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41136947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17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设立“ 汉字节 ” 国人的汉字书写问题,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的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言恭达指出,数字化时代,很多人对电脑、手机产生依赖症,再加上网 络语言表达的不规范性和粗鄙化倾向,导致提笔忘字的“ 失写症 ” 逐步蔓延。 他认为,当今基础教育重在认字,忽视汉字的美。汉字的教学不应该只是高速,而更 应该是高质。他指出,汉字国际传播起步较晚,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汉语的国际推广和 传播在建立中国与世界有效的话语系统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因此,他建议,必须在国家层面上重视汉字和汉字文化,

2、设立“ 汉字节 ” ,并建立汉字 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精神堡垒。紧抓“ 一带一路 ” 战略发展机遇,加强 引导推广。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培养孩子的写方块汉字的习惯和对汉字母语的认同与亲和 力,使汉字教学能够从传统文化层面进行。要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全民普及汉字文化,通 过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大众传媒打造“ 振兴汉字文化” 类精品节目,让观众学习汉字知 识,领略汉字之美。 他还建议,将汉字书写融入社会评价体系之中,“ 不管是大中小学生还是各业成人应 提倡书写,让书写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苏士澍呼吁:“ 学好汉字、写好汉字,已成为关系到中华文化自信、文 化传承、民

3、族凝聚力提升甚至国家文化安全的大事,全体国人都应该对此高度重视。我们 共同向所有国人发出倡议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据了解,为推动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2016 年,苏士澍联合其他全国政协委员先后到 全国 20 多个省、上百所学校就“ 书法进课堂 ” 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中小学校书法教育资 源分布严重不均衡,书法教师严重短缺,开课率严重不足等教学瓶颈和困难。 苏士澍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多用汉语,多动笔写字;要投入更 大的力量加强书法教师培养,拓展电脑、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平台,大力推进“ 书法进课 堂” 的汉字书写教育,教导孩子们会写字、规范写字;

4、建议设立“ 全国汉字书写日” ,在全社 会积极营造 “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的社会氛围。 (选自成都商报,有删改) (1)两位委员主张设立“ 汉字节 ” 或“ 全国汉字书写日” 的主要理由有哪些? (2)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言恭达委员和苏士澍委员都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阐述了建立“ 汉字节 ” 或“ 全国汉 字书写日 ” 的意义。 B. 苏士澍委员联合其他全国政协委员先后到全国20 多个省、上百所学校就“ 书法进课堂 ” 实 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当今基础教育忽视汉字书写习惯的培养。 C. 言恭达委员建议设立的“ 汉字节 ” 与苏士澍委员建议设立的“ 全国汉字书写日”

5、 目标并不完 全相同。 D. 在苏士澍委员的建议中并没有提到类似言恭达委员“ 将汉字书写融人社会评价体系之中” 的主张。 (3)有人对两位委员的建议持有不同意见,认为设立汉字节不能解决“ 汉字危机 ” ,没有实 际意义。对此,你怎么看?请亮明观点并阐述理由(100 字以内)。 【答案】(1)数字时代汉字“ 失写症 ” 逐步蔓延;当今基础教育忽视汉字的美;汉字传播 在建立中国与世界有效的话语系统过程中有积极作用;学好汉字、写好汉字关系到中华文 化自信、文化传承、民族凝聚力提升,甚至国家安全。 (2)B (3)示例一:有意义。设立汉字节可以营造一种氛围,让人们更加重视汉字书写和汉字教 育,有利于传

6、播和弘扬中华文化,可以缓解汉字危机。 示例二:没有意义。民众患上“ 失写症 ” 并不是因为对汉字不重视,而是我们有了更便捷的 书写和阅读方式,是生活方式引发了汉字危机。因此,设立汉字节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恰当 方式。 【解析】 【分析】 主要根据前两段、6 段概括理由,从以下几方面归纳:从数字化时代 对电脑、手机产生依赖症,再加上网络语言表达的不规范性和粗鄙化倾向,基础教育的忽 视,学好写好汉字关系到中华文化自信、文化传承、民族凝聚力提升,甚至国家安全。 B 项“ 发现当今基础教育忽视汉字书写习惯的培养” 不准确,不全面,原文是“ 发现中小 学校书法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书法教师严重短缺,开课率

7、严重不足等教学瓶颈和困 难 ” 开放性试题,赞成或反对只要说出理由均可。设立汉字节可以重视汉字书写和汉字教 育,有利于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方式引发了汉字危机,设立 汉字节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恰当方式。 故答案为: 数字时代汉字“ 失写症 ” 逐步蔓延;当今基础教育忽视汉字的美;汉字传播在 建立中国与世界有效的话语系统过程中有积极作用;学好汉字、写好汉字关系到中华文化 自信、文化传承、民族凝聚力提升,甚至国家安全。 B; 示例一:有意义。设立汉字节可以营造一种氛围,让人们更加重视汉字书写和汉字教 育,有利于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可以缓解汉字危机。 示例二:没有意义。民众患上“

8、失写症 ” 并不是因为对汉字不重视,而是我们有了更便捷的 书写和阅读方式,是生活方式引发了汉字危机。因此,设立汉字节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恰当 方式。 【点评】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 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 作答。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 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表述自己的观点看法。答题时要注意: 开门见山,观点明确; 有理有 据,说服力强; 有条有理,主次分明; 用词恰当,言简意赅。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

9、答问题。 精读朝花夕拾相关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语段一: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远房的叔祖)是很 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 地关着门。 语段二: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 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 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 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 引导青年的前辈” 禁止,呵斥,

10、甚而至于打手心。 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 人之初性本善” 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 着“ 文星高照 ” 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 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语段三: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 去。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 而且要背出来。 语段四: “ 先生, 怪哉 这虫,是怎么

11、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 忙问。 “ 不知道! ” 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 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1)认真阅读以上四个语段,请分别概括童年鲁迅遭遇到了哪些事? (2)从上题归纳的这些事中可看出童年小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语段中的相关内 容进行分析。 (3)苏格拉底说:“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成年之后的大鲁迅如何审视自己的童年时 光呢?请结合四个语段从不同的角度谈谈鲁迅对童年时所受教育的反思。 (4)语段二选自朝花夕拾中

12、的二十四孝图。某社区为宣传“ 孝文化 ” ,计划在社区 墙面绘制二十四孝图。假设你是社区一员,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你结合对朝 花夕拾的理解,向社区反馈你的意见。 【答案】(1)我无法获得心爱的山海经;我为那时儿童读物的单调乏味感到悲哀; 父亲让我背书,我很不情愿我向先生请教问题,遭到先生的呵斥。 (2)小鲁迅是一个有好奇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很强的孩子。这可以从他向老师请教未知 的问题和喜欢画有许多神奇色彩的山海经可以看出。从语段二中他不喜欢压抑童心的 单调的儿童读物和不喜欢父亲在他想去看五猖会而让其读书中可见他向往自由不喜欢受拘 束的天性。 (3)四个语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儿童教育存在的

13、弊端。从四个语段中可以看到大人的 世界与孩子的世界是割裂的,大人并不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也无法获得平等对待。想要 一本山海经却无人关心,想要解决个问题却受到老师的呵斥,想要看场五猖会却要背 无法理解的书。而那时的儿童读物也非常稀缺,因此,孩子的世界是孤独而又枯燥乏味 的,以至于看到“ 恶鬼一般的魁星像” 也天天看不厌。成年之后的鲁迅回忆往事,一方面是 对那些美好的人和事的深深眷恋,同时也不回避存在的鄙陋之处,以此来引起读者的共 鸣,共同思考儿童教育问题。 (4)我认为在社区墙面上绘制二十四孝图,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活泼的形式走 近人们的生活。然而盲目照搬二十四孝图,是不可取的。“ 孝 ”

14、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 其优良的一面,能够引导人们孝亲敬老,但也应该摒除二十四孝图那些虚伪残忍的所 谓孝道,违背人性的孝道,而应该赋予“ 孝” 以现代意义。孝顺父母是天然的情感所系,应 该倡导积极健康的彼此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亲子血缘关系的情感是无须强调,天然存在 的。 【解析】 【分析】( 1)语段一出自阿长与山海经,写我对山海经;的渴慕; 语段二出自二十四孝图,鲁迅说:“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 界之类,另想到别国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 写我为那时儿童读 物的单调乏味感到悲哀;语段三出自五猖会,此篇写父亲让我背书,我很不情愿;语 段四出自从百草园到三

15、味书屋,写我向先生请教问题,却遭到先生的呵斥。 (2)本题解题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 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语段四,我向先生请教问题,看出小鲁迅是一个有好奇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很强的 孩子;语段三,五猖会,是鲁迅少年的时候绍兴一个民间节日,小鲁迅很高兴地要去看会 的时候,他的父亲突然要他背书。可见他向往自由不喜欢受拘束的天性。 ( 3)四个语段都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长大后的鲁迅对对于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 历,对童年时所受教育的反思。小孩子爱看有趣的书,却无人关心理会;爱看庙会,父亲 却要他背无

16、法理解的书;有疑问想问老师,却受到老师的呵斥。读不懂的书,枯燥的要 死,孩子喜欢的书非常稀缺,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被塾师发现要禁止,呵斥,甚而至于 打手心。成年之后的鲁迅回忆往事,一方面是对那些美好的人和事的深深眷恋,同时也不 回避存在的鄙陋之处。 (4)在二十四孝图中,对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批判。所以要肯定“ 孝” ,而且能讲到 摒除虚伪残忍的孝道,还要能够讲到符合人性的孝。句子通顺流畅即可。 故答案为:( 1)我无法获得心爱的山海经;我为那时儿童读物的单调乏味感到悲哀; 父亲让我背书,我很不情愿我向先生请教问题,遭到先生的呵斥。 (2)小鲁迅是一个有好奇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很强的孩子。这可以从他向老师请教未 知的问题和喜欢画有许多神奇色彩的山海经可以看出。从语段二中他不喜欢压抑童心 的单调的儿童读物和不喜欢父亲在他想去看五猖会而让其读书中可见他向往自由不喜欢受 拘束的天性。 (3)苏格拉底说:“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成年之后的大鲁迅如何审视自己的童年 时光呢?请结合四个语段从不同的角度谈谈鲁迅对童年时所受教育的反思。 (4)我认为在社区墙面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