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讲义资料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讲义资料教程(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文登区人民医院中医科 王艳丽,2020/8/4,针灸部分,1.足三里 6.百会 2.关元 7.风池 3.气海 8.肾俞 4.中脘 9.三阴交 5.神阙 10.涌泉,一、常用养生保健穴,保健第一要穴,保健作用,三:本穴可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故名之;里通理:治理、调理;又:三里,指三寸;回阳九针穴之一:合谷中脘跳三里,三哑劳宫涌太溪。,名称,和胃健脾胃肠道诸证 化痰利水咳嗽气急、痰多、水肿 疏肝安神胁痛、黄疸,头痛、晕,失眠 补中强身内脏下垂、虚劳羸瘦、气短心悸、遗尿 舒经通络下肢痿痹、偏瘫、面瘫等,作用,定位:脐下三寸,2.关元,作用,关元 RN4(小肠募
2、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主治】1.遗精,阳痿,早泄,遗尿,小便频数,尿闭。 2.痛经,黄白带下,月经不调,不孕。 3.腹痛,泄泻。 4.中风虚脱,虚劳羸瘦无力。(为全身强壮穴之一,为保健要穴。) 【操作】艾灸。,作用,丹田,3.气海,【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功效】益气助阳,调经固精。 【主治】1腹痛,泄泻,便秘。 2遗尿,癃闭,遗精,滑精,阳痿。 3崩漏,带下,月经不调,阴挺,产后恶露不止。 4中风虚脱,真气不足,肌体羸瘦无力。(具强身健体作用,为保健要穴之一。) 【操作】直刺11.5
3、寸,宜用灸法;孕妇慎用,作用与操作,中脘 RN11 (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注:前正中线,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中点取穴。) 【功效】健脾和胃,温中化湿。 【主治】1胃痛,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反胃,呕逆,食不化,纳呆,疳积。 2咳喘痰多,失眠,脏躁,癫痫。 【操作】艾灸,可灸。,4.中脘,神阙 RN8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功效】回阳救逆,利水固脱。 【主治】1久泻,脱肛,腹胀,绕脐腹痛。 2中风虚脱,四肢厥冷。 【操作】禁针刺;宜用隔盐灸,或艾条灸;孕妇慎用。,5.神阙,百会 DU20 (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
4、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苏厥开窍,升阳固脱。 【主治】1. 头痛,眩晕,昏厥,中风不语,半身不遂,虚脱。 2. 癫,狂,痫,癔病,小儿慢惊风,惊悸,健忘。 3. 脱肛,阴挺,久泄不止,胃、肾下垂。 【操作】按摩;宜灸。,6.百会,风池 GB20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解表,聪耳明目。 【主治】1. 头痛,颈项强痛,感冒,热病。 2. 眩晕,中风,高血压,口眼歪斜。 3. 目赤肿痛,鼻塞,鼻渊,耳鸣。 【操作】可灸。,7.风池,肾俞 BL23 (肾背俞穴) 【定位】在腰部
5、,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益肾助阳,纳气利水,强腰聪耳。 【主治】1.生育疾患: 遗精,阳痿。 2小溲疾患:遗尿,小便频数,小便不利。 3妇科疾患:月经不调,白带。 4. 耳鸣耳聋,腰膝痠痛。 5. 洞泄不化,五更泄泻。 6. 咳喘少气。 【操作】按摩;可灸。,8.肾俞,9.三阴交,三阴交 SP6 (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功效】健脾和胃,补益肝肾,调经止带。 【主治】1脾胃疾患:肠鸣腹胀,泄泻,饮食不化。 2妇产科疾患:月经不调,带下病,经闭,崩漏,产后血晕,恶露不行,痛经。 3生育、小溲疾患:遗精,阳痿,不孕
6、,难产,滞产,疝气,小便不利,遗尿,水肿。 4失眠、高血压。 5皮肤病。 6下肢痿痹。 【操作】按摩;可灸。(孕妇禁针刺)。,【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 【功效】益肾通便,平肝熄风。 【主治】1头痛,眩晕,昏迷,晕厥,善恐,癫狂,小儿惊风,失眠。 2便秘,小便不利。 3咽喉肿痛,舌干,失音。 4足心热,下肢瘫痪。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10.涌泉,大椎 DU14(督脉、手足三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清热解表,截疟止痫。,二、其他常用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椎
7、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解表宣肺,护卫固表。,风门,肺俞 BL13(肺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清热理气。,肺俞,至阴 BL67 (井穴)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根角0.1寸。 【功效】疏风清热,矫正胎位。,至阴,翳风 SJ17 【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疏散风热,聪耳通窍。 【主治】1耳鸣,耳聋,聤耳。 2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牙痛。 3瘰疬,颊肿,痄腮。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功效】散风清热,清头明目。,丝竹空 SJ23,【定位】在面
8、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功效】祛风扶正,通络止痛。,地仓,【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功效】祛风清热,开关活络。,颊车 ST6,阳白 GB14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功效】疏风清热,清头明目。,阳白,【定位】在面部耳前,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闭口取穴) 【功效】祛风活络,开窍益聪。,下关 ST7,【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功效】散风清热,通利鼻窍。,迎香,二、艾灸法,灸法,是以艾为主要施灸材料,点燃后在体表穴位或病变部位烧灼、温熨,借其温热、药物的刺激作用防治疾病的方法
9、。,灸法的分类,艾炷灸,艾条灸,2020/8/4,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运用,取穴:,1.灸法治疗面瘫,翳风 、地仓、颊车、阳白、 下关、迎香、丝竹空,艾条悬灸 翳风 重灸 地仓、颊车、阳白、下关、迎香、丝竹空灸5分钟,操作,时间:艾灸时机;疗程时间 穴位:避免灸疮 环境:避免受风 可配合穴位按摩、功能锻炼,注意事项,取穴:神阙、足三里、百会 操作:艾条灸,2.艾灸治疗小儿腹泻,1.辨证:寒证、虚证适合 2.时间:下午、晚上适合 3.环境: 温暖适宜,注意事项,1.取穴:至阴(足太阳膀胱经) 2.定位:足小趾外侧,指甲角旁开0.1寸 2.操作:艾条灸,3.艾灸治疗胎位不正,1.时间:下午、晚上
10、 2.患者体位:仰卧位 3.环境:不宜太热,注意事项,选穴:神阙,4.敷脐疗法治疗慢性腹泻,1.吴茱萸、肉桂、干姜、丁香、地榆各15克,研末,醋调 2.白胡椒5g 五倍子10g 偏寒加吴茱萸10g酒调成糊 3.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还可选用黄连、车前子、六一散、丁香、硫磺等细末备用,随证加减。,药物,敷脐疗法简称“脐疗”,是将药物放在脐中(神阙穴),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敷脐疗法,1将选定的药物研细末,或作散剂用,或用调和剂调匀作膏剂用。如为新鲜湿润药物,可直接捣如泥,作膏剂用。 2.将患者脐部洗净擦干,然后将配制好的药粉或药膏置入脐中,然后用脐布或纱布垫敷盖固定
11、。 3.根据病情,或l-2天换药1次,或3-5天换药1次。 4.取食盐适量炒热,用棉布包裹,敷脐,并轻缓揉动,对虚寒腹痛有非常明显的疗效。,操作,1明确疾病,辨证施治,正确选用和配制敷脐药物。 2敷脐后如局部有皮疹痒痛,应暂停3-5天;如出现局部溃疡,应停止敷脐,改用其他疗法。 3敷脐疗法主要靠局部吸收产生治疗作用,治疗效果较慢,对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免疫疾病的调节则更慢, 需治疗一段方可产生治疗效果,早期更换治疗方案是不科学的。 4.此法对有些病收效较慢,可配合药物内服、针灸、推拿等疗法同时治疗,以提高疗效。,注意事项,2020/8/4,5.三棱针点刺治疗咽喉肿痛,咽喉肿痛是以咽喉部红肿疼痛,
12、吞咽时疼痛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咽喉肿痛其实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疾病。感冒发烧、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单纯性喉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均可伴有咽喉肿痛的症状,中医临床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法治疗有较好的疗效。,选穴:少商、商阳、耳尖,5.三棱针点刺治疗咽喉肿痛,少商 (手太阴肺经井穴) 【定位】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效】清肺利咽,开窍苏厥。,少商,【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效】清肺利咽,开窍泻热。,商阳 (手阳明大肠经井穴),【标准定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取穴】正坐位或侧伏坐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功用】
13、清热祛风,解痉止痛。 【主治病症】1、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 2、偏正头痛。 3、咽喉肿痛。,耳尖,三棱针(也可用注射器针头、针灸针),针具,操作,1.消毒好三棱针(可以放在酒精里浸泡30分钟),酒精棉球消毒术者手指,戴手套。 2.定位及揉搓:先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血郁积于一处,继而在此部位常规消毒。 3. 点刺出血: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二指握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12分深,对准已消毒的穴位或部位刺入12分深。点刺时须对准穴位快速进针、出针。 4.按压止血:出针后以适当力度连续挤压针孔周围组织,使血液流出,直到血
14、流自止或血色变鲜红为止。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操作步骤,1.应用刺血疗法不仅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还必须准确掌握禁忌证。 2.凡有下列之一者均不宜应用刺血疗法: 1).患有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他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禁用; 2).血管瘤患者不宜用放血疗法; 3).过饥、过饱、醉酒、大汗、过度劳累禁用放血法; 4).贫血、低血压、孕期及产后应慎用放血疗法。 3.如效果不明显者,可以隔天,选取另一侧的少商放血,交替使用。 4.放血前,搓揉很重要。刺入过浅,如果不搓揉的话就很难出血。 5.也可以改用医院的采血针,能控制刺入的深浅,相对来说操作更简单。,注意事项,2020/8/4,6.三棱针点刺治
15、疗麦粒肿,麦粒肿,中医叫“针眼”,是指睑腺或睑板腺感染,引起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初起,在睑缘或睑内,有局限性疼痛、睑缘局 部红肿,若病于睑板腺,眼睑皮色如常,但有微肿;继则红肿疼痛加剧,病位眦部,易引起邻近球结膜水肿; 3-5日后,局限性脓肿成熟,可见黄色脓头,溃破 脓出,疼痛减轻,肿势渐消。发病严重的,可伴有全身发热、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本病易复发和多发,常此起彼伏。 三棱针点刺或挑刺出血,出血的原则是“血变为止”,即挑刺时出血颜色较深甚至呈紫黑色,需出血至血色变为正常,才说明火热已除,方可停止。 (2)足中趾趾腹 下眼睑为足阳明经所过,所以下眼睑的麦粒肿多为脾胃积热,火毒循胃经上
16、攻所致,下眼睑的麦粒肿,肩胛区一般不会出现反应点,就是有反应点,点刺效果也远不如上眼睑麦粒肿效果明显。 对于此种麦粒肿,可用三棱针点刺足中趾趾腹,一般在靠近趾甲处点刺出血,原则也是“血变而止”。,2020/8/4,西医认为,麦粒肿病多由葡萄球菌感染而发。营养不良、屈光不正、失眠等为诱发因素。中医认为,针眼即“麦粒肿”,是常因风邪外袭,客于胞睑而化热,风热煎灼津液,变生疮疖;过食辛辣炙腐,脾胃积热,循经上攻胞睑,致营卫失调,气血凝滞,局部酿脓;或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湿热蕴结于胞睑而致。若余邪未清,热毒蕴伏,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而易感风邪者,常反复发作。本病为常见病,多见于青少年,预后较好,无损于视力。但反复或多发者,日后可能影响眼睑外观和功能。,选穴一:太阳、耳尖、眼穴,6.三棱针点刺治疗麦粒肿,太阳,眼穴,1.病人骑坐在带靠背的椅子上,背部放松,双手放置在椅背上。 2.按摩患侧耳尖,使其发红热感,充血(按摩增加出血量,减轻疼痛)。 3.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