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项目报告}ICU常见检查项目及分析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143578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X 页数:117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ICU常见检查项目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ICU常见检查项目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ICU常见检查项目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ICU常见检查项目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ICU常见检查项目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ICU常见检查项目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管理项目报告}ICU常见检查项目及分析(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U常见检查项目及分析,ICU二区 雷伟健,项目内容,血气分析解读,常规检验项目,常用生化指标,感染指标分析,常用影像检查,血气分析,酸碱度(PH) 二氧化碳分压(PCO2) 氧分压(PO2) 剩余碱(BE) 氧饱和度(SaO2%) 实际碳酸氢根(HCO3-) 标准碳酸氢根(SBC) 二氧化碳总量(TCO2)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 氧容量(O2CAP)和氧含量(O2CT),临床血气分析符号、名称和正常值,酸碱度(PH),参考值: PH7.35 7.45 生理极值:PH 7.8 意义:血液中的pH主要取决于碳酸氢盐/碳酸之比值,即 HCO3 pH =PK + log -, H2CO

2、3 = PaCO2(henry定律)(37时 =0.03) H2CO3 =6.1+ log 20 = 7.4 ( 7.35 7.45 ) HCO3-/H2CO3 =20:1,PH保持正常. PH异常可以肯定有酸碱失衡; PH正常不能排除无酸碱失衡; 单凭PH不能区别是代谢性还是呼吸性酸碱失衡。,pH7.35时,为失代偿性酸中毒,可能为 (1)呼吸性酸中毒(呼酸) (2)代谢性酸中毒(代酸) (3)呼酸+代酸 (4)以酸中毒为主的复合性酸碱中毒,酸碱度(PH),pH 7.45时,为失代偿性碱中毒,可能为 (1)呼吸性碱中毒(呼碱) (2)代谢性碱中毒(代碱) (3)呼碱+代碱 (4)以碱中毒为主

3、的复合性酸碱中毒,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定 义:物理溶解在血浆中CO2的张力 参考值:35 45mmHg ,极 值:10或130mmHg PCO2与H2CO3关系: PCO2=H2CO3(37时系数为0.03),PaCO2,意义:正常情况下血液PaCO2基本上反映了肺泡PACO2平均值。PaCO2是衡量肺泡通气量适当与否的一个客观指标。,反映呼吸性因素,45mmHg: CO2 潴留,原发性,呼酸,继发性,代偿后代碱,35mmHg: CO2 不足,原发性,呼碱,继发性,代偿后代酸,氧分压(PO2),定 义: 氧分压是指血浆中物理溶解O2的张力 参考值:80 100mmHg 临

4、床缺O2 分级:重度 40mmHg, 中度40-60mmHg, 轻度60-80mmHg 意义:反映机体的通气、换气能力 a)通气功能障碍:低PaO2并二氧化碳潴留。 单纯异常,PaO2和PaCO2等值变化,和为140mmHg b)换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障碍、V/Q失调、静-动脉分流 如急性肺损伤、肺水肿、肺淤血、肺间质纤维化等 仅低PaO2,当残存有效肺泡极少而不能代偿时,才PaCO2增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 参考值:吸入空气时(FiO=21%) : 20mmHg 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一般 30mmHg 年龄参考公式: A-aDO2 = 2.5 +(0.21年龄)mmHg 意义:

5、 1) 判断肺换气功能( 静动脉分流、V/Q、呼吸膜弥散) 2)判断低氧血症的原因: a)显著增大,且PaO2 明显降低(60mmHg),吸纯氧时 不能纠正,考虑肺内短路,如肺不张 和 ARDS b)轻中度增大,吸纯氧可纠正,如慢阻肺 c)正常,但PaCO2增高,考虑中枢性或神经、肌肉病变所致通气不足 d)正常,且PaCO2正常,考虑吸入氧浓度低,如高原性低氧 3)心肺复苏时,反映预后的重要指标,显著增大,反 映肺淤血、肺水肿,肺功能严重减退。,剩余碱(BE),定 义: 在血液偏酸或偏碱时,在标准状态下(370C,一个大气压,PCO2分压40mmHg,Hb完全氧合)用碱或酸将一升血液PH调至7

6、.4所需加入之酸碱量 参考值: -3 +3 “-”为碱不足,“+”为碱过剩 意 义:主要用于判断代谢性因素所致酸、碱失衡的指标 是评估和监测出血和休克程度的敏感指标。,氧饱和度(SaO2%),定 义: 指血液在一定的PO2下,HbO2占全部Hb的百分比值 参考值:91.9 99% 氧离解曲线为“S”形,PO2由100mmHg下降至60mmHg,其SaO2变化不大。但60mmHg已处在曲线陡直位置,PO2稍有下降,可导致SaO2急剧下降,处于严重缺氧状态。,氧饱和度(SaO2%),通常SaO2可作为组织氧供的一个指标,因为在正常情况下,SaO2与PaO2存在相关性,如SaO290%,PaO2常低

7、于60mmHg。SaO290%常提示低氧血症。 但将SaO2作为组织缺氧的指标没有PaO2敏感,这与SaO2是一个浓度比值及其高低受诸多因素影响有关。(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与血红蛋白和氧的结合能力(亲和力)有关。前已提及,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与氧分压直接有关,亦受到体温、二氧化碳分压、H+浓度(即pH)的影响,还与红细胞中有机磷酸盐以及代谢产物形成的脂含量多少有关),SaO2与PaO2相应对照表(pH=7.4,T=37),大概对应关系:(PO260100150mmHg, SaO2 9097100),氧合指数( OI ):动脉血氧分压/ 吸入气氧浓度 (PaO2/FiO2) 参考值: 400-500m

8、mHg 意义:1)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FiO对PaO2的影响,故在 氧疗时,也能较准确地反映肺组织的实际换气功能。 2) OI300mmHg,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3)在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用于诊断:其他条件符合下,OI300mmHg为ALI, OI200mmHg为ARDS 反映病情轻重和判断治疗效果,氧容量(O2CAP)和氧含量(O2CT) O2CAP:100ml血液中Hb充分氧合时的最大含氧量,公式表示: O2CAP = 1.34(ml/g) Hb (g/dl) 参考值:20ml/dl 意义:1)反映血液携氧能力 2)大小取决于Hb的质( 与O2结合力)和量

9、 O2CT : 100ml血液中与Hb结合的氧和物理溶解氧的总量 公式表示:O2CT = 1.34 Hb SO2%+0.003 PO2 参考值:17.523 ml/dl (男); 1621.5 ml/dl (女) 意义:1)反映血液中实际含氧量 2)取决于Hb 、SO2%、PO2,二氧化碳总量(TCO2) 定义:血浆中一切形式存在的CO2总量。 95是HCO3-结合形式 公式表示: TCO2 HCO3- + PaCO20.03mmol/L 参考值:24-32mmol/L(平均28mmol/L) 意义:1)受呼吸和代谢双重影响,主要受代谢因素影响 2)增高:PH增高,代碱 PH降低,呼酸 降低:

10、PH增高,呼碱 PH降低,代酸,实际碳酸氢根(AB),定义:病人血浆中实际HCO3-含量 参考值:21.4 27.3 mmol/L 意义:受呼吸、代谢双重因素的影响 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的一个重要指标 代酸、呼碱时,血中HCO3-下降 代碱、呼酸时,血中HCO3-增加,标准碳酸氢根(SB),定义: 在标准状态下(370C、PCO2 40mmHg、Hb100% 饱和)测出血浆中HCO3-含量,参考值:21.3 24.8mmol/L 意义:更能反映代谢性酸碱失衡。 SB增减主要反映代谢因素,它不受呼吸因素的影响 SB增加:代谢性碱中毒 SB减少:代谢性酸中毒,AB与SB,正常人SB=AB=22-2

11、7mmol/L AB和SB均明显增高,为代谢性碱中毒(失代偿) AB和SB均明显下降,为代谢性酸中毒(失代偿) ABSB,呼吸性酸中毒 ABSB,呼吸性碱中毒,起到缓冲作用的全部碱量(碳酸氢盐、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磷酸盐)的总和。 全血缓冲碱的组成 意义:受血浆蛋白、Hb、呼吸因素和电解质影响,目前认为不能 确切反映代谢酸碱内稳情况,缓冲碱(BB),血气酸碱分析的临床应用,单纯性酸碱失衡 双重性酸碱失衡 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混合性代谢性酸中毒:高AG代酸高氯性代酸 三重性酸碱失衡(TABD) :一种呼吸性失衡,同时有高AG代酸和代碱,酸碱平衡判断的四步骤,据

12、pH、PaCO2、HCO3-变化判断原发因素 据所判断的原发因素选用相关的代偿公式 据实测HCO3-/PaCO2与相关公式所计算出的代偿区间相比,确定是单纯或混合酸碱失衡 高度怀疑三重酸碱失衡(TABD)的,同时测电解质,计算AG和潜在HCO3-,判断TABD,常规检验项目,常规检验项目,血常规 尿常规 大便常规 凝血常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 中性粒细胞计数 淋巴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PLT) 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Hb) 血细胞比容(HCT) 网织红细胞计数(RC),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 成人 (4.010.0) 109 L;儿童 (5.012.0 ) 109

13、 L;新生儿(15.020.0) 109 L 检查介绍: 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 发热、急性感染、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应用激素、白血病等。 减少见于: 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生理因素影响可使白细胞增多,成人白细胞分类百分比,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46%66% 杆状核中性粒细胞 2%8% 嗜酸粒细胞 1%5% 嗜碱粒细胞 1% 淋巴细胞 20%40% 单核细胞 2%10% 浆细胞 0.1%,中性粒细胞,正常范围: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检查介绍: 是白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临床意义

14、: 增多: 见于急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减低: 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粒细胞缺乏症、抗癌药物治疗等 生理因素影响,淋巴细胞计数,正常范围:2040 检查介绍: 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病毒感染、传染性疾病(如肝炎)、水痘、流行性感冒、淋巴细胞白血病 减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X线照射,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100300)109L 检查介绍: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感染

15、、缺氧、创伤、骨折、恶性肿瘤等。 减少:见于以下情况: 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疾病) 血小板消耗增加(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红细胞计数(RBC),正常范围: 男性 (4.05.5)1012L;女性 (3.55.0) 1012 L; 检查介绍: 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红细胞计数(RBC),临床意义: 增多 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由于血浆中水分丢失所致。如严 重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或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病因纠正后可恢复正常。 原发性红细胞增多:如真性红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