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ldf典籍英译标准与策略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157960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31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ldf典籍英译标准与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战略管理}ldf典籍英译标准与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战略管理}ldf典籍英译标准与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战略管理}ldf典籍英译标准与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战略管理}ldf典籍英译标准与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ldf典籍英译标准与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ldf典籍英译标准与策略(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典籍英译的标准与策略,陆道夫主讲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天净沙秋思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 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Withered vines, old trees and crows at dust A narrow bridge, flowing water and households An ancient road, the west wind and a thin horse The setting sun in the west A heartbroken man at the end of the world,1、引言,

2、中国典籍英译队伍主要由海外译者(包括华裔译者)和中国译者两部分人组成。,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英国为中心;20世纪中叶,以美国为中心;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逐渐转变为以中国为中心。 2) 中国典籍英译已经由以译介为主发展到翻译和研究并重。 3)在继承和创新方面,新的研究方法的流行与继承传统的努力已形成鲜明对照,许多学者大胆尝试新的研究方法,西论中用已成为中国典籍英译标准与策略研究的一大特色。 4)中西译者和研究者两支队伍近年来的相互交流,中国典籍英译研究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思想影响最深的先秦古籍: 四书 (The Four Books) 五经

3、(The Five Classics) 楚辞 (The Verse/Elegies of Chu 或 Songs/Poetry of the South), 左传(Zuos Commentary)、 战国策(Strategies/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Anecdotes of the Warring States),四书的英译通名为: 大学The Great Learning 中庸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论语The Confucian Analect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孟子 (The Wo

4、rks of) Mencius 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 “The Books of the Four Philosophers”,五经的英译通名为: 诗经The Book of Poetry/Songs/Odes, The Classic of Poetry, 书经或尚书 The Book of History/Documents, or The Classic of History 礼记 The Book of Rites or The Record of Rites 易经 The Book of Change

5、 (s) 春秋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诸子散文除孟子外,还有 墨子(Mozi; Mo Tzu)、 庄子(Zhuangzi; Chuang Tzu)、 列子(Liezi)、 荀子(Xunzi)、 韩非子(Hanfeizi),等等。 老子(Lao Zi; Lao Tzu; Laotse)的英译本最多。,四大名著的英译版本,三国演义 1)Three Kingdoms (Moss Roberts, 罗慕士,外文出版社,1994) 2)San Guo, or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C. H. Brewitt-Taylor,

6、 邓罗,Kelly and Walsh Limited, 1925),西游记 1)Journey to the West (W. J. F. Jenner, 外文出版社,1980) Havoc in Heaven, Adventures of the Monkey King 2)The Pilgrimage to the West 3)The Monkey King 4)Monkey (Arthur Waley, 1942),水浒传 1)Outlaws of the Marsh (Sidney Shapiro) 水泊好汉外文出版社,1981,沙博理 2)The Water Margin (Ja

7、ckson, 1937) 3)Heroes of the Marshes 4)The Story of 3 Women and 105 Men 5)All Men Are Brothers (Pearl S. Buck,赛珍珠,1933) 四海之内皆兄弟,红楼梦 1)A Dream of Red Mansions (杨宪益、戴乃迭,1994) 2)The Story of the Stone (David Hawkes 大卫霍克斯,1973),翻译的标准? 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译者往往有不同的翻译理念和不同的读者群,因而采取不同的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 不同的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的制订涉及

8、译者对翻译的理解、译入语文化的规约、译文读者的需求、原文文本类型等,针对中国典籍作品的不同文体,国内一些学者曾提出过一些具体的翻译标准。 如:译文要三美(音美、意美、形美), 译文要“明白、通畅、简洁”等。 典籍英译译者的翻译目的有什么不同? 译文读者需求有什么不同? 典籍文本类型有什么不同?,2、 “怎么译”?,要回答该问题,需要厘清: 所涉典籍英译是严格意义的翻译还是宽泛意义的翻译? 是文学翻译还是非文学翻译? 译文是针对普通读者还是特殊读者? 其实,怎么译,说到底取决于我们对翻译本体(其跨语言、跨文化属性)、翻译客体(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关系)以及翻译主体(译者权限)的深化认识。, 对文学类

9、和非文学类的典籍作品、全译本、摘译本、节译本,首译本、复译本、中国译者和英美译者的译本、同时代和不同时代的译本等显然需要区别对待, 典籍英译作品可能与原文是“形似神似”(内容忠实、效果对等); 也可能与原文是“形离神似”(内容不忠实、效果对等)、“形似神离”(内容忠实、效果不对等); “形离神离”(内容不忠实、效果不对等)。 典籍英译标准要探讨原文与译文在意义、长度、体裁、风格、功能等的相似和差异关系,重视对非文学类的典籍作品、摘译本、节译本翻译标准的摘译本、节译本研究。,典籍英译作品分为严格意义的翻译 (translation in the strict sense) 和宽泛意义上的翻译 (

10、translation in the broad sense)。前者在内容、形式、功能和文体等方面与原文高度一致或接近,后者则在内容、形式、功能和文体等方面与原文有明显变异。 从事严格意义的翻译时,译者需要尽量抵制权力关系、意识形态、社会、政治、文化因素等对翻译过程的操控,尽力向原文文本靠拢;从事宽泛意义的翻译,译者则需顺应权力关系、意识形态、社会、政治、文化因素等对翻译过程的操控,与原文文本保持一定距离。,典籍作品英译时,显然需要考虑作者思想、生平,原作内容、风格、类别、版本和时代背景,以及决定该翻译文本文化定位的社会文化因素等。 需了解译本读者是国内读者还是国外读者,是普通读者还是从事中国

11、文化研究的人士。针对不同读者,显然应该采取不同的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以适应他们的需求,在尽量贴近原文和适度背离原文之间做出选择。因此,应加强对译文读者需求的研究。,3、典籍英译的分类,中国古典散文、诗歌、小说、戏剧以及科技作品; 具体有:老子、易经、庄子、墨子、诗经、汉魏六朝诗三百首、孔雀东南飞木兰诗、英译陶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牡丹亭、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梦溪笔谈、山海经、天工开物、茶经、黄帝内经素问等,翻译的标准既涉及全译本、摘译本、节译本,首译本、复译本、也涉及中国译者和英美译者同时代和不同时代译本(大中华文库译本), 可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从多角度、多层面

12、对同一文本两种以上的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既考量译作与原作内容、风格、文本类型和原作者意图相符与否,还考量译入语文化、社会、翻译目的、读者需求等因素,力求从不同角度、不同历史时期研究译者的翻译观、探讨译者风格及其所采用的典籍英译标准与策略。,二、典籍英译的难处,1、译语中无对等词 (Equivalent) 这种情况常可遇见。通常有四种处理策略: 一是用近义词语加注解; 二是将近义词大写使之专有化; 三是音译加注解; 四是造词。 道:Tao 道德经 Tao Te Ching 无名:The Nameless 有名:The Named,以“道”字为例: “道”字有多种意义,可译成way,course,

13、practice,characteristic,truth,doctrine,等等。有时候不同的上下文中要用不同的词,有时候不同的译者译同一个句子使用不同的词。 作为老庄哲学中心的“道”,在英语中无对等词,因而经常音译。,道可道,非常道;(老子) The Way that can be told of is not an Unvarying Way; Arthur Waley (亚瑟韦利) 理雅各:The Tao that can be trodden is not the enduring and unchanging Tao. 林语堂:The Tao that can be told of

14、 Is not the Absolute Tao.,2、多义和歧义 词语的多义与歧义历来有之,只是古文中的多义与歧义更令译者困惑而已。时空差距大,文化差异大,造成语义模糊而又无法查证、难以表达。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例如: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这句话中出现6个“知”字,古时“知”可作“聪明”、“智慧”解,那么这第6个“知”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是“真正知道”还是“聪明”呢? 译文可以这样处理:,(1) You, shall I teach you what knowledge is? When you know a thing

15、,to hold that you know it; and when you do not know a thing, to allow that you do not know it; this is knowledge. (2) You, do you know my teaching? If you know it, say you know. If you dont know it, say you dont. This is wisdom.,3、古今、通假和词能消长 先秦两汉古籍中通假字很多,不明通假就会误译。 请看下例:八月剥枣。(诗经七月) “剥”就是通假字,剥者,击也。 此句

16、许渊冲译成: In eighth moon down the dates we beat. (八月打下大红枣。),下面两个句子中的“说”字也是通假字,如何译?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2)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论语雍也)。 第1句中的“说”字古义今义相同,该句可译成: It is bootless to discuss accomplished facts, to protest against things past remedy, to find fault with bygone things. 理雅各译成: It is not that I do not delight in your doctrine, but my strength is insufficient.,三、文言与现代英语,(一)汉语文言与现代英语句法结构的相似点及其翻译 1、文言判断句与英语SVC句型 2、文言被动句与英语的被动句 (二)文言与现代英语句法结构的主要差异及其翻译 1、意合与形合 (parataxi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