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容器定检规解读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42824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版容器定检规解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3版容器定检规解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3版容器定检规解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3版容器定检规解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3版容器定检规解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版容器定检规解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版容器定检规解读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解读与把握,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曹怀祥,主要内容 一、本次定检规修订的原则和主要修订内容 背景、问题、传承 理念 原则 变化 内容 二、新版定检规重点内容和理念的把握 新理念、新做法 重要理念变化-基于损伤或失效模式的检验,详解,案例 原则规定,标准支撑 几个重点问题的把握,一、本次定检规修订的原则和主要修订内容 (一)背景、问题及传承 1、检验的种类 依据法规的检验 预知检验(或针对性检验、基于失效模式的检验) 基于风险的检验(RBI) 在线检验,2、历史作用及存在问题 -90版, 问题: 对年度检查不重视,检验报告重复繁琐 未反映近年来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 部分要求

2、过严,不利于国际竞争 与1999版容规不统一 -04版, 问题: 检验过渡或不足的问题 检验内容针对性不强 有些方面责任不清,如:年度检查、耐压、气密试验(该谁干?为什么做?) 责任大 与固容规不统一,3、与先进国家规范相比技术水平偏低美国API规范体系:,Existing,RBI & FFS documents,API 510,API 570,API 653,API RP 581 RISK BASED INSPECTION,FITNESS FOR SERVICE,RBI RP 580/581,FFS RP 579,Working Documents,Research & reference

3、Documents,New Documents,Assessment of criticality of detected damage and remaining life,检验周期:,中国(常规检验): 年度检查每年一次 全面检验根据安全等级确定(1、2级容器6年,3级容器36年一次) 耐压试验原每2个检验周期进行一次(新容规已经修订) 中国的检验规范对常规检验周期的规定基本是刚性的,对于压力容器,若要延长检验周期,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并且我国规范没有提出可用在线检验代替内部检验。 美国: 外部检验每5年至少进行一次 内部检验和在线检验(这种在线检验是指可以替代内部检验的在线评估)检验周期

4、不应超过按照腐蚀速率评估的剩余寿命的一半或者10年。如果评估认为其安全运行时间少于4年,则检验周期为其安全运行的剩余寿命,最长不得超过2年。 耐压试验不是必须进行,但检验结果认为有必要时和经过修理改造后的压力容器,应进行耐压试验。 API规范对于检验周期的规定是比较柔性的,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在线检验替代内部检验,然后也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延长规范所要求的最低检验期限。,在线检验:,API:允许用在线检验替代内部检验,但应满足如下条件 受结构尺寸的限制或缺少入口,不可能进行内部检验 均匀腐蚀速率小于每年0.125mm、剩余寿命大于10年,并满足下列条件: 介质对容器的腐蚀特性起码累计了5

5、年或有同类介质可比较的运行经验 外部检验未发现问题 运行温度不超过材料蠕变温度范围的下限 不会有环境开裂和氢损伤 容器不是带极或极板堆焊,损伤方式:,API规范考虑的损伤方式 腐蚀:点蚀、线腐蚀、全面腐蚀、局部腐蚀、阳极腐蚀 疲劳损伤 蠕变损伤 超温损伤 氢损伤 氢脆:氢致裂纹(HIC)、应力导向氢致裂纹(HOSIC)等 应力腐蚀裂纹 当存在以上损伤方式的可能时,应增加必要的检查方法,其检查结果可根据API RP 579进行合于使用的评价,合于使用评价:,API RP579可进行的评价类型: 脆断评价 均匀减薄评价 局部减薄评价 点蚀评价 气泡和起层评价 焊接未对正和壳体变形评价 裂纹型缺陷评

6、价 蠕变区域内工作元件评价 火灾危害性评价,检验结果评价:,中国 缺陷安全状况等级检验周期 美国 对检验的结果进行综合的评价,在保证容器能够在给定工况条件下安全使用的前提下,根据容器的剩余寿命,确定容器的检验周期,安全附件的检验:,中国: 对安全阀的校验周期进行了强制性规定 容检规给出了延长校验周期的必要条件 美国: 给出了建议的安全阀检验周期 蒸汽介质:每年一检 空气和清洁干燥气体介质:3年一次 丙烷、制冷剂:5年一检 其它:根据以往的检验情况确定,(二)理念 1、对定期检验要求、项目和方法、安全状况等级评定进行原则性规定,具体以标准进行支撑 特殊设备的检验标准(加氢反应器、焦炭塔、尿素合成

7、塔、再生器等,待启动) 其他在役环节的技术标准(待启动),2、预知检验(或针对性检验、基于失效模式的检验) -13版,确立“预知(或针对)性检验”原则,或者“基于损伤、失效模式的检验”原则 在考虑基本安全要求的基础上,确立基于风险、损伤和失效模式制定针对性检验方案的思想,突出检验项目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 3、适度的先进性和新技术应用 考虑传承,制造及使用管理情况不同 成熟的直接写入,其他留接口 首检,不在线,(三)主要修订原则 明确定期检验的性质、定位,检验周期的含义。 追责压力大,周期含义不明确 统一检验结论及结论报告内容。 没结论,既然是符合性验证,就要有符合性的判定 理清使用单位、

8、检验机构、监察单位的责任。 符合有关规章及工作规范 明确检验机构、检验人员的责任与分工。 机构负责制,人员要求不明确 为新检验检测技术、方法的应用制定程序,给出渠道。 吸纳成熟的科技成果,理清与常规检验方法的关系,有利于技术进步、科学发展。 安全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为在役检验标准的制定留出接口。 方便企业,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兼顾国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四)变化 从目录看变化:,04版共6章: 1、总则 2、年度检查 3、全面检验 4、耐压试验 5、安全状况等级评定 6、附则,13版改为5章 1、总则 2、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3、检验项目与方法 4、安全状况等级评定 5、附则 企业主

9、体责任体现 重点是检验项目与方法 由刚性-弹性或选择性,(五)主要修订内容 1、与条例、新固容规协调、统一;尤其是名词术语,如工作压力、最高工作压力等;新技术;RBI等等 2、加入3个修改单的内容; 3、格式修改,附件一改为附件A等;按特种设备局有关格式规定修改(减少层次,最多二层);,4、明确定期检验的性质、定位,检验周期的含义; 第三条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是指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在压力容器停机时,根据本规则的规定对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所进行的符合性验证活动。 5、理清使用单位、检验机构、监察单位的责任;明确检验机构、检验人员的责任与分工; 第十二条 检验机

10、构应当严格按照核准的检验范围从事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工作,检验检测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书,并且按照规定进行注册。检验机构应当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并且对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结论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负责。 (固容规7.2为“正确性”) 第二章 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十三条、三十四条 耐压、泄漏试验 第五十二条 记录与报告出具 第五十三条 报告监察机构 6、确立按使用情况、失效模式进行针对性检验(编制针对性检验方案)的思想;例如,在每种检验方法中(或者在释义中)加入所对应的典型失效模式,作为指导; 第十五条 固容规7.4已有要求,7、为新检验检测技术、方法的应用制定程序,给

11、出渠道; 第十一条 采用与本规则及有关安全技术规范不一致的新检测技术、新评定方法时, 8、吸纳成熟的科技成果(如容规中的TOFT方法、合于使用评价(缺陷评定)、RBI技术),理清与常规检验方法的关系,有利于技术进步、科学发展; 第三章 检验项目与方法 第五十一条 RBI接口 9、增加定期检验工作的信息化要求; 第十三条 使用单位、检验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本规则的规定,做好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工作,并且按照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规定,及时将所要求的数据输入特种设备信息系统。 10、增加对检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规定。 第十四条 检验机构应当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检验工作安全教育,并且保存教育记录。,11、删除年

12、度检查内容,移到使用管理规则中; 原整个第二章 12、更加准确地描述各检验项目的检验内容、检验方法(及标准)、检验重点及检验要求,突出检验项目及方法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加强与损伤模式或失效模式的对应性。 第三章 检验项目与方法 13、大幅度调整宏观检验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 第二十二条、二十三条、二十四条(低温绝热) 14、明确外隔热层拆除程度要求,便于操作。 第十八条 四种情况:破损失效、腐蚀或开裂可能、无法内检、必要的,15、大大简化定检时安全附件检验内容,对安全附件的检查内容主要放到年度检查中。 第三十二条 安全阀、爆破片、压力表 16、取消强制性耐压试验要求,做为一个检验项目,只

13、必要时进行;扩展气密性试验为泄漏试验。 第三十三条、三十四条 耐压、泄漏试验 17、删除具体的技术细节,强调对相关规范标准的执行。 第三章 检验项目与方法 18、明确安全附件、耐压、泄漏试验的实施主体。 第三十二条、三十三条、三十四条,19、从概念上将材质劣化与应力腐蚀、晶间腐蚀等环境开裂进行区分,整合缺陷与损伤模式(腐蚀减薄、材质劣化、环境开裂、机械损伤)的关系,科学界定其安全状况等级评定。增加真空绝热容器评定规定。 第三十六条 (三)材质劣化,第四十二条 环境开裂、机械损伤-可以满足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和检验周期内安全使用要求的-3级 第四十七条 真空绝热容器 20、附件的调整。 增加附件E

14、 非金属容器 21、报告格式和内容的调整。 增加了结论,按信息化要求统一内容,简化单项报告,二、新版定检规重点内容和理念的把握 新理念、新做法 重要理念变化-基于损伤或失效模式的检验,详解,案例 原则规定,标准支撑 几个重点问题的把握,承压设备损伤模式识别(标准草案)(5类73种),第1类:机械损伤(11) 过载、变形、磨损、冲刷、机械疲劳、热疲劳、蠕变、应变时效等等,第2类:腐蚀减薄(25) 全面腐蚀(均匀腐蚀):无机酸、盐酸、硫酸、硝酸、磷酸、碳酸、氢氟酸、有机酸、环烷酸、乙酸(醋酸)、甲酸、对苯二甲酸、乙二酸、石碳酸/ N-甲基吡咯烷酮、萘胺酸、盐、有机物、水、二氧化碳、烟气、苛性碱、氨

15、、硫化物、高温氧化、大气、土壤、露点腐蚀等等 局部腐蚀(非均匀腐蚀、局部减薄):点腐蚀(坑蚀)、 晶间腐蚀、 选择性腐蚀、电偶腐蚀、 缝隙/垢下腐蚀、 微生物腐蚀等等,(一)预知检验策略把握 损伤及失效模式判断,第3类:环境开裂(13) 氢致开裂、应力导向型氢致开裂、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氰化物应力开裂、内部生成氢化物导致的开裂、氢腐蚀、氢脆、鼓包、胺、氨、碱、碳酸盐、氯化物、连多硫酸、液态金属、氢氟酸、高温水、腐蚀疲劳、热疲劳、蠕变等等,第4类:材质劣化(15) 球化和石墨化、硬化、相和相脆化、885脆化、回火脆化、碳化物沉淀脆化、渗碳、脱碳、渗氮等等 第5类:其他损伤(9) 腐蚀疲劳、低温脆

16、断、微动腐蚀、过热等等,关注使用情况, 体现到检验方案编制 (第15条) 预知检验策略,“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以及不同失效模式下的检验项目和方法,方案制定 举例,案例: 换热器(氧腐蚀,11.19)、环烷酸腐蚀、CO2腐蚀(化肥,空分)、电化学腐蚀(使用不同材质制造的设备、设备钝化膜或涂层发生破损处) 加氢(回火脆)、应变时效,关注奥氏体不锈钢敏化,晶间腐蚀 腐蚀疲劳、疲劳(吸附器,介质或外力)、热疲劳(焦炭塔) 氯离子(氯化物)腐蚀、尿塔(碱的应力腐蚀)、连多硫酸(停工吹扫通风、炼厂奥氏体不锈钢设备)、湿硫化氢(硬度)、氢腐蚀、氢脆、硝酸盐应力腐蚀 多做失效分析或检验案例分析,提高对失效模式的判断能力,发挥集体智慧,(二)检验项目和方法的原则性界定与标准支撑 典型成套装置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标准(炼油、化工、化肥、化纤等)和特殊类设备检验实施标准(换热器、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