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阅读训练及解析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41136036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0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阅读训练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阅读训练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阅读训练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阅读训练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阅读训练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阅读训练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阅读训练及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阅读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读无字之书,即依靠身体力行去读天地之书、读自然之书、读自然之书,是人类永远不 能放弃的基本阅读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陆游的读书警示,是 为至理名言。 读文字之书,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不可取代的。阅读者可以拿起笔来,边读边记,写眉 批,作旁注,留下阅读与思考的宝贵痕迹。这对人类思维方式和思想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 读屏幕之书,即电子阅读,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优势极为明显。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三段文字的中心意思。(不超30 字) (2)你觉得读哪

2、种书有意义,请结合阅读经历写一段不少于100 字的文字。 【答案】 (1)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2)我觉得读无字之书最有意义。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无字之书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知 识,读无字之书要仔细观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像河中石鲁)中的老兵就是善读无字 之书的典范。我在做实验时,总要尽可能自己寻找材料多做几次,反复验证实验结论;在 电脑课上,也会把老师讲过的技巧多加练习 这样,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获得的知识必 定是牢固的。 【解析】 【分析】 第一段:读无字之书的意义;第二段:读文字之书的意义;第三段: 读屏幕之书的意义;三段概括为: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

3、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 值。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其中一种来表达 自己的观点。 故答案为: 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我觉得读无字之书最有意义。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无字之书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知识, 读无字之书要仔细观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像河中石鲁)中的老兵就是善读无字之书 的典范。我在做实验时,总要尽可能自己寻找材料多做几次,反复验证实验结论;在电脑 课上,也会把老师讲过的技巧多加练习 这样,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获得的知识必定是 牢固的。 【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 思路

4、,注意概括的语言要简洁,注意括号内字数的限制。 本题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和生活体验。解答此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取与自 己生活经历相符合或相近的内容来写。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条理要清楚。 2阅读夏游依安植物园,回答下列小题。 依安植物园,坐落于北方小城依安县,是镶嵌在乌裕尔河湿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植 物园的东廊门颇具民族特色,由几块巨石堆叠而成,气势恢宏。 顺着大门向里走,一条宽阔平坦的主干道,路面铺着坚硬的油渣,院内有两条主干 道,成十字花型,位于园中心。除了园林绿化车,其它车是不允许入内的,行人可以在路 上放心自在地行走。 在植物园的东北角有一处曲曲折折的长廊,一眼望不到头。如果

5、是盛夏,植物的枝叶 藤蔓爬满长廊上面的丝网,一片绿荫将长廊笼罩,阳光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游人穿行在 绿叶繁花嫩叶当中兴致盎然。 现在是初夏,藤蔓还没有爬上去。两边青绿的果实缀满枝头,李子、樱桃、葡萄,触 手可及。走在长廊里,扑面吹来松脂的芳香和草木的气息,芳香似乎也是青葱色的。 在长廊尽头,立着一块巨石,大约有几吨重,巨石上刻着四个大字,“ 紫气东来 ” 。在 巨石的东北角,有一处迷宫,环形的通道,系植物墙,有点像游戏中的丛林场景。 迷宫的四周种植着我叫不上名字的花草,那种花外形有点像串红,却又比串红的花小 得多,成串的花朵只有米粒大小,粉色的密密麻麻的花中有数不尽的蜜蜂蝴蝶,还有那丑 陋的红

6、背甲壳虫也来凑热闹。 行走在曲曲折折的石块铺就的路上,满被树荫笼罩,一片清凉,通向植物园正北面的 假山。不时有游人擦肩而过,有疾步如飞的健身者,有缓慢行走的老者,有衣裙如花的女 子,有活泼撒欢的小孩。一群群孩子们欢悦得像花丛中的蝴蝶,兴奋地摆出各种姿势和造 型,父母们抢抓镜头拍照。 假山不算太高,沿着曲曲折折的石头台阶登上山顶,站在亭上,凭栏临风,享受凉风 轻拂,十分惬意。举目远眺植物园,园内景色尽收眼底。 假山的南面一帘瀑布哗哗地流淌,水花飞溅,水声清越,水气氤氲,尽现水的活力和 灵性,又是游人的一个拍照点。假山南面的空地是一个圆型的塑胶运动场地。中间有喷 泉,每到晚上,喷泉便会喷出各种各样

7、造型不一的水柱,水柱成花开形状,时如莲花开 放,时如菊花绽开,中间还不时喷射出一条冲天的水柱,能冲激到旗杆那么高。雪白的水 花落地,砸出美妙的响声,落水进溅的水花扑面飞来,给驻足观看的游人们送上一丝清 凉。 假山的北面是一个人工湖,将假山环绕起来。湖水碧绿,大小不一的鱼儿在水中追 逐,不时跃出水面,露出美丽的鳞片,红的黄的花的黑的,煞是好看,美丽的鱼儿让人不 自觉想到 “ 锦鳞游泳、沉鳞竞跃” 的场面。燕子不时在假山上空盘旋飞行,不时贴到水面上 嬉戏。 ?湖的四周有各种各样的雕塑,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鹿妈妈带领着一头小鹿;有两 匹吃草饮水的马儿;有骑在牛背上吹笛子的牧牛娃;有洒水洗浴的美人鱼

8、;有几只展翅欲 飞的仙鹤;还有身披蓑衣垂钓的老翁。 ?这个湖的东南角还有曲曲折折的廊桥架在湖面上,廊桥的一头是个亭子。湖边有一口 老井,旁边放着辘轳、木桶、饮水槽,尽显田园风光。人在湖边游览,仿佛身处乡野,又 如置身于江南梦幻水乡。 ?我从湖的西侧顺着林中小道来到植物园的西北角。植物园里简直没有一片空地,草 坪、花卉和树木将每一个角落都安排得满满的,展现无限生机。经过人工培育的各种各样 的花卉散布园中,成为整齐划一的造型各异的几何形状。有的花贴着地面,有的花亭亭玉 立,有的花鲜艳夺目,有的花素颜内敛,有的花一见如故,有的花素未谋面。各种各样的 花千姿百态、争奇斗艳、蜂围蝶绕、沁人心脾,令人心神

9、愉悦。 ?大片的森林绵延不绝,有挺拔的云中杨、婆娑的柳树、洁白雅致的白桦树、浓郁芳香 的松树、修剪成球型的榆树。设计者还别出心裁,一些树的树干上还挂着可自由出入的鸟 笼子,可供鸟儿玩耍。植物园东南角孔雀笼子里有十几只孔雀,看到游人围观就会开屏展 示, “ 似与游者相乐” ,赢得游人们的阵阵惊叫和赞许。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会成为鸟鸣 嘤嘤的地方,成为鸟儿的天堂。 ?依安植物园是集生态、绿化、休闲、健身、娱乐、环保于一体的生态园林,现已成为 省内闻名遐迩的北方名胜,四季景色各异,每天游人如织。 ?夏季时节,徜徉于依安植物园,真是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作者:邢占双,系依安县初中语文教

10、师,有改动。)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文章的? (2)第 段划线语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3)第 段划线语句运用了哪几种感官来写,体会其写景状物的妙处。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作者游踪 (2)通感 (3)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突出喷泉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凉爽快感。 (4)本文表达了作者喜爱、依恋依安植物园的思想感情。 【解析】 【分析】( 1)结合 “ 顺着大门向里走,一条宽阔平坦的主干道”“在植物园的东北 角有一处曲曲折折的长廊,一眼望不到头。”“在巨石的东北角,有一处迷宫,环形的通 道,系植物墙,有点像游戏中的丛林场景。”“迷宫的四周种植着我叫不

11、上名字的花草”“行 走在曲曲折折的石块铺就的路上,满被树荫笼罩,一片清凉,通向植物园正北面的假山。” 等分析得出:本文是以“ 地点变换(作者游踪)” 为线索组织文章的。 (2)“ 芳香 ” 是嗅觉, “ 青葱色 ” 是视觉。 ( 3)要求学生结合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然后结合划线句分 析: “ 雪白的水花落地,砸出美妙的响声” 是视觉,听觉;“ 落水进溅的水花扑面飞来,给驻 足观看的游人们送上一丝清凉。” 是触觉。 (4)结合 “ 徜徉于依安植物园,真是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分析得出: 表达了作者对依安植物园的喜爱、流连忘返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 作者游踪

12、; 通感 ; 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突出喷泉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凉爽快感。 本文表达了作者喜爱、依恋依安植物园的思想感情。 【点评】 本题考查记叙线索的判定。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有关线索的知识。线索,是贯 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一般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人物、事件、物品、作者的思想感 情变化等为线索。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把握,注意通感修辞的把握。通感修辞格又叫“ 移觉 ” ,通感就是把 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以感觉写感觉” 。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 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 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

13、,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 本题考查写作角度的把握,注意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运用,体会妙处。 本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结合文末画龙点睛的句子理解作者感情。 3阅读高大上的“ 正” 字计数法,回答下列小题。 高大上的 “ 正 ” 字计数法 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 的计票方式。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票的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 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 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 计数方式。 ” 对比之下,我国的“ 正” 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于庙堂之 上和

14、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 提高统计效率。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 正 ” 字计数,一路画“ 正 ” 直到现 在。 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 正 ” 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汉代数 术记遗中记载的大数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又因为“ 数有十 等,若言十万曰亿,则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 以此类推, “ 正 ” 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 位。 至于真正使用“ 正” 字一笔一画计数,则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在旧上海,起初进 戏园看戏并不采用凭戏票制度,仅由服务人员领座,由善写计数的服务人员将卖座情况写

15、在“ 大水牌 ” 上。由于时间急促,恐怕误记,同时为了稽核总数,所以每满五个看客,就写 一个 “ 正” 字,或者是领一个看客就画上一笔,画上五笔便成一个“ 正 ” 字,随后再去收费。 后来看戏的人增多,戏园规模扩大,用水牌计票的方法逐渐被戏票所取代,但“ 正” 字的计 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鉴,广泛应用起来。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此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 玉” 字 来计数,同样是五画为一个单位。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 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 被使用过。但在所有五画字中,只有“ 正

16、” 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构成,没有哪两笔首 尾相连,甚至连每一画的长度都大致相等。所以,作为计数符号,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正” 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它的本义是平正、不偏斜。在词典中“ 正” 的含义很多,其 组成的词和短语也大多都是褒义,如正直、正大光明、正人君子、刚正不阿 足见人们对 正字的喜爱。同时,它也有着“ 匡正 ”“正确 ” 的含义,是人们表达信任的基准。 在投票选举中,人们最希望的是公平公正,从外形到内涵,“ 正” 字都是完美的计数工 具,无怪乎人们称赞它是高大上的计数方法了。 (1)开篇介绍苏格兰公投的计票方式有何作用? (2)第 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3)细读第 段概括回答,“ 正” 字作为计数符号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有哪些? (4)投票选举中,为何经常使用“ 正” 字计票? 【答案】( 1)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突出“ 正” 字计数法机智又高端的特 点。 (2)作比较、举例子 (3)“ 正” 字本义是平正、不偏斜;人们喜欢“ 正” 字;“ 正” 字有着 “ 匡正 ”“正确 ” 的含义,是 人们表达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