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世界现代史(重要资料)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10090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9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世界现代史(重要资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世界现代史(重要资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世界现代史(重要资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世界现代史(重要资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世界现代史(重要资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世界现代史(重要资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世界现代史(重要资料)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现代史:以十月革命为起点 1、三条主线: 2、三种世界格局的演变:一战后建立的世界格局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建立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格局 3、两个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提要,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一战后、二战后) 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和经济(一战后、二战后)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及演变: 苏联 俄国 苏俄 苏联 俄国,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P2 P7 P62 沙俄: 1917年二月革命之前 苏俄: 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底 苏联: 1922年

2、底1991年底 俄罗斯:1991年至今,时间:1917年3月 意义: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革命后形势:两个政权并立 时间:1917年11月 经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意义: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的利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此诞生。 苏俄的建立和巩固: 建立: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联的演变,1、二月革命,2、十月革命,巩固: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1920年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资产阶级,无产

3、阶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革命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年3月,1917年11月,教材经典材料解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 1、十月革命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及历史意义?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争。为无产阶级以武力夺取政权提供了光辉范例。 2、中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物及著作。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3、中国近代史上

4、哪些历史事件是十月革命直接影响下发生的? 五四运动、中共成立等,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课件9下第一单元28st、29st练习)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 1)目的:抗击帝国主义国家发动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外反革命势力掀起的叛乱。 2)作用: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主要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

5、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政权。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1、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2、这一时期的两个重大转折是什么。,道路曲折,列宁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时期: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教材经典材料解读,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 1、材料中的办法指什么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 2、认识错误后,列宁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3、从中,我们得出怎样的启示? 经济建设

6、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国情的政策。,二、苏联的崛起 (课件9下第五单元11st16st练习) 1、成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最早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2、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强盛的工业强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3、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 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

7、、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评价斯大林模式:(积极作用P9,消极作用P10) 积极作用: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三、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P64 1、东欧剧变: 1)原因: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 现实原因: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外部原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限制。 2)剧变的开始: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主义制度也发生了改

8、变。 3)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 4)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 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多党制,1991年底,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国家权力分散,2、苏联解体( (课件9下第五单元11st、12st、14st、15st练习) ) 1)时间: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戈尔巴乔夫将权力交给叶利钦,苏联正式解体。 2)催化剂:1991年“八一九事件” 3)解体的原因: 历史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9、; 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 外部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冷战政策以及和平演变策略。 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影响: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标志着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的崩溃。世界进入政治多极化时代。,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改革。然而结果却截然相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改革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改革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改革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改革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对策。,资本主义世界,一、危机:

10、(19291933年经济危机)(课件9下第二单元60st65st练习)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人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经济危机的特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大 4、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达到3000万人以上,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5、影响最大的国家:美国、德国 6、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选择的道路: 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二、

11、罗斯福新政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2、目的:为了消除经济危机 时间:1933年 3、新政的主要内容:(略) 4、特点(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的地方) 5、新政的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 心和基础),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 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6、评价罗斯福新政: 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美国度过了危机,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 活的先河。 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 里程碑。 但由于产生危

12、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7、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8、新政的局限性: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也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 (1)罗斯福上台时,美国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2)罗斯福上台后,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 (3)罗斯福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4)这一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评价罗斯福新政 ,判断对和错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 (2)为资本主义国家干

13、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 ( ) (3)彻底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 ) (4)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以完全消除。 ( ),经济危机,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对工业的调整 工业复兴法, ,教材经典 材料解读,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提高就业率的措施是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对工业的调整。,兴建公共工程,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和启示,(1)共同点:两国当时在经济上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

14、都是根据本国国情,探讨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 (2)启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借鉴优势和长处,取长补短,自我完善。结合国情进行改革,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美国三位著名总统:,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使得美国获得独立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林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解放黑奴,维护国家统一; 罗斯福拯救了经济大危机中的美国。,二、发展:(二战后欧美经济的发展) 1、美国 20世五、六十年代

15、,美国经济持续发展 7080年代的危机与调整 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2、欧洲的联合 西欧国家建立欧共体:20世纪60年代 欧盟的成立:1993年 影响:老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使欧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3、日本的崛起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日本崛起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国策:科技立国 从经济大国到谋求政治大国,持续发展,全面繁荣,(1)占据广阔国际市场(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3)改进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4)政府注意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中东

16、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和全球化,(1)进行社会经济改革;(2)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3)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二战后,西欧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美国为对付苏联,援助西欧;政府恰当的经济政策;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20世纪50年代初,恢复到战前水平;5070年代,持续繁荣。,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成立“欧洲共同体”。,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为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相互的合作。,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