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2020年8月整理).pptx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1137171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X 页数:3 大小:3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2020年8月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2020年8月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2020年8月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2020年8月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2020年8月整理).ppt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薛大威 新课程在小学 3-6 年级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 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 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技术教 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老师遇到 过困惑,如四个方面的内容就有交叉和重叠,如研究性学习那是一种方法在什么学科都需要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信息技术不仅要单独掌握信息技术的手段,还要培养小学生信 息素养,

2、那么在其他学科也要注意渗透,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离不开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 四大内容劳动技术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实践证明在小学生中,综合实践活动涵盖了劳 动与劳动技术,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载体、主体。 一、小学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 劳动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小学阶段过去就一直开设过劳动课 程。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 劳动技术教育教学专兼职相结合的队伍。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习领域相比,它已有很强的 学科建设的基础,它本身也是基础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在总结劳动技术教育

3、时就有过“以 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劳中创新”的观念。这些观念体现了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的价值理念。从这层意义上讲,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就是劳动技术教育课程 思想的延伸与发展,是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认为: 一些劳动技术教育基础比较好的学校,抓手大都先放在劳动技术教育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效 果也直接有效。这些实验学校以劳动技术教育作为操作平台,把研究性学习贯彻其中,利用 信息技术的手段去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其它学习领域,使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更丰 满,更丰富,更有实用性和拓展性,劳动技术教育的思路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出路。劳 动技术课题实验

4、学校在选择研究性学习操作项目时,也有所依据,不感到茫然或手足无措。 如:与研究性学习融合可用劳技教育内容中典型的作品为载体、项目为中心,进行技术探究 教学,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让 师生上网检索信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劳动教学内容,提升了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社 区服务社会实践的融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开门”进行劳动与技术 教学,教学中的许多实践活动内容也有不少在家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相结合不 再是两张皮,关键看整合。不是空想,关键要有基础。 二、小学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载体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还是要有载体。在综合实践活动四大 部分学习内容中,若以劳动技术教育为操作载体,可以顺理成章地把这几部分内容较好地融 合起来,而且融合的自然与紧密。在开展技术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时,需要先设计以哪些内容 为载体,再将哪些内容切入进去,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动手创造中,也 能将这几部分内容更好地衔接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综合实践活动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线进 行有机整合。一是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 力。二是扩大劳动技术教育中以研究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实践。包括制定方案、调查、访问、 观察、实验、统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在开展实践的

6、过程中,学生模仿研究的一般过程, 尝试运用一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体验研究的基本过程。通过研究性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 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发展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三是增加劳动技术教育中 以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四是加强以技术实践为主的活动方式。包括技术实践和劳动实 践两大类。包括设计、制作、研制、种植、养殖、信息发布、出版小报、墙报等,技术实践,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并不等于科技小发明小创造,而是实践过程中必经环节。 综合实践活动还有个本质的特点,就是它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特点,实际上是最有灵 活性最有创新性的一个学习领域,它能体现学校自身的特色。课程改革的主旨,就是它

7、的开 放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占主导地位。如果思考综合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学习领域那么多,内 容那么多,时间每周 3 课时,那么面面俱到就很难有落脚点和重心,必须有重点地就一些对 学生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的活动项目做出选择,特别是引导学生做出恰当的选择,这样才 不至于使学生无所适从,教师无所作为。我们不能把“研究性学习”升格为“科学研究”, 更不能把所有活动都包装为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学校如果 思考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开发校本课程,劳动技术课程因为有基础学校比较好操作,有 了课程载体学校容易形成特色。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学校可以采取百花齐放的选择形 式,但校长都愿

8、意采取单兵突进的形式,以特色带动。实践证明什么都抓也未必都能抓好, 也未必都能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和要求。中国教育报有过一篇文章,大标题就 是“21 世纪谁来教综合课”,就反映了一批有识之士的担忧。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综合,理 应是有机的综合、自然和谐的综合,决不是简单的大拼盘,也绝不是拉郎配,综合实践活动 怎样有效实施,还没有现成的模式,探索的空间很大。劳动技术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 机整合,就很好的为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载体,探索出了一条清晰的思路和出路。 三、小学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 综合实践主要是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9、劳动与劳 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很多就是让学生获得直接的劳动经验,掌握简单的劳动技术。没有一节 劳动与劳动技术课是纯知识的讲解的;是教师在课堂灌输的。小学生的劳动与劳动技术安排。 有家政服务,如穿衣、叠被、洗碗、有整理书包、扫地、擦玻璃窗等;有技术类的,如简单 工具的认识与使用,学习简单的纸工、金工、泥工、小种植、小制作、小设计等;还有职业 了解类的,帮助学生适度建立职业分类进行职业理想的启蒙。这些教育内容的落实是需要学 生主体直接参与获取体验变得心灵手巧。劳动教育思想也曾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整个体系的 基础与核心。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劳动教育,就是在劳动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其中的劳动是 以教育为目的而

10、进行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种实践性尝试综合实践课程,它以学 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不是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 它以操作为主要展开形式,强调学生通过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经验。假如教 育脱离了实实在在的劳动技术,而是教师单纯的进行口头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用大脑接受, 没有学生进行实践的空间,可能学习只能停滞在旧有的教育层次上,发展迟缓,所谓综合实 践只能是徒有虚名,只是理论的拼凑,从而缺乏说服力。劳动与技术教育恰恰是解决这一症 状的良药,它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基础知识与内容,使学生通过实践,逐步养成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乐于创新的

11、意志品质。劳动与技术可在实施过程中突出了人 的主体性、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新课程目标提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 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的劳动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过程是让学生 把自己的想象变为具体成果的过程,是让学生主体展示所学的综合知识的过程,使他们展示 自己观察力、创造力的过程。他们在这里体验出了创造的快乐,自我存在的价值。 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劳

12、动与技术教育已经越来越体现出独特的魅力,越来越使受教育者 受益,主体性更为彰显。综合实践的四大内容,劳动与劳动技术占的份额也能体现为主体。 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有很多劳动和劳动技术学习实践的机会。如劳动实践、技 术实践、信息实践。在劳动实践方面有社会服务的公益劳动、自我服务的劳动、学习环境创,2,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建的校园劳动、条件具备的学校,高年级还可以安排走向实际的生产劳动。这些活动的安排 一方面能实现综合实践课程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劳动与劳动技术课程的实施也能适应和匹 配小学生生活及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内容具体明确,好操作、便于学校课表的安排,易实施。 江苏省已经把劳动与劳动技术课作为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进行安排,得到了基层 教师的拥护与支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持续发展成为了现实。 参考文献: 1、徐长发教育研究XXXX 年第 12 期我国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一文;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XXXX 年 11 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建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与思考一文,综合实践活动网; 4、教育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5、陈树杰劳动技术教育05 年第 1 期直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