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上《赤壁》ppt课件1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41110598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八上《赤壁》ppt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鲁教版八上《赤壁》ppt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鲁教版八上《赤壁》ppt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鲁教版八上《赤壁》ppt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鲁教版八上《赤壁》ppt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八上《赤壁》ppt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八上《赤壁》ppt课件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 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作者:杜牧(803约852),字牧之,晚唐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面对衰落的国家,他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希望能够建功立业。他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所以一直慨叹忧郁,死时51岁。杜牧在诗歌方面成就较显著,他的诗歌清丽豪爽、含蓄韵致。后人称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为“大李杜”,称晚唐时期的杜牧、李商隐则为“小李杜”,折戟沉沙

2、铁未销, 自将 磨洗 认前朝。,折断的戟,销蚀,拿起,磨光洗净,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课文译评:,课文译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折断的铁戟沉埋在沙中尚未销蚀,自己把它拿来,磨洗之后,辨认出是六百年前三国时代的遗物。,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指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台名,曹操所建,故址在今河北临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都是东吴美女,大乔是孙策(孙权兄)之妻,小乔是周瑜之妻。,课文译评:,课文译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由此想到,如果当年不给周郎方便,那么铜雀台里浓艳的春色就会把二乔锁在其中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议论,

3、说明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关键。但作者没有从正面议论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落笔,提出了大胆的假设:当时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便利,那么东吴不一定能取得战役的胜利;说不定连孙策,周瑜的妻子大乔、小乔,也成了曹操的俘虏呢!,“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形象、具体、生动,“锁二乔”是作为东吴政权灭亡的特征而出现的。这句作者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形象的典型意义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作者见解独特,耐人寻味。,分析:,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诗的开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

4、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兴感之由,议论感慨,咏史诗,怀古伤今,赤壁,赤壁诗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你认为诗人想要借此表达什么?,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赏析:,此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杜牧的这首咏史诗紧扣历史事件的特点,将对历史的兴衰、成败得失的评价寓于丰富的想像之中,设想奇特,手法新奇,令人读来回味无穷。,1、题咏历史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 2、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二、杜牧的这首怀古咏史诗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一、以小见大、构思巧妙:,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讨论两个问题:,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咏史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