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顶层设计建设新一代数字校园培训资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130044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顶层设计建设新一代数字校园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加强顶层设计建设新一代数字校园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加强顶层设计建设新一代数字校园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加强顶层设计建设新一代数字校园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加强顶层设计建设新一代数字校园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顶层设计建设新一代数字校园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顶层设计建设新一代数字校园培训资料(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信息门户建设,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 2005年7月,加强顶层设计,建设新一代数字校园,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 蒋东兴 2007年11月20日 ,提纲,数字校园阶段发展回顾 高校信息化发展阶段 数字校园建设阶段分析 当前阶段遇到的问题 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理念 新一代数字校园关键任务,高校信息化阶段发展,CERNET成立,数字校园提出,新一代数字校园提出,起步发展阶段,数字校园建设阶段分析,系统集成阶段:19962000 统一的校园网络:FDDI、千兆以太网; 网络版的数据库应用: Oracle、Sybase等网络数据库; 学校主页、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2、、财务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 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初步的网上教学、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服务。,系统集成阶段,数字校园建设阶段分析,应用集成阶段:20012006 先进的校园网络:万兆以太网; 集成的应用系统: 统一用户管理与身份认证系统、信息门户; 动态主页发布系统、办公信息系统、集成学生系统、网络教学系统、集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集成财务系统、科研系统、实验室与设备系统、 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采用门户技术实现应用集成、单点登录,初步建成数字校园。 稳固的数据中心。,应用集成阶段,当前阶段遇到的问题,网络问题: 带宽很宽,关键应用带宽不够用; 数据问题: 数据很多共享困难,

3、数据不一致问题严重; 共享数据库建设容易运转难,权威数据缺乏; 应用问题: 应用很多关联困难,跨部门流程无法衔接; 各个应用授权体系各异,安全隐患大; 用户问题: 信息很多,大多非我所需,我要的信息却千金难觅; 运行问题: 数据越来越多,机器越来越多,电费越来越多,提纲,数字校园阶段发展回顾 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理念 新一代数字校园的定位 新一代数字校园的特征 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目标 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思路 新一代数字校园关键任务,新一代数字校园的定位,高校IT原则 对于IT在学校中如何运行的相关的一系列最高陈述; “促进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并成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教学:

4、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工程) 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促进科研: 促进知识的产生、传播与管理,支持学术创新; 促进管理: 通过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各部门工作的协同提高效率; 提供科学全面的数据资源与决策依据,提升决策水平与能力; 促进服务: 提高对师生服务的水平,提高对社会的服务能力。,新一代数字校园的特征,以用户为核心组织信息资源与服务,以提高用户工作效率为目的; 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利用为目标建设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 增加对于教学、科研活动的支持,加强对于教学、科研过程中信息资源的管理; 增加对于各类业务过程的

5、支持,实现信息的采集、加工、管理与利用的全过程管理(双向交互的电子校务); 加强对于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如统计、分析、挖掘、评价,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为学校的决策与发展服务。 以构建与现实校园有机衔接的数字空间为重心,实现跨部门的校级业务系统; 加强顶层设计,建设一体化数字校园; 注重流程整合,贯通现实与数字空间。,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目标,以人为本的用户环境: 建立全局的用户权限模型; 建立个性化的用户应用环境; 建立按需访问的用户界面。 关联的应用环境: 业务系统的合理划分,系统间的规范访问; 跨业务系统的信息内容关联、管理流程关联、信息服务关联,实现全局畅通的信息流。,新一代数字校园建

6、设目标,集成的数据环境: 对数据进行有序组织和集中管理,实现学校数据管理的标准化、集成化、权威化,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有序性、共享性和可管理性; 为业务系统和最终用户提供方便、高效、安全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服务。,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目标,高可用的运行环境: 机房、网络、服务器、备份、安全、数据库、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新一代校园网络、新一代数据中心、 高可信的安全环境: 构建一个完善、良好的安全环境,确保数字校园各个层面上关键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 实现数字校园信息环境的可控、可信、可查。,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思路,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建立高校的业务模型、功能

7、模型、用户模型、权限模型、信息模型、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 设计统一的系统架构,强化统一建设; 数据、流程、技术,信息系统三要素; 通过三要素的分离,实现业务与技术发展的无关性,达到良好的可扩展性; 整合数据资源,构建集成数据环境; 加强数据的规划、组织与管理; 关注用户行为,规划良好的用户环境; 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建立以人为本的用户环境。,提纲,数字校园阶段发展回顾 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理念 新一代数字校园关键任务 做好顶层设计 确定技术架构 建设集成数据环境 建立统一权限管理,数字校园顶层设计流程,IRP全校业务模型,IRP-全校职能域划分,IRP-全校职能域划分,IRP|一级数据流图,IRP

8、二级数据流图,IRP学生管理域功能模型,IRP|全域数据模型,用户与权限模型,用户模型(行政视角),用户与权限模型,权限模型(行政视角),技术架构设计,技术架构设计,技术架构设计,建设集成数据环境,集成数据环境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据源问题: 来自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的数据谁是权威数据? 数据组织问题: 数据标准如何落实到数据组织? 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集成有序的全局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唯一性? 数据共享问题: 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如何充分共享,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完全的信息共享就是完全的依赖”,如何解耦? 数据管理问题: 如何实现数据从产生、加工、利用到失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设集成数据环境

9、,如何建立集成数据环境? 要在信息资源规划的指导之下,对学校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利用进行全面分析与规划; 通过梳理学校业务流程,搞清信息需求,建立学校的业务模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信息标准,用这些标准和模型来指导信息系统的改造、优化与新建; 通过整体数据规划、统一数据库设计建立起基于主题、来源权威、信息全面、更新及时、结构稳定、管理规范的共享数据库,实现数据在全局各应用系统间的高效共享与有序流动,实现学校业务数据的有机组织和管理。,建设集成数据环境,建设内容: 建立和维护统一的数据标准,并且落实数据标准的使用; 按职能域划分,以主题数据库模式组织数据,建设集成化、标准化、权威化的运行

10、数据库,以保证全校所有业务数据的有序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数据的质量; 建立全局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全域范围内的数据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建设集成数据环境,建设内容: 逐步建立数据仓库:对一些主题数据库进行萃取和深加工,形成各个职能域的数据集市,并通过业务间的有机联系,将各个数据集市关联起来,为高层查询和辅助决策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建立归档数据库:主动将一些历史的数据实施归档管理,以优化运行环境,有效地降低数据运行的成本,实现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建设高效可靠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备份和容灾系统、数据审计系统,确保数据安全; 建立系列数据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

11、,为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建立保障机制。,建设集成数据环境,一个模型 一套标准 三类数据库,一个共享平台 一套支撑软件 一套管理和技术规范,集成数据环境组成示意图,建设集成数据环境,三类数据库: 运行数据库支持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 各职能域的数据按主题数据库进行组织,通过数据模型定义的关联构成全局共享数据库,实现数据的集成化与有序性; 业务系统建立在整合的全局共享数据库之上; 数据仓库决策支持 根据业务需求,建立若干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对信息进行深加工,为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 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在数据仓库之上,即可减轻运行库的压力,又可提高辅助决策数据的质量; 归档数据库历

12、史归档 建立一个专用的数据归档环境,实现历史数据的归档和迁移,既保障归档数据的安全,又保证运行环境的效率。,建设集成数据环境,运行数据库,建立统一权限管理,统一权限管理要实现校园网用户权限的分级、分层的管理,包括: 角色管理:管理校园网用户的身份和角色,为角色添加相应的访问用户; 角色权限管理:管理角色的访问权限,为相关角色授予可以访问的应用系统; 用户角色管理:为用户授予相应的角色; 用户权限查询:查询某用户的访问权限。,建立统一权限管理,基于角色授权的权限模型:,建立统一权限管理,分级授权管理体系:,建立统一权限管理,统一的权限管理与服务系统,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 2005年7月,谢谢!欢迎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