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规划}国学之圆融思维讲义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107681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X 页数:128 大小:10.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发展规划}国学之圆融思维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职业发展规划}国学之圆融思维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职业发展规划}国学之圆融思维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职业发展规划}国学之圆融思维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职业发展规划}国学之圆融思维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发展规划}国学之圆融思维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发展规划}国学之圆融思维讲义(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講 外圓內方,取象比類國學之圓融思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世界上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心理底层结构的一种外在表现,是民族结构的重要标志。 什么是思维方式?,思维,是人脑的活动过程 知识 信息1 大脑 信息2 经验 思维(思考、思索过程) 推理 逻辑,LOGIC,什么是思维?,思维思惟 人类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思考过程。 思维方式是心理深层结构的一种外在表现。,那些长久、稳定、普遍地起作用的思维习惯、方式、对待事物的公认的观点,就是该民族的思维方式。 民族

2、思维方式有极强的定向性,总是趋于一定的方向,使其自身在随机的动荡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有序状态。,中文、英文信封的地址差别 中文: 邮编:550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 贵州省 贵阳市 花溪区 贵州财经大学 文化传播学院 2011级汉语言文学班 李涛先生收,英文: Zip code: 550025 Mr.Leetao 2011grade,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lass, School of Culture Communic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uaxi district,Gu

3、iyang, Guizhou pr.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从张颖清的“全息生物”理论说起 一条蚯蚓被切成若干段,为什么每段都可再长成一条完整的蚯蚓? 是否每一小段蚯蚓中包含有一条完整蚯蚓的全部信息? 一个马铃薯块茎切成若干小块,每小块可长成一株完整的马铃薯植株,为什么?,为什么斑马、金钱豹、老虎等哺育动物,其前、后肢的各节肢和尾巴的斑纹与其身体的斑纹数目相同? 为什么树的叶子外形与全株外形相似? 梨的果实外形与梨树外形相似?,生物体的每个相对独立的局部,与整个生物体本身,有怎样的关系? 天问,数不清的天问。,张颖清发问,从中医,问到中医外;从动物,问到植物,问整

4、个生命界。 一思二想三怀疑,张颖清基于中医整体观念、发散性思维,创造性发现了“生物全息律”,一个中医界金字塔式的理论丰碑。,张颖清,1947年生,生物学家,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息生物学的创始人。,张颖清主要学术著作有全息生物学、全息胚及其医学应用、生物全息诊疗法、新生物观。 被译成英、德、日、俄、挪威、蒙古、塞尔维亚等文字。 1985年首先提出了哺乳动物的单体细胞具有发育成新个体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在某种条件下可以完全显现。,12年后,第一个克隆哺乳动物克隆羊多利的出现,证实了张颖清的这一理论。 在哺乳动物克隆领域,张颖清的理论具有理

5、论优先权,在科学史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张颖清的生物全息论,是中医界整体观重大的理论创新。,全息一词,是泊来品,是借用全息摄影照片被破碎后,每一块碎片仍能完整显示被摄物全貌这一特性,人类发明了全息照相。 生物全息,就是基于以小窥大的中医整体观,嫁接全息照相的全息概念,来说明生物体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为整体比例缩小这一全息现象。,张颖清教授,于1981年在自然杂志发表了成名之作生物全息律 每一生物体的每一具有生命功能又相对独立的局部(又称全息元),包括整体的全部信息。 全息元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体的缩影。 人体上臂骨、前臂骨、五块掌骨和下肢的股骨、小腿骨等都是全息元,都是人体的一个缩影。,生物全息,开

6、创了中国全息科学的新篇章。 是中国人在生命科学里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一、取象比类由形象走向抽象的思维 类比思维 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思维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某种相关进行类比象征,以达到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地分析与表述的目的。,“天、地、人、万物”之间的类比 在“天象、地法、人事”之间类比 观天象知人事。 类比思维是从“天、地、人”系统整体思维中衍生出来的,体现系统整体思维。,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比兴手法 诗经的比、兴是类比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 “比”是用他物打比方,其表述的标志是有“如”字。,“兴”是托事于物

7、,其表述标志是举草木鸟兽以见意。 诗经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2、观物比德 人与物的类比,是说用物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论语雍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水”类比智者“动、乐”之德,“山”类比仁者“静、寿”之德。,论语颜渊: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风”类比君子之德。,3、合理外推 类推,把两个以上有联系的类比排列出来,按照意义发展的顺序逐层往下推导。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养个人道德和谐家庭人伦治理国家政事安定天下。 四阶段之间存在着本末始终关系,可“以修身为本”,逐层往下

8、类推。,4、易经思维 群经之首: 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影响最早、最直接、最深远。 中国人的常见思维方式:取象类比、天人合一、阴阳辩证、内向体征、中和中庸等,都可从中得到验证。,周易的思维框架,后来的易传将其上升到哲学高度,使之获得了普遍的意义。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易包含有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以此为据,就可以穷尽天地万物之理。,易设计了一个宇宙整体模式,提供了一套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则与根本方法。这里所讨论的也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易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代表一种思维样式,它们的总和构成了易的思维方式。,周易系辞下: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

9、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经第一卦:乾,乾为天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和内容之一。 无论是个人还是由个体成员组成的民族,都应有一种自立、自新、自主、自尊的精神,有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不为外境所移的刚健精神。,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

10、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第二卦:坤,坤为地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坤,其道顺乎!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象数思维源于以卦象和爻象进行思维,主要内涵是取象比类。 “象”指现象,象征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符号也可称为“象”。 取象就是选择形象;比类就是进行推演,然后得出新的结果。,“取象比类”又叫“援物比类”,是一种辩证推理。 将杂乱无章的事物加以综合归

11、纳,分门别类,用以比较某种规则,目的是为了了解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或是在它们之间建立有规律的联系和秩序。,易经损卦第四十一 损卦是“山下有泽”,损卦的上卦是山、下卦是泽,山脚下被水包围着,因而会使山受到侵蚀而减损,故曰损卦。 山下有泽是取象,损是比类,比喻人如果长期被不良环境包围就会被减损,这是形象思维。,易经谦卦第十五 上卦为坤为地,下卦为艮为山,谦卦艮下坤上,为地中有山之象。 山本高大,但处于地下,高大显示不出来,此卦在人则象德行很高,但能自觉地不显扬。 地中有山,取象地卑山高,比类是损高就低、谦退之意。,古代经常被用来“比类”社会和各种关系的常用模式有: 阴阳模式(二体结构) 八卦模式(

12、多体结构、环形结构)五行模式(五体结构),取象比类的推理方法,在实践中有一定的合理性,尤其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宏观领域,辩证的推理方法常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由于缺乏实证和分析,单凭这种方法尚不能解决自然科学中的具体问题。,二、阴阳五行整体性、生克性的辩证思维 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 易经系辞: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是天地未分前,混而为一的元气,或为阳刚,或为阴柔,变化无穷;以阳御阴,以阴随阳。,乾坤代表天和地 天是行云施雨的空间和万物生成的根源,是造化根本的大阳; 大地之阴的元气,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本。 天是主宰,是动能;地是顺从、是

13、被动的。,易经的中心思想 天地、阳刚、阴柔、动静的微秒作用,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源,阐明这一法则并广泛运用于宇宙与人生的一切变化现象上,使人能够知变、应变、适变,去恶向善,避凶就吉。,1、万物一体的整体性结构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中国传统思维与西方人不同,整体性思维一直是中国传统思维最根本的特征。 万物一体的整体观念,其最高、最典型的理论形式是天人合一。,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宋张载西铭 人来源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作为现实存在的人,总是把自身之外的万物当作与己相对待的对象。,中国先哲有“内外”、“物我”之说,就是对此而言。 世界可以概括为人与万物或人与天两个最

14、基本的部分。 两个方面的统一,表征为“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天人合一”主要蕴含两重意思: 第一,宇宙整体的状态 天是一物,人亦是一物,天和人都是实在的,二者作为整体的部分或要素而相互联系,构成为一个统一整体。,人是万物中的一物。 人与物,都是为宇宙整体的客观要素而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合一是指宇宙存在的一种状态。 中国传统思惟倾向于: “天人合一”的整体结构是宇宙应有的、本然的状态。,第二,理想的精神境界 “天人合一”的客观状态的内化、“天人合一”主观形态 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目标。,易传: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中庸: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15、。,“天人合一”,并不意味着没有意识到人与他物的区别,把人和自然的关系视作一种直接性统一。 而是强调,天人之间不是对立关系,是“一天人”、“合内外”,注重天人之间的统一与联系,视天人相互沟通而结为一体。,在“天人合一”的整体结构中,人与其他事物相比,并不是平列的,而是处于无比优越的地位。 人有理性、有道德、有情感,能够体验天道,是宇宙整体系统的灵魂。 只有人才能构成与天地并立的结构格局。,老子: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中庸:人可“赞天地之化育”。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天或天道,最终都是落实于人道。 天人合一的整体结构,实质上是

16、以人为中心要素的整体结构。,中西方对人与自然关系理解和解决的不同 西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区别,把自然界当作外在于人的独立对象,表现为一种“天人对立”的二极性思维倾向。 受此思惟控制,西方人非常注重对于外在世界的逻辑分析,以获取关于外物的知识为根本目的。,古希腊:为知识而知识,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理论。 在中国哲学中,不能说没有人与自然区别或对立的观念。 先秦荀子的“天人之分”。但荀子之后,响应者寥寥,未能获得普遍性的社会意识形式,构成一种思维传统或文化传统。,绝大多数哲学家不是强调“天人对立”,而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统一,把人与自然视作一个统一的整体。 以孔孟学派为代表的儒家、道家道教,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居于支配性地位,它们所代表的思维方式成为一种绵延不绝的传统和普遍性的精神力量。,“天人合一”观念,不仅倾向于把天和人看作是统一的整体,而且站在“人道”的立场看待“天道”: “天道”就是“人道”,“人道”就是“天道”。 离开“天道”,“人道”就失去理论根据;离开“人道”,“天道”也失去其应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