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解析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41136265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4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读无字之书,即依靠身体力行去读天地之书、读自然之书、读自然之书,是人类永远不 能放弃的基本阅读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陆游的读书警示,是 为至理名言。 读文字之书,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不可取代的。阅读者可以拿起笔来,边读边记,写眉 批,作旁注,留下阅读与思考的宝贵痕迹。这对人类思维方式和思想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 读屏幕之书,即电子阅读,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优势极为明显。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三段文字的中心意思。(不超30 字) (2)你

2、觉得读哪种书有意义,请结合阅读经历写一段不少于100 字的文字。 【答案】 (1)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2)我觉得读无字之书最有意义。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无字之书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知 识,读无字之书要仔细观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像河中石鲁)中的老兵就是善读无字 之书的典范。我在做实验时,总要尽可能自己寻找材料多做几次,反复验证实验结论;在 电脑课上,也会把老师讲过的技巧多加练习 这样,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获得的知识必 定是牢固的。 【解析】 【分析】 第一段:读无字之书的意义;第二段:读文字之书的意义;第三段: 读屏幕之书的意义;三段概括为:读无字之书、文字之

3、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 值。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其中一种来表达 自己的观点。 故答案为: 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我觉得读无字之书最有意义。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无字之书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知识, 读无字之书要仔细观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像河中石鲁)中的老兵就是善读无字之书 的典范。我在做实验时,总要尽可能自己寻找材料多做几次,反复验证实验结论;在电脑 课上,也会把老师讲过的技巧多加练习 这样,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获得的知识必定是 牢固的。 【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理

4、清 思路,注意概括的语言要简洁,注意括号内字数的限制。 本题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和生活体验。解答此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取与自 己生活经历相符合或相近的内容来写。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条理要清楚。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无现金社会正大踏步而来 【话题背景】 “ 如果兜里没带一分钱,你敢出门吗?” 这个问题三年前提出来,绝大部分人都会坚决说 “ 不敢 ” 。但是今天,随着扫码支付、银联云闪付、网上支付等方式的兴起和银行卡的全面 普及,很多中国人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说“ 敢” 。有调查显示:超过70%的网友认为现金已不 是生活必需品。不久前,支付宝更是放出豪言:要推动中国在5 年内

5、进入 “ 无现金社会 ” 。 【专家评论】 “ 无现金社会 ” 是指多数交易场景中实现交易媒介的数字化,即从支付或者流通的形态上 看,部分纸质货币演变成了电子货币。“ 无现金支付 ” 意味着人们生活会更方便,它覆盖多 个领域,包括吃喝玩乐行、政务金融医疗等;还意味着会更加环保,它减少了货币交易中 的细菌传播机会。 【数据透视】 图一 20122017 年我国非现金支付笔数 图二 2016 年和 2017 年移动支付用户年龄比例 【各方声音】 现在出门购物只需拿出手机,轻轻“ 扫一扫 ” ,支付便瞬间完成,几乎不用排队,节省了 时间。 大学生小吴 无现金支付最令人放心的莫过于不用担心收到假币了。

6、虽然防伪技术不断更新,但是骗 子依然有办法把假币搞得“ 很逼真 ” ,有时候甚至连验钞机都能瞒过去,很多人都饱受假币 的侵害。 “ 无现金社会 ” 就能杜绝假币的泛滥。 商家张女士 对年龄偏大且不懂新科技的人来说,所谓的“ 无现金社会 ” 离我们就太远了,我们感觉被 社会淘汰了。前不久,我想参加某超市的优惠活动,被要求必须用手机支付,但我并不会 使用,我感到非常失落。 退休老人王大爷 由于电子支付的每一笔交易都能被追踪,这极易导致个人隐私受到侵犯。近年来电子支 付和网上银行诈骗案发率也在不断上升。 在语文实践学习活动中,你所在的小组围绕“ 科技改变生活” 这一主题,搜集并整理了以上 材料。 (

7、1)请认真阅读专家评论,说说什么是“ 无现金社会 ” 。 (2)请认真观察数据透视中的两幅数据图,写出两条结论。 (3)最后,小组派你围绕“ 无现金社会 ” 的利弊进行发言。请把你的发言稿写在下面。 写作提示: 围绕话题,从以上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 思路清晰; 语言得体; 不 少于 100 字。 【答案】(1)“ 无现金社会 ” 是指多数交易场景中实现交易媒介的数字化,即从支付或者 流通的形态上看,部分纸质货币演变成了电子货币。 (2) 我国非现金支付笔数逐年增多; 移动支付用户主要为中青年群体,30 岁以下用 户群体数量增加明显。 (3)同学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无现金社会也是如此。无现金

8、支付覆盖多个领域,方 便人们的活动,还能减少货币交易中细菌的传播机会,而且支付效率高,节省时间,可杜 绝假币坑人。但它也具有局限性,并不适合所有人群,而且电子交易也能被追踪,个人隐 私客易受到侵犯。所以,同学们,让我们理性看待无现金支付。 【解析】 【分析】( 1)本题主要是在材料中寻找关键的原句原词,“ 【专家评论】 无现金 社会 是指多数交易场景中实现交易媒介的数字化,即从支付或者流通的形态上看,部分纸 质货币演变成了电子货币。” (2)图表一横坐标是年份,纵坐标是非现金交易笔数。随着年份的增长,非现金交易笔 数不断增长,故可概括:我国非现金支付笔数逐年增多。图表二横坐标是非现金支付比 例

9、,纵坐标是年龄,红色数据是2017 年,蓝色数据是2016 年。随着年龄增加,非现金支 付比例逐渐减少,主要使用人群是30 岁以下青年,故可概括:移动支付用户主要为中青年 群体, 30 岁以下用户群体数量增加明显。 (3)内容上要结合材料【各方声音】中的内容,分条列点,表述清晰。示例:同学们, 事物都有两面性,无现金支付亦是如此。它可以减少假币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可以减少细 菌的传播,可以更方便快捷,这都是我们喜欢用的原因。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它的弊端,这 样的新科技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的人来说比较难,给他们的生活一定程度上带来障碍,同 时它也会影响我们个人隐私的保护,我们要用,但是要谨慎的用。 故答

10、案为: “ 无现金社会 ” 是指多数交易场景中实现交易媒介的数字化,即从支付或者流 通的形态上看,部分纸质货币演变成了电子货币。 我国非现金支付笔数逐年增多; 移动支付用户主要为中青年群体,30 岁以下用户 群体数量增加明显。 同学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无现金社会也是如此。无现金支付覆盖多个领域,方便 人们的活动,还能减少货币交易中细菌的传播机会,而且支付效率高,节省时间,可杜绝 假币坑人。但它也具有局限性,并不适合所有人群,而且电子交易也能被追踪,个人隐私 客易受到侵犯。所以,同学们,让我们理性看待无现金支付。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本题需抓住关键语句 无现金社会 是指

11、多数 交易场景中实现交易媒介的数字化,即从支付或者流通的形态上看,部分纸质货币演变成 了电子货币。 ” 来作答。 此题考查学生图表分析的能力。对提供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运用。解 答此类题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解读图表的流程:根源信息(图表 ) 观察认读 分析理解 归纳概括 文字表达; 2、把握好五个环节:注重整体阅读。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 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 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 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 注” 等;简要归纳概括。答前,要

12、正 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 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 本题考查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围绕 “ 无现金社会 ” 的利弊进行发言。发言时从题目所给 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发言思路要清晰,语言要得体。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宗月大师 老舍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 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 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 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

13、人, 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 偶然的 ” ,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 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 门,他看见了我。“ 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 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 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 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 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 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 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 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

14、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象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 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的大殿里。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 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 是“ 改良 ” 私塾。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 嚷” 了一 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 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 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 那些房子齐齐的排

15、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 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 爷,但是他不以富做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 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 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 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不 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 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

16、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 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 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 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 姐入庵为尼。出家以后,他不久就作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他 是要作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的说,方丈的 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作方 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 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 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 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