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选修第8课《六一居士传》ppt课件1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41107754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语文选修第8课《六一居士传》ppt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语文版语文选修第8课《六一居士传》ppt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语文版语文选修第8课《六一居士传》ppt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语文版语文选修第8课《六一居士传》ppt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语文版语文选修第8课《六一居士传》ppt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语文选修第8课《六一居士传》ppt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语文选修第8课《六一居士传》ppt课件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一居士传,一、文章以“六一居士传”为题,请问,“六一”指什么呢?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六一”=“五物”+“一老翁”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二、对“六一”之名,主、客的看法有何不同? 客:子欲逃名者乎? 主:聊以志吾之乐尔,三、“六一”之乐如何?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沉醉于这五物之中,可专心至极

2、,不受外物干扰。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其乐无穷,无以比拟。,四、你同意“鉴赏提示”中的“本文表达了一种辞官归隐的愉悦之情”的看法吗?为什么? 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 解决的办法: “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五、作者申请退休三年而不得,于是他又给自己总结了三个应该退隐的原因。 1.必然规律。 “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 2.表面谦虚,实则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必然结

3、果。 “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 ” 3.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 归田录序中明确表示了“退避荣宠,而优游田亩”的心愿。 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隐退之心已决,地崩山摧不动摇。,六、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庄子渔父 愚人欲自逃其影的故事? 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 对居士来说呢? 引而不发,言而未尽,耐人寻味,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儒制世” 立德、立功、立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欧阳修 24岁应试及第,“勤官慎职,不作穷愁文字” 30岁,谪夷陵,“益慎职” 40岁,谪滁州

4、,号“醉翁”(与民同乐) 55岁,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 64岁,作六一居士传 65岁,获准致仕。 同年病逝于颍州,成绩斐然的文学大家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七、文中第一段谈到,作者曾自号为“醉翁”,后又更号为“六一居士”,这反映了什么呢? 作者从初贬夷陵时自戒“无饶河,益慎职”,到谪滁时号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再到知蔡州时更号六一居士,陶醉于五物之中,这反映了他的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由早年在政治舞台上的充满朝气、奋力拼搏到中年被贬后安于职守

5、、与民同乐,再到晚年时的急流勇退、修身养性。这种历程在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以道养生 “六一”之乐是一种向往,一种追求 悠闲、宁静、自在、雅致,探究: 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修身处世之道的影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以儒制世”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以道养身”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鹧鸪天 “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中歌” 陆游小园 “随意春芳歇

6、,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苏轼赤壁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修身处世之道 现代著名学者钱穆先生有言: 大体言之,儒家主进,道家主退,乃中国儒学自中庸,流传以下,无不兼融道家言。故知进必知退,乃中国人文大道之所在。,小结: 这篇文章反映了欧阳修晚年的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3.而 既老而衰且病 / 而常置酒一壶 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太山在前而不见 / 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

7、先衰 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 / 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 夫士少而仕,老而休 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4.于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 尚何暇于五物哉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 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 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 吾尝用于时矣,5.其 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 其乐如何? / 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 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其大者有二焉,三、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此庄生所诮畏影

8、而走乎日中者也 此吾之所以志也 吾素慕之,宜去一也 (二)省略句 此吾之所以志也,(三)被动句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吾尝用于时矣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四)倒装句 1、宾语前置 六一,何谓也 吾其何择哉? 复何道哉,2.状语后置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 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 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 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吾尝用于时矣,3.定语后置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五)固定句式 是为五一尔,奈何 其乐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