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滨州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八上古诗词(共53张PPT).ppt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1106751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滨州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八上古诗词(共53张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8年滨州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八上古诗词(共53张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18年滨州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八上古诗词(共53张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18年滨州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八上古诗词(共53张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18年滨州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八上古诗词(共53张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滨州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八上古诗词(共53张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滨州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八上古诗词(共53张PPT).pptx(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古诗词,2014年考查名句默写 【本诗主旨】 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文学常识】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作者_杜甫_,_唐_代伟大的_现实主义_诗人。,即时过关,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

2、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在诗中,诗人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 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曾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峻;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2009年考查诗歌鉴赏 【本诗主旨】 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

3、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即时过关,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表达了诗人对国事艰难、山河破败的伤时之情。 2这首诗的题目为“春望”,请细读一、二两联,说说杜甫望见了哪些景象?这是一种什么抒情手法? 京城的荒凉和春天的绚丽景象。借景抒情。 3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什么?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然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

4、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近十年未考 【本诗主旨】 这首叙事诗,叙述官吏深夜捉人,老妇啼诉的语言和她的被捉,表现出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严重灾难,体现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 【文学常识】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作者_杜甫_,他的作品“_三吏_”“_三别_”都是反映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表现了诗人_忧国忧民_的思想感情。,即时过关,“有吏夜捉人”一句在

5、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领全文。,近十年未考 【本诗主旨】 本诗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作者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文学常识】 本诗作者_陶渊明_,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人。东晋伟大的诗人。他是中国第一位_田园诗人_,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即时过关,“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6、。,2014年考查文学常识;2009年考查名句默写 【本诗主旨】 诗人以简略笔墨刻画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描绘出大漠雄浑的气势,把自己被排挤出朝廷激愤抑郁的情绪融入于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写中,表达了诗人的深切感受。 【文学常识】 本诗选自王维集校注,作者_王维_,_唐_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_孟浩然_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_诗中有画,画中有诗_”。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等。,即时过关,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以“蓬

7、”“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示例一:“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感。这两字写出了沙漠景象的平旷雄奇。 示例二:“孤烟”显示在无边的荒漠里,天气晴好,只有一柱烽烟直上云天,景象奇特壮观。,2014年考查文学常识 【本诗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即时过关,1“山

8、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示例一: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示例二:赏字词:“随”字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示例三: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诗人初出荆门时喜悦、激动的心情。这也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2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以内) 诗人乘舟顺江而下

9、,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3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近十年未考 【本诗主旨】 抒发了诗人颠沛流离之苦、对国家的无限忧愁,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文学常识】 本诗作者是宋代著名诗人_陈与义_,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有简斋集三十卷。江南三大名楼指中国长江边上三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建筑,分别是_滕王阁_、_黄鹤楼_、岳阳楼。,即时过关 说说你对“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这两句话的理解。 此联情景交融,“风霜”既指秋色浓重,

10、又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且暗喻政治局势之严峻;“老木沧波”是眼前实景,登楼凭吊古人,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是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第8首长歌行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这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予人间春光和恩泽。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幅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接前四句去写大自然,即由盛到衰、由生长到消亡、由少壮到老大。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但植物可以周而复始,而人的时光却不能倒流

11、。“衰”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用百川东流入海再不西归为喻,把要从正面讲的道理,委婉曲折地从侧面表达出来。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结成最后两句,我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近十年未考 【本诗主旨】 本诗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勉励人们珍惜时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则体现了作者希望年轻人珍惜时光,勤奋刻苦,以免老时悔恨终生。 【文学常识】 这首诗选自_乐府诗集_,是_宋代_郭茂倩_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行(x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

12、调的自由式歌行体。_乐府诗_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_赋_、_比_、_兴_的手法状物抒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要珍惜人生,不要虚度光阴。,第9首野望 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入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颔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对于秋季

13、薄暮时的山野来说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那么其由远而近的动态,自然依稀可见。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只能用长歌抒发苦闷的心情。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2016年考查名句默写 【本诗主旨】 全诗描写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景色,诗人目睹放牧、打猎的人各自遂愿而归的情景,想起诗经中的采薇篇,思虑自己身处乱世、前途渺茫,从而流露出孤独、抑郁的情绪。 【文学常识】 本诗选自东皋子集,作者是_唐初_(朝代)著名诗人_王绩_,字无功,号东皋子。,即时过关,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

14、”字领起中间两联。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作者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第10首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前两句诗很具体地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作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勾起了诗人的思乡情怀。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前一句正面抒发了思乡之情,一个“尽”字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5、。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有力烘托出诗人迷茫的心情。,近十年未考 【本诗主旨】 本诗表达了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表现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文学常识】 本诗选自孟浩然全集,作者_孟浩然_,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的_山水田园派_诗人。,即时过关,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描写了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异乡漂泊的境遇,抒发了旅人怀乡、思归不得的悲戚和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落寞。,第11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

16、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去,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美丽极了。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在这浩瀚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坐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这两句,诗人用巧妙的比喻,向张丞相表白:我是不甘心过隐居生活的;虚度年华,辜负大好时光,我感到羞耻。可是,我要渡水却没有船只,我要出来做事却无人引荐,这就是我的难处啊!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在这里,诗人联系自己的心情,给这句古话赋予了新的意义,把张丞相比为“垂钓者”,而自己却在“坐观”,不能去捕鱼,只能在心中感慨。这句话虽然很委婉,但意思却是明白的:希求张丞相引荐,为自己找一条出路。,近十年未考 【本诗主旨】 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的心愿。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暗喻了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成就一番事业的抱负。,即时过关 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写了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