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5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第2篇《古诗文阅读》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45094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156 大小:4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2015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第2篇《古诗文阅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02015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第2篇《古诗文阅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02015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第2篇《古诗文阅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02015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第2篇《古诗文阅读》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02015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第2篇《古诗文阅读》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2015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第2篇《古诗文阅读》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015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第2篇《古诗文阅读》ppt课件(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篇古诗文阅读,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一、2012南充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1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_,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解析 分析诗歌的情感,一可结合写作背景;二可借助诗眼分析;三可解读意象,挖掘诗歌情感;四可根据用典,探寻作者情感。本题题

2、干暗示我们从意象入手,寻觅作者情感。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二、2011泰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 这首诗写于诗人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答案 象

3、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3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_,“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4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解析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1)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2)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4、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3)思乡怀人,如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4)生活杂感,如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答案 对好友的挂念;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三、2011连云港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5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_,可从

5、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6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_,“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中考动向分析,命题规律,1赏析材料以写景抒情诗为主,即事感怀、托物言志为辅。 2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3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其中形象类、情感

6、类赏析题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的热点。 4常考题型有: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赏析题、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命题趋势,1唐诗宋词唱主角。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送别诗、咏物咏史诗。 2名家名篇是主打。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和词家的作品。 3“点”的考查是主流。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 4题型由客观题转向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四、2012衢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

7、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 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_,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8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_,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五、2012河南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10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_,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意思对即可),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六、2011广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

9、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1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D,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必备知识,一、古代诗歌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10、如陶渊明的饮酒。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如杜甫的春望就是五言律诗;绝句规定为四句,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解析 这类题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主要有内容的归纳概括、哲理的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等,考查题型或填空或选择或简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表现手法和主题内容的理解。对诗文的内容理解要做到知人论世,即理解诗词时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境遇,联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社

11、会风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境遇常常在作品中透露出来,并且往往渗透到同期的许多作品中,带有延续性;时代风云也总会折射到文学作品中来,许多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作品往往具有共同的思想感情。此诗写于作者初涉官场、任满返乡、年少气盛、抱负不凡之时,不难看出诗人借“登峰”寄托壮怀。,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怀明理,表达了他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野的意思。因此,D项理解不准确。,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写景

12、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其风格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饮酒、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等。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等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如曹操的龟虽寿等。,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3)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边疆风光为题材的诗。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 (4)即事感怀诗,因某一事由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如杜甫的春望、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

13、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如杜牧的赤壁。 二、不可不记的几个概念,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由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

14、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4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这通常是分析整首诗,中考题中除比较阅读外较少出现)。 三、古诗词中常考的景物意象,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常考清单,考点一诗歌的体裁分类与风格流派 考向1了解诗词体裁分类与风格流派 例1参见中考真题体验第三题第5题。 变式考例 2012德州 晏殊采桑子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_;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_派。 答案 小令婉约,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思维轨迹 这个考向的题型有三种:一是填空题,二是选择题,三是简答题。关于诗歌的分类,上文“必备知识”里已经讲过。诗词曲的创作流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婉约派,另一种是豪放派。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在于: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