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心理应激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63706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 心理应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第6章 心理应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6章 心理应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6章 心理应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6章 心理应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 心理应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 心理应激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心理应激中山三院心理科王玲,本部分主要讨论: 应激概念及心理应激理论发展状况和研究; 应激相关因素包括生活事件、应激反应、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个性的概念、分类、研究及其和心理应激的作用关系。,目 的 要 求,目的: 学习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有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用以解释医学临床中的心身相关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行为问题。,第一节 总 论 应激(stress)早在20世纪30年代由canon将应激引入人类生理学研究。,一、心理应激定义 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应激指超过一定临界阈值后,破坏机体环境平衡的

2、一切物理、化学和情感刺激:。,目前,作为一个多因素的集合概念,心理应激包括生活事件、认知因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点、心身反应及其他有关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这些因素可称之为应激有关因素或简称应激因素。,1、反应说: 塞里(汉斯、薜利 Hans Selye)应激研究和理论的大师。 应激理论主要是从医学或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所关注的是应激的反应。 “应激,就像相对论一样,是一个广为人知,但却很少人彻底了解的科学概念。”三种含义:,二、应激研究历史过程,(1)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外部)。 (2)应激指的是一种主观反映,是紧张或唤 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是一种人体内部

3、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应对过程。 (3)应激也可能是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 50年代Selye提出:应激不仅仅是神经紧张,应激是人体对某些需要作出的非特定性的反应。,无论外界刺激如何,机体反应是非特殊性的,称为GAS 。 塞里认为,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1)警戒反应阶段(低于正常水平的抗拒):又称急性应激反应,机体尚未产生适应性。 (2)抗拒阶段:全身性动员,防御机制,是适应最佳期。 (3)衰竭阶段:耗尽已贮存珠能量,获得的适应手段已渐衰竭。若进一步发展则可出现疾病,甚至死亡。,2、刺激说: 心理学界重点在社会生活和心理

4、因素方面,而较少深入研讨紧张刺激的机体生理机制问题。也就是说,早期心理学界对应激的研究更多侧重于应激的刺激方面。,3、 过程说: 该定义强调,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对“过程”,其结果可以是适应的和不适应的; 应激源可以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应激反应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和行为的; 应激过程受个体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认知评价在应激作用过程中始终起关键性的作用。,多因素作用的“系统”说: 应激所涉及的各种有关变量之间都存在着交互的关系。例如不同质的生活事件,人们会做出不同的认知评价,不同的评价结果又趋向于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从而也会有不同的反应结果和反过来影响生活事件

5、本身。 应激其实不是简单的因-果或刺激-反应过程,而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心理应激理论与临床医学 首先,心理应激理论有助于从整体上认识人的健康问题。它使我们认识到个体实际上是生活在应激多因素的动态平衡之中。 在病因学方面,心理应激理论有助于我们认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社会和生物各应激因素的作用及其内在规律。,在治疗学方面,可以通过任何消除或降低各种应激因素的负面影响入手,达到治疗的目的,如所谓的应激干预模式或压力自我管理计划等。 在预防方面,如何合理调整应激刺激和各有关中间因素的构成体系,使每个人在适宜的内外环境下健康成长或保持适应,如所谓的应激无害化或应对指导训练,都可以看成是以

6、应激理论为指导的心理保健措施。,第二节 生活事件(应激源) 生活事件:指在生活过程中,对人们情绪产生不同影响的事情(件)。 是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即应激源。目前在心理应激研究领域,生活事件或应激源包括了生物、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刺激。 生活事件在心理病理学中的意义。,生物物理学,亲人离亡 社会环境的改变 人间的矛盾关系 消极情绪(不满、怒气、 敌意、抑郁、 无所依靠、失望,疲劳 疼痛 疾病 细菌、病毒、 寄生虫的侵袭,工作压力 生活压力 文化道德态度和评价 政治经济变化,毒物 药物 烟酒咖啡 多食,高或低的温度 噪音、振动 辐射 不良照明

7、少活动,化学的,文化的,心理社会的,分类 1、按现象学分类 (1)恋爱与婚姻 (2)家庭问题 (3)人际关系:指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 (4)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过忙/过闲;事业成就少、学习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考试及分配不理想、师生关系不融洽等。 (5)意外事件(社会环境因素) (6)非现实性想象性,2、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 有正性事件和负性事件,后者病因学意义较大。 3、按事件对个体的持续时间 (1)一过性应激源:突发自然灾害、急性患重病、事故、外伤、创伤性经历等。 (2)应激性生活事件:人际关系紧张、居丧、经济损失、退休、离婚、移民等。 (3)持续性应激源及间歇性应激

8、源:如角色过多,工作超负荷,家庭关系不和及社会隔离等。,生活事件:Holmes(1967)开创定量研究 方法。 并按影响人们情绪的严重程度划分等级,用生活变化单位(LCU)进行计量评定,制定“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 LCU小于150基本健康 LCU大于150至300 50%致病 LCU大于300 70%患病,国内张明园(1987)编制了同类生活事件量表。另按生活事件对被试按事件对自己的影响程度作出评分,并以事件的正、负性质分别计分和统计。这些量表所获的生活事件分与健康和疾病的相关性有明显的提高。国内杨德森(1988)也等编制了同类生活事件量表。,第三节 应激反应 定义 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

9、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作出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是生物界赖以发展的原始动力。各种应激反应涉及到个体的心身功能的整体平衡。临床医学中的许多问题实际上就是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 应激反应在心理病因学中的意义,应激反应的量化 目前在心理卫生工作中常采用能整体反映心身健康水平的问卷测试方法,其中SCL-90使用最多。 另外,由于应激反应、心身障碍、心身疾病三者存在联系,故在国内外的一些量化研究中,经常将心身障碍和心身疾病也作为应激的“反应”变量进行研究。,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 1.情绪反应 焦虑:是应激反应中最常出现的情绪反应,

10、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 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有特定危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威胁的情景时的情绪状态。,抑郁: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 愤怒: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2. 应激的行为反应 逃避与回避:都是为了远离应激源的行为。 退化与依赖:退化是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 敌对与攻击:其共同的心理基础是愤怒。,无助与自怜:无助是一种无

11、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被动挨打的行为状态,通常是在经过反复应对不能奏效,对应激情境无法控制时产生,其心理基础包含了一定的抑郁成分。 物质滥用:某些人在心理冲突或应激情况下会以习惯性的饮酒、吸烟或服用某些药物的行为方式来转换自己对应激的行为反应方式。,精神障碍 (1)急性应激反应 精神运动性抑制:伴意识障碍、呈木僵状态 精神运动性兴奋:伴恐惧有植物神经系统症 状,或焦虑和抑郁 持续几小时至1周,(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美国退伍军人PTSD发生率30%50% 中国地震受灾群众为18%24.5%。 A.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 B .持续性重新体验创伤,如: 控制不住地回想受打击

12、的经历; 反复出现创伤性内容的恶梦; 反复发生错觉或幻觉或幻想形式的创伤性事件重演的生活体验; 反复发生“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C、持续性回避,如: 极力不想有关创伤性经验的事; 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不到令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去; 与别人疏远、不亲切、与亲人感情变淡; 兴趣爱好变窄,但对与创伤性无关的某些活动仍保持兴趣; 不能回忆创伤性经验的某一重要方面; 对未来失去憧憬。,D、持续性警惕性增高,如: 难入睡或易惊醒; 激惹性增高; 集中注意困难; 过分地惊跳反应; 遇到与创伤性事件多少有些近似的场合或事件时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出汗、面色苍白。 E、症状持续至少1月以上。,(

13、3)适应障碍:应激源是日常生活中等严重程度的事件如出国、退休、入伍等。 A.临床表现各式各样:抑郁、焦虑、烦恼、难以应付目前处境,无从计划,难以继续日常生活。 B.起病在应激事件1个月以内,症状持续不超过6个月。,应激的生理反应 心理应激的生理反应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最终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甚至毛发。各种心理刺激通过脑干的感觉通路传递到丘脑和网状结构,而后继续传递到涉及生理功能调节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的下丘脑以及涉及心理活动的“认知脑”区和“情绪脑”区。在这些脑区之间有广泛的神经联系,以实现活动的整合;另一方面通过神经体液途径,调节脑下垂体和其它分泌腺体的活动以协调机体对应激源的反应。,应

14、激的生理反应的心身中介机制 神经中介机制 以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为轴心,导致心理的、躯体的和内脏的功能改变,涉及非特应系统与向营养系统。 内分泌中介机制 以下丘脑腺垂体-靶腺为轴心,通过各种内分泌激素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涉及的腺体除了肾上腺皮质,还有胰腺、甲状腺和性腺等。 免疫机制 在应激反应过程中,免疫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着双向性调节。近年还发展了“心理神经免疫学”。,(1)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兴奋 (2)神经内分泌(由分泌腺及脏器内分泌组织):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 (3)免疫系统,、应激的生理反应 尿频、尿急、便急; 关节

15、痛及周身不适 月经不调、停经 睡眠障碍、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手颤、面部肌肉抽搐。,社会心理紧张刺激,大脑,下丘脑,垂 体,激素分泌,免疫系统,下丘脑损伤,皮质类固醇升高,胸腺功能失调 影响T淋巴细胞的成熟 抑制抗体反应 血中储留抗原,降低巨噬细胞活动能力 干扰淋巴细胞的再循环 引起淋巴组织退化 抑制r球蛋白的形成 减少嗜酸性细胞 干扰白细胞活动 降低抗体活动能力 不能及时消灭增殖的病菌,影响机体对病毒病菌和过敏物的抵抗力,症状或疾病,第三节 应激产生的相关因素 一、认知与应激 认知是指所有的认识、思考、推理和快决策的方法,它包括注意、知觉、记忆、问题解决和创造力。 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

16、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Folkman 和Lazarus(1984)将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过程分为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一切潜在应激源只有被人们察觉(通过认知评价)并对自身有威胁有挑战时,才会转变成现实的应激源。,对病的易罹性增加 精神疾病 心身疾病 恢复机体原有状态 机体适应能力提高,可 能 的 结 果,各种应激源,生理生物学过程,个人的认知评价,情感思维反应,行为反应,疾病躯体症状心理、生理功能失调,早期环境影响,遗传因素,各 种 调 节 因 素,反 馈 作 用,二、应对方式 又称应付。由于应对可以被直接理解成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故又称为应对策略。 目前一般认为,应对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稳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从应对是否有利于缓冲应激的作用来看,有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 从应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