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新版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142528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X 页数:166 大小:57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企业管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企业管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企业管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企业管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新版(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王明怡 北京林业大学 应用心理学系 010-62336510(办)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2011,2,课程设计,教学目标 理解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与特征 教学设计思想 突出重点、联系实际、加强备考 教学安排 以节为单位 讲解/练习/答疑,3,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 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3-6、7岁)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6、7-12、13岁) 第五节 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发展(11、12-15、16岁) 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17、18-35岁) 第七节

2、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35-60岁) 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60岁以后),4,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 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5,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基础理论学科。目前,日益突出强调应用研究。在这个意义上,发展心理学研究又属于应用基础研究。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 种系发展 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比较心理学) 种族发展 对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各民

3、族心理进行比较研究(民族心理学) 个体心理(狭义) 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6,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发展的性质 整体性 社会性 活动性 规律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平衡性 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随年龄增长而匀速前进的 第一发展加速期:婴幼儿期 第二发展加速期:少年期(青春发育期),7,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 年龄特征:本质特征 时间维度、大致对应、不是因果关系 年龄阶段的根源:由心理过程或特征的变化所规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认知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4、,8,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遗传和环境:心理发展的动因,本质问题 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过程 内动力和外动力 “关键期”问题,9,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关注发展性,年龄跨度大。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横向研究设计 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又称为横向比较研究。 优点:适用性、时效性 缺点:人为的联接性、组群效应(将受不同社会环境影响造成的差异当成随年龄增长引起的发展变化),10,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纵向研究设计 对相同的研究对

5、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称为纵向跟踪研究。 优点:系统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缺点:时效性较差、被试容易流失、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首先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进行横向研究,然后再对这些被试进行纵向跟踪研究。,11,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纵横交叉研究设计,12,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环境(包括教育)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 代表人物:高尔顿(家谱调查) 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代表人物:华生,

6、13,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同等成分、孤立存在、企图揭示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二因素论:简单而机械的拼凑。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社会学习理论:班都拉 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 机制:对榜样的认同,有意识地模仿模型人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社会认知:儿童的模仿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发展者。,14,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 心理的实质: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低级心理机能:动物和人类共有,受生物成熟因素制

7、约; 高级心理机能:人类所特有,受文化历史因素所制约。 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标志:随意化、概括抽象化、整体化、个性化。,15,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儿童与教养者、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共同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源泉。 语言符号是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的中介。 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思想;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个体发育成熟,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尚未达到成熟之时)。,16,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皮亚杰: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互依

8、存、缺一不可 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 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智力的本质是适应 四个基本概念:图式(认知结构)、同化(加强丰富原有认知结构)、顺应(图式得到质的改变)和平衡(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17,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经验: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10个石子) 社会环境 平衡化,18,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 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 心理发展中的量变、质变关系 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以认

9、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 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19,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感知运动图式 前运算阶段(2-6、7岁):心理符号(表象) 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三山实验”)、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红花多还是花多)、思维的不可逆性(反演可逆性:球状变肠状;互反可逆性:AB)、缺乏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需要具体内容支持的运算图式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关注假言命题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20,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与外动力的关系,内动力:人类所具有

10、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 外动力: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是在内动力和外动力的相互作用下展开的,内动力和外动力良性互动的结果形成具有新质的发展动力,这才是制约并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因。,21,22,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早期发展对毕生发展的关键意义 对毕生心理发展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是独特的发展时期 既迅速又显著 早期对负面影响最为敏感 关键期 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近来,多用于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的发育和形成方面。 敏感期 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

11、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发展比较缓慢。,23,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诞生的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思想和儿童教育的需求 诞生的研究基础: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普莱尔 1882 儿童心理 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一批先驱者、不同学派、演变与增新 二、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标题,24,练习,单项选择题 1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 A 人群中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 B 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

12、相同的速率前进的 C 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 D 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 答案:B,25,练习,单项选择题 2 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为( )年 A 1879 B 1882 C 1900 D 1905 答案:B,26,练习,单项选择题 3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 ) A 先天的成熟 B 后天的经验 C 动作 D 吸吮 答案:C,27,练习,单项选择题 4 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 )个阶段。 A 2 B 3 C 4 D 5 答案:C,28,练习,单项选择题 5 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13、C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 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 答案:C,29,练习,单项选择题 6 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 ) A 心理机能已经发展成熟的时候 B 学习条件都已经具备的时候 C 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前 D 心理机能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之时 答案:D,30,练习,多项选择题 1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 ) A 遗传和环境的关系 B 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 C 发展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D 不同心理机能是否存在关键期 答案:ABCD,31,练习,多项选择题 2 纵向研究设计的优点在于( ) A 节约研究成本 B 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连续变化的过程 C 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

14、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 D 被试不容易流失 答案:BC,32,练习,多项选择题 3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 )的特征。 A 泛灵论 B 自我中心 C 思维的可逆性 D 掌握守恒 答案:AB,33,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新生儿的发展 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 第三单元 婴儿的学习 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 第五单元 婴儿的言语发展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34,第一单元 新生儿的发展,产前期(约280天) 胚种期(0-2周)、胚胎期(3-8周)、胎儿期(9-38周) 新生儿:出生到1个月的婴儿 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 无条件反射:生存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

15、定向反射)、原始反射(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巴宾斯基反射),35,第一单元 新生儿的发展,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 睡眠觉醒周期模式 睡眠不规律可能是出现某种异常问题的征兆。 三、新生儿的心理发生 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 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 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36,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 二、婴儿的动作发展 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心理发展的源泉 发展水平的指标 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 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手的抓握技能和独立行走 遵循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影响因素:

16、成熟程度、刺激物的支持、环境提供的动作活动机会、探究愿望、抚养方式等。,37,第三单元 婴儿的学习,婴儿的学习是指在环境中获得经验,由经验引起行为的变化。 一、模仿学习 新生儿模仿成人表情 二、条件反射学习方式 对喂奶姿势做出食物性条件反射 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 呈现新刺激,反应强度提高(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方法),38,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婴儿感觉的发展 视觉技能: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颜色视觉等 听觉技能: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等 婴儿知觉的发展 跨感觉通道的知觉:手眼协调和视听协调 模式知觉:偏爱人脸(范兹:视觉偏爱程序) 深度知觉:约从六个月开始具有(吉布森:视觉悬崖装置),39,40,41,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 注意内容的选择性 受刺激物外部特征的制约 受知识经验的支配 受言语的调节和支配 婴儿的记忆 人类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 12个月以前: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12个月以后: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42,第五单元 婴儿的言语发展,一、婴儿的发音 婴儿发音的阶段性 简单发音阶段:基本韵母为主,很少有声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