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47821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三讲: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三讲: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三讲: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三讲: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讲: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主讲人:江荣海 政府管理学院,一、法家学派概说,(一)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事迹简介 管仲,亦名管夷吾,或称管敬仲 子产,名侨 。因是郑穆公之孙,故亦称公孙侨。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李悝,又名李克 吴起:“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 “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 “刻薄少恩”, “明法审令” ,“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敢苟同,行不敢苟容,行义不顾毁誉”(战国策秦策三)。 “破横散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 慎到 :“先申、韩,申、韩称之”。同淳于髡、田骈、接子、环渊等七十六位有较高

2、名望的人,“皆赐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今尚存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知忠、君臣七篇,申不害,战国初期郑国人。 “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以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不害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申子今仅存大体一篇,保存在群书治要中 商鞅,又名公孙鞅、卫鞅 韩非,韩国贵族,“诸公子”,(二)法家学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司马谈的变六家之要指说:“法家不别新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

3、矣。若尊主卑臣,明职分不得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班固汉书艺文志则说,法家“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二、法家学派的历史观(一)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发展变化(进化)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 国准者,视时而立仪黄帝之王,谨逃其爪牙。有虞之王,枯泽童山。夏后之王,烧增薮,焚沛泽,不益民之利。殷人之王,诸侯无牛马之牢,不利其器。周人之王,官能以备物。五家之数殊而用一也” “立君者,使贤无用也,亲亲者,以私为道也,而中正者,使私无行也。此三者,非事相反也,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 “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

4、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 “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茅茨不翦,采橼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 “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 “轻辞古之天了,难去今之县令”,(二)历史阶段的划分及其特点,“天地设而民生之。当此之时也,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其道亲亲而爱私,亲亲则别,爱私则险。民众而以别、险为务,则有乱。当此之时也,民务胜而力征。务胜则争,力征则讼,讼而无正,则莫得其性也。故贤者立中正、设无私,而民说仁。当此时也,亲亲废,上贤立矣。凡仁者以爱利为务,而贤者以相出为道。民众而无制,久而

5、相出为道,则有乱。故圣人承之,作为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则上贤废而贵贵立矣。然则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不仁,下世贵贵而尊官”(商君书开塞),“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上古竞于道德,中古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三)适时而变法,“侨(子产)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 “其治民也,期于利民而止。故其位齐也。不慕古,不留今,

6、与时变,与俗化” “古之所谓明君者非一君也。其设赏有薄有厚,其立禁有轻有重,迹行不必同,非故相反也,皆随时而变,因俗而动” 杜挚的:“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的观点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乃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 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可必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于辔策而御駻马,此不知之患也” “不知治者,必曰无变

7、古,无易常。变与不变,圣人不听,正治而已。然则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与不可。伊尹毋变殷,太公毋变周,则汤、武不王矣。管仲毋易齐,郭偃毋更晋,则桓、文不霸矣”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智而维之以刑,则从。时移而法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三、法家学派的“势治”思想,“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转圆石于千仭之山者,势也” “弓弩,势也” 子夏提出过“持势”、“恃势” “春秋记臣杀君、子杀父数十矣,皆非一日之积也,有渐而以至矣”。 “善持

8、势者绝奸于萌” “善持势者绝奸于萌” “夫尊君卑臣,非计亲也,以势胜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势者,人主之爪牙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 “自然之势也,非人这所得设也。若吾所言,谓人之所得势也而已矣” “任人以事,存亡治乱之机也。任人者,使有势也任人者,使断事也” “分势不二”,(二)重“势治”的具体主张,“贤而屈于不肖者,权轻也;不肖而服于贤者,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使其邻家,至南面而王,则令行禁止。由此观之,贤不足以服不肖,而势位足以屈贤矣” “腾蛇游雾,飞龙乘云,云罢雾霁,与蚯蚓同,则失其所乘也” “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下临千初之峪,材非长也,位高也” “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

9、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由此观之,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诎贤者也”。,尧、舜得势而治,桀、纣得势而乱,吾非以尧、舜为不然也。虽然,非人之所得设也。夫尧、舜生而在上位,虽有十桀、纣不能乱者,则势治也;桀、纣亦生而在上位,虽有十尧、舜而亦不能治者,则势乱也。故曰:势治者则不可乱,而势乱者则不可治也” “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不敢臣。民者固服于势,势诚易以服人。故仲尼反为臣,而哀公顾为君;仲尼非怀其义,服其势也” “凡人君之所以为君者,势也。故人君失势,则臣制之矣;势在下,则君制于臣也,

10、势在上,则臣制于君矣,故君臣之易位,势在下也”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 “凡明主治国也,任其势”,(三)保“势”的方法和途径,“人主失其势重于臣,而不可复收也” “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 “贤者之为人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朝廷不敢辞贱,军旅不敢辞难。顺上之为,从住之法,虚心以待令而无是非也” “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技也;粹白这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爱赤子者,不慢于保;绝险历远者,不慢于御”,“徭役多则民苦,民苦则权势起,权势起则复除重,复除重则贵人富。苦民以富贵人,起势以藉人臣,非天下长利也,故曰: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

11、,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 “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 君代臣为事“是君臣易位也,谓之倒逆,倒逆则乱矣” “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务于治;贤者勑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躬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人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之为我,则莫可得而用矣”,“将治乱,在乎贤使任职,而不在于忠也。故智盈天下,泽及其君;忠盈天下,害及其国”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君明于此,则正赏罚而非仁下也。爵禄生于功,诛罚生于罪,臣明于此,则尽死力而非忠君也” “忠不得过职,而

12、职不得过官” “忠臣不生圣君之下” “君通于不仁,臣通于不忠,则可以王矣” “乱世之中,亡国之臣,非独无忠臣也。治国之中,显君之臣,非独能尽忠也” 像豫让那样的忠臣,“上不能说人主使之明法术度数之理以避祸难之患,下不能领御其众以安其国;及襄子之杀智伯也,豫让乃自黔劓,败其形容,以为智伯报襄子之仇。是虽有残刑杀身以为人主之名,而实无益於智伯若秋毫之末” “毁瘁主君于暗墨之中,遂染溺灭名而死” “适足以重非”,“君臣之间犹权衡也。权左轻则右重,右重则左轻。轻重迭相橛,天地之理也” “两则争,杂则相伤” “权者,君之所独制也”,“权制独断于君则威”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夫妻持政,子无适从” “孽有

13、拟嫡之子,配有拟妻之妾,廷有拟相之臣,臣有拟主之宠,此四者,国之所危也” “夫以王良、造父之巧,共辔而御,不能使马,人主安能与其臣共权以为治?以田连、成窍之巧,共琴而不能成曲,人主又安能与其臣共势以成功乎?” “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故臣得借则力多,力多则内外为用,则人主壅” “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 “独寝”、“独视”、“独听”“独知”、“独计”、“独断”、“独擅”、“独制四海”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四、法家学派“法治”思想,“夫势者,非

14、能必使贤者用已,而不肖者不用已也。贤者用之则天下治,不肖者用之则天下乱。人之情性,贤者寡而不肖者众,而以威势之利济乱世之不肖人,则是以势乱天下者多矣,以势治天下者寡矣”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今废势背法而待尧、舜,尧、舜至乃治,是千世乱而一治也。抱法处势而待桀、纣,桀、纣至乃乱,是千世治而一乱也。且夫治千而乱一,与治一而乱千也,是犹乘骥、駬而分驰也,相去亦远矣”,(一)“法”义解析,“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解也,角量也;谓之法” “法者,国之权衡也”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

15、者也故法莫如显”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廌去。法,今文省。佱,古文”,“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知能诬也” “尺寸也,墨绳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 ” “权衡悬而重益轻,斗石设而多益少。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二)“法治”的具体理论观点与主张1、“法”的产生与变更,“有生法,有守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夫圣人之立法”,“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 “圣王之立法” “法非从天下,

16、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故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以道变法者君长也” “君(秦孝公)亟定变法之虑” “守法而不变则衰” “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则奸多。故利在故法前令则道之,利在新法后令则道之,利在故新相反,前后相悖,则申不害虽十使昭侯用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 “黄帝之治天下,置法而不变,使民安乐其法也” “法莫如一而固”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明主度量人力之所能为而后使焉。故令于人之所能为则令行,使于人之所能为则事成。乱主不量人力,令于人之所不能为,故其令废;使于人之所不能为,故其事败” “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有倦养无穷之君(欲),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是以臣有杀其君,子有杀其父者矣。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2、“法”的功用,“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 “尧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