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0讲西方工业文明的序幕——资本主义兴起时代(15~18世纪)课件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41106759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7.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0讲西方工业文明的序幕——资本主义兴起时代(15~18世纪)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0讲西方工业文明的序幕——资本主义兴起时代(15~18世纪)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0讲西方工业文明的序幕——资本主义兴起时代(15~18世纪)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0讲西方工业文明的序幕——资本主义兴起时代(15~18世纪)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0讲西方工业文明的序幕——资本主义兴起时代(15~18世纪)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0讲西方工业文明的序幕——资本主义兴起时代(15~18世纪)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0讲西方工业文明的序幕——资本主义兴起时代(15~18世纪)课件(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块三世界史,第10讲西方工业文明的序幕 资本主义兴起时代(1518世纪),通史时空坐标,总述: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世纪末至18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社会迈向近代社会,政治:在英、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时段特征概览,经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到工场手工业时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2、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欧洲的近代科学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蕴含人文精神的文学艺术逐渐兴起,内容索引,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考点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考点三 人文精神的发展与科学时代的到来,模块结合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考向预测原创押题 热点追踪,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新航路开辟 1.五大促进因素 (1)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白银的强烈渴望。 (3)思想根源:人文主义倡导冒险进取精神。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切断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5)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狂热。,主干知识排查

3、,2.三个有利条件 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增加。 3.两个推动国家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 4.四个人物、三条航路 (1)迪亚士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到达“好望角”。 (2)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绕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路。 (3)哥伦布开辟了由欧洲到达美洲的航路。 (4)麦哲伦及其船队进行了经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环球航行。,5.五点影响 (1)对欧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但是,美洲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非洲:罪恶的奴隶贸易由此

4、开始。 (4)对亚洲: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对世界:人类从各民族相对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地域性历史逐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荷兰 (1)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2)结果:17世纪上半叶,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 (1)过程: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荷兰;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2)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1.“商

5、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前因后果,热考重点深化,2.四大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文明的交汇融合。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活动的舞台由大陆转向海洋,改变了世界各区域文明之间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是人类社会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给西欧社会带来了发展机遇,促进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是

6、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是也给亚洲、非洲和美洲人民带去了殖民灾难。 3.多视角认识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2)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4)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短板1数据分析能力不足,例1(20

7、16课标全国甲卷文综,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高考短板突破,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解析答案,查短对于数据分析应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一般横向可侧重比较不同,纵向可侧重分析趋势,以上数据可从数量上看到人口总量增加快,迁出迁入地均多元化,迁入地由落后地到经济发达区,迁移人群由强制到自愿等变化。 补短数据分析题的四个注意:,一要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语言,二要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三要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四要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 (注:看图技巧: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

8、看拐点”,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解析答案,析选项从人口迁移的数量、范围、自愿移民的目的地等角度回答。 答案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针对练1 以下是近代不同时期两国某项指标的统计数字。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组数据呈现的是(),A.殖民地面积,单位是平方千米B.商船运载能力,单位是吨 C.手工工场数量,单位是家 D.武装部队规模,单位是人,解析,解析根据图表中的时间16世纪18世纪,英国数字逐渐增加来分析,可知主要

9、是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的相关数据。因为荷兰在16世纪没有占领大面积殖民地,故A项错误; 新航路开辟后,荷兰、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所以商船运载能力增加,故B项正确; 因为这一时期还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手工工场数量增加有限,故C项错误; 因为英国和荷兰都是国土面积较小,人口较少的国家,其武装部队规模的增加有限,故D项错误。,短板2对史料信息解读有偏差,例2(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解析

10、,查短茶叶由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变为大众化日常消费品茶叶数量在英国快速增加联想到18世纪末殖民扩张,东西方贸易繁荣,茶叶价格猛降。 补短大部分材料型试题,虽然需立足于材料主旨大意确定选项,但语言表述构成仍需调动所学知识考查。 析选项茶叶作为生活消费品,其扩大得不出等级观念淡化、崇尚东方生活方式、贫富差距缩小的信息。,针对练2 1631年,笛卡尔称其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旅居在() A.意大利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解析,返回,解析意大利是新航路开辟前的世界贸易中心,与题中时间不符

11、,故A项错误; 西班牙在17世纪时海上霸主地位被荷兰取代,故B项错误; 17世纪荷兰是欧洲的殖民强国,商业兴旺,对外贸易高度发达,与“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相符,故C项正确;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是在18世纪,与题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返回,考点二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前提 (1)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国内封建制度,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 (2)1688年“光荣革命”改变了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关系,王权由神授变为来自议会。 2.内容 (1)确立: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议会掌握立法

12、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主干知识排查,(2)发展: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首相和内阁须从多数党中选出,行政权转移到内阁手中。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的席位。 3.特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政治为基础的。 (2)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3)内阁是最高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4)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国家权力中心。 (5)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首相拥有行政权、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二

13、、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背景 美国独立后,建立了一个松散的邦联,政局动荡不安。 2.标志 1787年宪法的颁布,加强了中央集权。,3.内容 (1)美国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 (2)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掌管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 (3)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对选民负责,美国总统兼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和政府不对国会负责。 4.评价 (1)积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确立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确立联邦制,加强中央集权。 (2)消极:没有彻底解决人权问题。,1.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过程中的三个转移、四

14、大特点、四个趋势 (1)“三个转移”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权利法案颁布)。 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责任内阁制形成)。 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1832年议会改革),并下移到全体公民。,热考重点深化,(2)四大特点 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 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 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下院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由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 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3)四个趋势 延续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早期内阁的形成到责任内阁制的完善。 渐进性。1689年确立议会权利高于王权原则;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

15、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19世纪中期以后选举权逐步扩大到普选。 创新性。如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都具有开创性。 法制化。英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与法制化进程密切相关。,2.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与妥协艺术 (1)原则:联邦制(中央集权)、权力制衡(三权分立)、人民民主(主权在民)。 (2)妥协艺术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同时,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在大州和小州的矛盾利益冲突上:参议员每州两名,满足小州的利益要求;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照顾了大州的利益。 在南北方关系上:这部宪法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还把5个黑人折合为3个白人来计算

16、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兼顾了南北方的利益,协调了南北方之间的矛盾。,3.国情差异与英美政体差异的影响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与英国历史上限制王权的传统有很大关系。英国议会历史特别悠久,议会掌握着国家的财政大权;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控制了议会并取得了与王权斗争的一次又一次胜利,议会权力越来越大,国王权力越来越小。 (2)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形成与美国独立后的形势密切相关。美国没有封建专制传统,独立后就建立了典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启蒙运动的影响和反殖民的斗争坚定了美国建立共和国的信念;政治家们有防止独裁和专制、最大限度地实现民主自由的远见卓识。,短板3时间节点、史论结合意识不足,例3(2016新课标全国甲卷文综)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高考短板突破,解析,查短“1702年”,“女王更换行政官员职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