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52146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气象干旱综合指数CI以标准化降水指数、相对湿润指数和降水量为基础建立的一种综合指数。 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将干旱划分为五个等级,并评定了不同等级的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1.无旱: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 2.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 3.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4.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落,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

2、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 5.特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规范全国通用,具有空间和时间可比性,能较为客观地描述干旱的发生、发展、持续、解除等过程,以及干旱发生程度和范围的等级标准的干旱监测指标。,3,美丽的彩云之南,4,截至3月26日18时,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多年同期均值1.0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8829万亩(重旱2849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372万人、155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多年同期均值1144万人、893万

3、头)。,5,中国兴农网报道:初春的元阳一派繁忙。当地的哈尼族人开始翻田育秧,备耕生产。虽然遭受着旱情的困扰,但元阳的大片梯田因独特的地质条件以及长期坚持退耕还林,形成了“人栽树,树涵养水分,水浇田”这一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从而使得这里的春耕用水得到了很好的保证。,6,第三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7,本章内容 3.1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3.2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3.3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 3.4 总矿化度与地下水化学成分分类,8,温度 透明度 颜色 嗅味 口味 放射性等,3.1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9,(1)温度 地温梯度( /100m ):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所升高的温

4、度称为地热增温级或地温梯度。 过冷水 冷水 温水 热水 过热水 (2)透明度 取决于水中固体矿物质、有机物和胶体悬浮物的含量。 透明的 微浊的 混浊的 极浊的 (3)颜色 (4)气味 (5)口味 (6)放射性,10,3.2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地下水不是纯的H2O,而是天然溶液,含有各种组分。 水是良好的溶剂,在空隙中运移时,可溶解岩石中的成分。在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地下水与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同时发生着水量和化学成分的交换。 化学性质:气体成分、离子成分、胶体物质、有机质等。 水是岩石中元素迁移、分散与富集的载体。研究许多地质作用时都不能不涉及地下水的化学作用。 不同的用水目的在利用地下水时,

5、对水的质量有一定要求 (如:饮用水、锅炉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等) 研究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与作用必须与地下水的流动条件结合,11,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 氧(O2)、氮(N2)、二氧化碳(CO2) 硫化氢(H2S)、甲烷(CH4) 常见气体成分与地下水所处环境和地下水来源有关 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 地下水中的八大离子 阴离子: Cl- 、HCO-3 、 SO2-4 、CO2-3 阳离子: K+、Na+ 、 Ca2+ 、 Mg2+,12,3.2.1 气体成分,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 (1)氧(oxygen, O2)、氮(nitrogen, N2) 起源:大气圈中的氧气和氮气随降水入渗进入含水

6、层中溶解氧含量愈多,说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愈有利于氧化作用的进行。说明地下水是大气起源的,氮还有生物起源与变质起源 环境:若地下水中氮气单独存在,通常可说明地下水起源于大气并处于还原环境。在封闭环境下,氧被耗尽只剩下N2,指示水是大气起源且处于封闭环境,13,(2)硫化氢(H2S)、甲烷(methane, CH4) 这两种气体都是在较封闭环境中,在有机质与微生物参与的生物化学过程中形成。 还原环境下: SO2-4 H2S,成煤过程,煤田水 成油过程,油气藏,油田水,14,(3)二氧化碳(CO2) 大气降水中的CO2含量较低,地下水中CO2主要源于 土壤层(入渗过程溶于水中):有机质残骸发

7、酵产生、植物呼吸作用产生 碳酸盐岩地层:在深部高温下,也可变质生成CO2 CaCO3CaO+CO2 地下水中含CO2愈多,其溶解碳酸盐岩与结晶岩进行风化作用 人类活动: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导致大气中的CO2增加,(增长20%) 地下水中CO2增加,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解、结晶岩风化溶解能力愈强!,15,地下水中气体成分的意义: 气体成分指示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 氧化环境oxidation 还原环境deoxidation 气体成分可以增加水对盐类的溶解能力 促进水岩的化学反应,相互作用,16,(1)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 水中离子成分主要取决于: 元素的丰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地壳

8、化学成分中的重量百分比;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地壳中主要元素有哪些? 地壳中丰度较高的元素:Si、Al、Fe (地下水中低) 地壳中丰度较低的元素:Cl、S、C (地下水中高) 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有: Anion 阴离子:HCO-3、SO2-4、Cl- Cation 阳离子:Ca2+、Mg2+、K+、Na+,3.2.2 主要离子成分,17,(2)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来源 一般情况下: 低矿化度水中常以HCO3-及Ca2+ 、 Mg2+为主; 高矿化度水则以Cl-及Na+为主; 中等矿化度的地下水中,阴离子常以SO42-为主。主要阴离子可以是Na+ ,也可以是Ca2+ 。,18,这与主

9、要离子构成的盐类溶解度有关: 碳酸盐类 硫酸盐类 氯化物 常见离子在水中的相对含量与地下水中的总固体溶解物(TDS)或矿化度有关: 矿化度:指水中溶解组分的总量,包括溶解于地下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化合物的总量,但不包括悬浮物和溶解气体。矿化度以“克/升”表示。 矿化度(g/L) : 低(1) 中(1-10) 高(10-30) 阴 离 子: HCO-3SO2-4 Cl- 阳 离 子: Ca2+Ca2+,Mg2+ Na+,K+,19,氯离子( Cl- ) 氯离子在地下水中广泛分布,主要来源有: (1)沉积岩中所含岩盐或其他氯化物的溶解; (2)岩浆岩中含氯矿物的风化溶解; (3)海水。,硫酸根离子

10、( SO42- ) 主要来源有: (1)含石膏(CaSO42H2O)或其他硫酸盐的沉积岩的溶解; (2)煤系地层的黄铁矿; (3)酸雨,20,重碳酸根离子( HCO3- ) 重碳酸根离子的主要来源有: (1)含碳酸盐的沉积岩与变质岩(大理岩); (2)岩浆岩与变质岩地区, HCO3- 主要来自铝硅酸盐矿物的风化溶解。,钠离子( Na+ )、钾离子( K+) 钠离子与钾离子在低矿化度水中的含量一般很低。主要来源有: (1)沉积岩中岩盐及其他钠盐、钾盐的溶解; (2)岩浆岩与变质岩地区, 来自含钠、钾矿物的风化溶解; (3)海水,21,钙离子( Ca2+)、镁离子( Mg2+) 钙是低矿化度地下水

11、中的主要阳离子,镁离子在地下水中的分布与钙相似。主要来源有: (1)含碳酸盐的沉积物及含石膏沉积物的溶解; (2)岩浆岩与变质岩地区, Ca2+、Mg2+主要来自含钙、镁矿物矿物的风化溶解。,+,+,+,+ +,Cl-,+,+,+,+,SO42-,+,+,+,+,HCO3-,水中阴离子在地下水水流过程的(分布)变化,23,3.2.3 地下水中的其他成分,地下水次要离子: 如H+、Fe2+、Fe3+、Mn2+、NH4+、OH、NO2、NO3、CO32、SiO32及PO42等。 地下水中的微量组分: 有Br、I、F、B、Sr等。 地下水中以未离解的化合物构成的胶体:主要有Fe(OH)3、Al(OH

12、)3及H2SiO3等,有时可占到相当比例。有机质也经常以胶体方式存在于地下水中。有机质的存在,常使地下水酸度增加,并有利于还原作用。 地下水中还存在各种微生物。例如,在氧化环境中存在硫细菌、铁细菌等;在还原环境中存在脱硫酸细菌等;此外,在污染水中,还有各种致病细菌。,24,3.3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矿化作用: 溶滤作用水岩相互作用时发生 浓缩作用蒸发排泄时发生 脱碳酸作用在温度与压力发生变化时发生 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下发生:SO42- H2S 阴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岩土表面吸附的阳离子与水中阳离子发生交换 混合作用 2种不同类型地下水混合时发生 人类活动的作用影响越来越大,25,3.3.1

13、溶滤作用,(1)定义 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某些组分向地下水中转移的过程。其结果是:岩土失去部分可溶物质,地下水中获得相应的化学成分使水中TDS。 CaCO3 + H2O + CO2 2HCO-3 + Ca2+ (固) (水) (气),26,(2)溶滤作用的影响因素,岩土- 化学组分 (如:石灰岩 HCO3-Ca水、花岗岩HCO3-Na水) 组分的可溶性 (溶解度、溶解速度) 盐分溶解度的差异导致易溶成分先进入水中,难溶成分后进入水中 水- 水的溶解能力(TDS,O2、CO2气体组分) 水的流动性 a.水中已溶组分的多少水中盐分含量增高,溶解能力降低 b.水中某些气体组分- O2增加硫化物

14、的,CO2增加碳酸盐类. 通常刚渗入到地下的水,矿化度很低,随着水在地下含水岩层的运移,不断有新的盐分溶解到水中,水中TDS,水的溶解能力下降,最终水的溶解能力0,溶滤作用将会停止?是否会?,27,地下水是如何保持它的溶解能力的?,地下水的流动(交替)性: 地下水的径流速度和交替强度( V 与 Q ) 停滞与流动很缓慢的地下水,溶解能力最终会降为零,溶滤作用停止。 水如果流动速度快,水交替(更新)迅速,CO2,O2不断被补充,低TDS水不断更新溶解能力已降低的水 如果某地区地下水流动很快,水交替(循环)迅速,溶滤作用很强烈,长期作用下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如何? 该地区地下水中的水质-矿化度是高

15、(TDS)?还是低? 水中以哪种阴、阳离子为主?,28,长期、强烈溶滤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以低矿化度的难溶离子为主,HCO3Ca水 或 HCO3Ca Mg 这是由溶滤作用的阶段性决定!在由多种盐类组成的岩石中: 早期,Cl盐最易溶于水中随水带走,岩土贫Cl盐继续作用,较易溶SO42-盐类被溶入中随水带走,贫SO42-盐类持续(岩土中)只剩较难溶的碳酸盐类。 因此,分析溶滤作用及其地下水的成分特征: 要从地质历史发展的眼光(角度)来理解它是地质历史长期作用的结果 地下水是不断运动的溶解的组分会被带去(岩土组分变化) 前期溶滤作用溶滤什么组分,水中获得相应组分 后期溶滤作用长期强烈溶滤作用的结果是难

16、溶成分的低矿化水,29,3.3.2 浓缩作用,定义:地下水在蒸发排泄条件下,水分不断失去,盐分相对浓集,而引起的一系列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过程。 浓缩作用(过程)理想的蒸发浓缩模式 水分失去过程盐分相对浓集,化学成分的变化 (实际上与上述理想模式是不同的) 地下水在蒸发过程中,水分失去还有补充;盐分积累也有补充。因此,实际的蒸发作用可以产生含盐量很高的地下水(卤水)或盐渍化的土地 浓缩作用的结果:往往形成高矿化度、以易溶离子为主的地下水(Cl-Na+为主) 影响因素与蒸发排泄的影响因素相同(气候-地下水位-土层岩性),30,浓缩作用(过程)理想模式,31,浓缩作用 水流迟缓 矿化度高、Cl-Na,过渡区 矿化度中、SO4-MgCa,地下水化学特征具有分带性,溶滤作用 水交替迅速 矿化度低、HCO3-Ca,受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条件的影响,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往往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空间上的)。,32,山西忻州盆地地下水水化学图,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