412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78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物流规划}国际物流区域物流网络的规划设计与实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物流管理物流规划}国际物流区域物流网络的规划设计与实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物流管理物流规划}国际物流区域物流网络的规划设计与实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物流管理物流规划}国际物流区域物流网络的规划设计与实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物流管理物流规划}国际物流区域物流网络的规划设计与实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物流规划}国际物流区域物流网络的规划设计与实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物流规划}国际物流区域物流网络的规划设计与实例(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物流网络 的规划、设计与实例,9.1区域物流网络概述,9.1.1区域物流网络的内涵,区域物流网络是由各级物流节点、连线以及所属的经济“组织”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结构形式。 其中“节点”是指各级物流中心,“连线”是指由交通、通信干线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组织”是指物流企业、物流市场、物流咨询机构和地方政府。,9.1.2区域物流网络的空间结构,9.1.2.1区域物流网络的空间结构形态 根据东北师范大学陈才教授对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区域物流网络的空间结构大致可以分为放射网络、扇形网络、轴带网络、环状与一字形网络等形态,如图9-1、表9-1所示。,图9-1区域物流网络空间结构示意图,

2、表9-1区域物流网络空间结构形态分析,9.1.2.2区域物流网络的节点要素 (1)网络节点含义 物流节点又称物流接点,是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 区域物流网络的节点运行状况主要取决于节点要素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区域物流网络正是通过节点“磁场”和节点“磁化物”之间的磁力(集聚力和扩散力)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从图9-3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区域节点之间存在着引力场(即城市之间相互吸引、扩散)的作用,才产生功能强大的物流网络化空间结构。,图9-2区域节点等级集聚示意图,图9-3区域节点等级扩散示意图,(2)网络节点等级划分 核心节点 中心节点 重要节点和 通节点四类。 9.1.2.3区域物流

3、网络的轴线要素 区域物流网络的区位线要素,是指在地域空间上具有确定线段的交通通信线路、动力和水源供应线,例如铁路、高速公路和航道等。,9.1.3区域物流网络的特征,(1)区域物流网络系统是一个横跨生产、流通、消费三大领域的复杂系统 (2)区域物流网络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函数系统 (3)区域物流网络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4)区域物流网络系统是一个跨度系统,9.1.4区域物流网络的功能,(1)从属功能 从属功能表现为区域物流网络系统能多环节、多功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2)引导功能 引导功能是指物流对区域经济结构、规模和空间布局的引导和反馈作用,实质上是将区域物流网络系统转化为生产优势和经济优势

4、的过程。,返回,区域物流,一、区域物流的涵义,定义 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区、城市群、城市、农村等区域范围内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物流活动,二、区域物流体系,跨国区域物流 是跨越国境的区域物流,是区域物流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管理难度最大的区域物流。 跨国区域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 联合体大区物流 一国之内的若干行政区所组成的区域联合体的物流 在产业结构、地理位置、产业分工、物流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关系 大区物流关注的重点与难点:成员之间的物流协作 、协调 省域物流 城市物流 农村物流,三、区域物流的特点,管理经营主体的多元性 行政主体、管理主体、经营主体 竞合关系 制衡:规则约束

5、 协作、协调、协同 区域边界的不确定性 成员变动、边界变动 经济发展态势变化,辐射范围变化 物流系统的完整性 结构上的合理组合 功能上的互补配套,物流利益的相对独立性 利益主体 :区域及其成员 相互协作、互利互惠 物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中远程特点 物流平台的综合性 物流方式的选择性 物流管理的风险性 要求强有力的信息支持:远程、移动通信,无线上网,定位技术、搜救技术 组织协调的复杂性 自然、人文、政策环境差异,影响因素既多又复杂,四、区域物流的地位和作用,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存在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区域物流与区域交通 区域物流与区域交通是共生共存 区域物流与城市建设 物流布局与

6、设施建设都集中在城市或与城市相连接 城市建设与发展又时刻离不开物流的支持 提高物流效率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 区域物流与区域环境 物流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的副效应 提高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物流领域具有重大潜力,五、区域物流发展规划,区域物流规划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区域中的物流元素系统思考、系统设计) 战略性原则(长期性、全局性、可变性) 科学性原则(科学规划) 可行性原则(有可操作性、结合实际) 区域物流规划的内容 战略定位(在全国乃至跨国区域的定位;在社会经济中的定位) 发展目标(量化指标) 发展措施(强制性、诱导性、服务性) 区域物流发展的对策,区域物流发展的对策,1.明确区域物流在区

7、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2.建立并完善区域物流管理体制 一是管理主体:政府,行业协会,必须具有法定的管理权威和公认的受托管理权; 二是管理范围和管理内容:主要管理中观的区域物流问题,非运作和经营的问题; 三是管理手段: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并用。 3.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 4.完善区域物流的投融资体制;,区域物流发展的对策,5.加强区域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 6.提升区域物流设备与工具技术水平,推进区域物流的标准化; 7.促进物流方式的革新,实现区域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8.培育物流市场主体,促进区域物流市场竞争 一是培育物流市场主体,能够独立开展经营、承担经营风险、拥有与

8、支配经营收益 二是制定公开、公正、公平的物流市场竞争规则 三是规范物流市场的竞争行为,限制各种不正当、不公平的竞争行为。,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的形成 1.环渤海物流圈: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 2.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 3.珠江三角洲物流圈:广州、深圳 4.台湾海峡两岸物流圈:福州、厦门、高雄、基隆,“大珠三角” 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 “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泛珠三角 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

9、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 从国际来看,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省海域相接、山水相连、文化相似,加上2010年前要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应包括东南亚各国。 较为完整的“泛珠三角”经济圈的范围应是:大珠三角洲-大华南-大西南-华中中南部-华东南部-台湾地区-东南亚10国。,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 第一层次:环绕渤海及部分黄海沿岸,由丹东、大连、营口、盘

10、锦、锦西、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等15个城市和地区组成。 第二层次:环绕着黄海、渤海,由辽宁、河北、山东、山西4省,北京、天津2市及渤海海域所形成的“大渤海经济区” 据国家统计局汇总统计:1994年环渤海经济区的辽宁、河北、山东、山西4省,北京、天津2市实现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占全国的24.2。,经济总量:评价一个地区或城市经济发展总量往往采用地区生产总值这个指标(简称GDP)。从地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看,2003年长三角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3798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3815亿元,16个城市增速均值达到14.8%;珠三角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超过1万亿元,达到11335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1916亿元,增速均值达到了15.5%;京津冀城市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东北三省之和,达到13094亿元,三地增速均值达到12.2%;大东北经济圈(东北三省数据之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57亿元,三省GDP增速均值达到10.7%。从总量来看,长三角总量居4个经济圈之首,京津冀城市群列第二位,大东北经济圈排在第三位,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列第四位.从增长情况看,珠三角增速最快,达到15.5%,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经济圈。大东北经济圈增速较慢,分别低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4.8个、4.1个、1.5个百分点。从所占比重情况看,2003年这4个经济圈实现G

12、DP达到61184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突破50%,达到52.2%,真正起到了支撑起半壁江山的作用。,我国区域物流发展现状 1.东、中、西部物流业发展不平衡 2.南北物流产业发展不平衡 3.城乡物流业发展不平衡,城市物流,城市物流的含义 城市物流是以城市为主体的,围绕城市的需求所发生的物流活动,不论城市地域范围大小,物流活动都有共同的属性。 城市物流所包含的范畴可以有两种理解: 一是指城市内部范畴的物流; 二是广义上包括城市的输入物流和输出物流,即城市内部的物流以及以城市为主体的城市外部物流,是以城市为依托的区域物流,是指物资资料在城市内部各经济部门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周围农村

13、之间的流动过程。,一、城市物流的特殊性,城市主体的一元性 以特定的城市为主体的区域范畴 物流的战略地位得到重视 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城市,政府已经认识到物流对发展现代城市的战略意义,发展规划纷纷出台 城市物流是高密集型物流 物流资源密集,物流活动的密集 城市物流对环境的影响 物和人的流动混杂现象严重 影响效率、影响交通秩序、影响人居环境,一、城市物流的特殊性,精益化运行模式 城市有需求:准时、准确、环保、高效、低耗 物流活动涉及的领域复杂 生产、流通、消费 物流形式多样化 过境物流、集散物流、多式联运物流 物流体系网络化 物流节点多、分布广,网络系统比较健全,覆盖每一个角落,二、城市物流节点

14、,物流结点的涵义 通常又称物流接点、物流节点,物流据点 物流网络中连通各种物流渠道或各条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 物流结点的功能及作用 1.衔接功能 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网络系统 通过节点连同实现有序贯通 2.信息功能 每一个物流节点都是物流的信息传递、收集、处理、发送的集中地 通过各种信息节点形成物流信息网络 3.管理功能 集管理、指挥、调度、信息、衔接及货物处理等综合职能为一体 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水平取决于物流节点综合职能的水准,二、城市物流节点,物流结点的种类 转运型结点 接驳不同运输方式。 储存型结点 以存放货物为主要职能 ,ex:储各仓库、营业仓库、中转仓库、货栈等 流通型结点 以组织物资在

15、系统中流动为主要职能,Ex:配送中心 综合型结点 实现两种以上主要功能,若干功能有机结合于一体 完善设施、有效衔接和协调工艺的集约型 适应物流大量化和复杂化以及更为精密准确的需要,二、城市物流节点,城市物流结点的主要形式 物流基地 规模庞大的物流结点 两个主要作用 对外大进大出区域物流在城市的终端,实现城市与其他城市和区域的沟通 城市大量资源储备,二、城市物流节点,物流园区 物流企业的集中地,发展物流产业的平台,创造物流产业所需要的共同环境 可以是城市物流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独立构建 仓库 储存物质的专用场所 两种类型:经营性仓库和自备仓库 运输枢纽及站场 运输枢纽:大型的、多条线路、多

16、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结点 站场:一般的线路上的衔接结点 物流中心(GB) 从事物流活动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a) 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 b) 物流功能健全; c) 集聚辐射范围大; d) 存储、吞吐能力强; e) 对下游配送中心客户提供物流服务。,三、城市物流中心,起到了联结接物流渠道或线路的中心的作用 物流基地和其他物流节点之间的衔接 需要符合的要求 主要面向社会服务; 物流功能健全; 完善的信息网络; 辐射范围大; 大批量; 存储、吞吐能力强; 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三、城市物流中心,城市物流中心的类型 集货中心 分货中心 配送中心 转运中心 储调中心 加工中心,三、城市物流中心,城市物流中心的作用 城市物流中心是整个物流网络的核心,建立城市物流中心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现生产力的高度集约 有效衔接各种运输方式 提高物流水平 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 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发展,三、城市物流中心,遵循5项原则、考虑3方面因素 城市物流中心设置的原则 按经济区域规划的原则 规模适当原则 位置合理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