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1046052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宁河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天津市宁河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天津市宁河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天津市宁河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天津市宁河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宁河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宁河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宁河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积累1将“知者不惑,仁者不忧”这句话,用工整的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差使(chi) 颓唐(tu) 拭干(sh) 愧怍(zu)B蹒跚(pn) 奔丧(sng) 晶莹(yng) 交卸(y)C迂腐(y) 踌躇(zh) 伎俩(zh) 尴尬(gng)D惨淡(cn) 赋闲(f) 举箸(zh) 诘问(ji)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阻遏 创疤 鸿蠕 穷愁撩倒 B烦躁 狼籍 蹒栅 缭绕不绝C琐屑 皇急 杀戮 臭名昭著 D簌簌 颓唐 案牍 黄发垂髫4.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2、)A、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语文老师大概是二十三四岁左右。 B、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C、中国读者通过时间简史这本书了解了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D、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5.找出下列作品、作者与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 ) A阿长与鲁迅朝花夕拾 B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集C爱莲说周敦颐一一周元公集 D背影老舍朱自清散文集6.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B、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如:墓志铭

3、、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的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C、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叙事实,又也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D、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说明文中不会出现。7.按原文或提示默写。 (1)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语句是: 。(3)孟浩然在早寒江上有怀一诗中抒发了思乡之情,其中颈联是: ,。(4)崔颢黄鹤楼一诗中,抒发怀乡的诗句是: , 。(5)出淤泥而不染, 。 (爱莲说周敦颐) (6) ,老大徒伤悲。长歌行8.综合性学习(不超过30字

4、)(1)据报道:在八达岭长城,记者看到,由于被人刻上密密麻麻的字,城砖已经面目全非。有的人在长城上表达爱意,也有人把对他人的恨留在长城上,一些外国游客也入乡随俗,将这里当作留言墙,韩文、英文等文字时有出现。假如请你在网上针对此种现象留言,你的留言是什么?(2分)留言:(2)仿写: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祖国是( , );祖国是( , );祖国是( , )。(3分)二、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5、。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

6、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3)无论魏晋: (4)处处志之:10.翻译句子。(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1.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2分)12.桃花源记一文作者设计渔人再找到桃花源而不得,刘子骥“未果”,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为什么作者要设计这样的结局?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课内文章,完成后面问题。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

7、,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 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3、在语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这

8、些细腻的动作描写,描绘出意蕴丰富的背影,既集中表现了_,又可以看出父亲的_。(3分)14、文中描写父亲步履不便的一个词语是_(1分)15、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2分) 第一次 : _ 第二次 :_ 16、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2分)(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2)“进去吧,里边没人。” 17、“我赶紧拭干了泪”,其原因是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课外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善 意(1)搬新家后,黄昏将近时我喜欢倚在阳台上,看街道上人群熙攘,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即将归家的松弛和喜悦。(2)很是偶然地看到对

9、面阳台上的目光,干净剔透,有些许寂寞掺杂,像年幼的鸟儿,落单在荒原,找不到将要飞去的方向。 (3)那双眼睛刚能露在阳台的玻璃上,如果她努力跳了一下,那一定是楼下的孩子们发出了快乐的叫喊,她想看清自己不曾拥有的欢乐,跳完之后,她的嘴角会微微上扬,眼神飞快跌回寂寞。她的眼睛让我的心颤了一下,那种眼神不是她该拥有的,她那么小,看上去不过五岁左右的样子。(4)我与小女孩的目光相遇,她先是怔怔地看我,我把手竖在耳朵上,做个小白兔蹦跳的姿势,她的眼睛笑了,像雨后的花瓣,璀璨明媚。我趴在阳台上和她对望,彼此隔了些距离,说话很费力,我就用手势逗她玩,她看着我静静地笑,看得出她的手势表达不是很好,总是一伸手,又

10、羞涩地缩了回去。(5)后来,她母亲到了阳台上,大约是叫她进去吃晚饭,我冲她扬了扬手,表示再见,她别着小小的脑袋 甲 (A恋恋地;B傻傻地:C恨恨地)望着,忽然地扬起了手,向我表示再见,虽然她的手被妈妈 乙 (A缓缓地;B飞快地;C勉强地)捉了回去,可是,我还是看见了她没有拇指的右手。 (6)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手就那么扬着,久久地没有收回。(7)对面阳台的门砰地关上,隔着玻璃,还是能看到她母亲冷漠、倔强的脸色。我瞬间明白了许多(8)从那以后,我总忍不住想去看对面阳台上的眼神。黄昏时,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目不斜视地穿过住宅小区的花园,遇到相熟的街坊,亦不肯停下来打招呼,拽

11、着对街上的热闹无限留恋的女儿上楼,然后,小女孩的眼睛便出现在对面阳台上。(9)看见我时,小女孩依旧会顽皮地做个鬼脸,我的心怅怅的,她总会长大的,总要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雨,那时,她的自尊还能像在母亲的保护下那样倔强站立么?周末,女儿潇潇从寄宿幼儿园回来,我带她去海边,远远看见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在离人群较远的沙滩上玩。我忽然有点冲动:“潇潇,想不想交个新朋友?你看,那位小朋友就住在我们家对面,很可爱的。但是,小朋友的右手没有拇指,做朋友时,不能盯着她的右手看,也不能表示好奇。”潇潇很奇怪,问:“为什么?”“因为小朋友没有拇指已经很伤心了,或许在很久以前丢掉拇指的事她已经忘了,伤心也成为过去了,问她,等

12、于提醒她记起丢了拇指的事,她会很伤心的。”潇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奔向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善意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譬如,不是所有的沉痛往事都需要安慰,不是所有暂时的贫穷都需要施舍,亦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或怜悯。因为,某些不合时宜的善意表达,只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小女孩面对潇潇伸出去的手,怯怯地看了看母亲。潇潇亦回头张望我,我用微笑鼓励她。显然,那母亲认出了我,冲小女孩勉强点了点头,小女孩终于伸出了左手,潇潇拽起她,玩起了堆城堡的游戏。那天,小女孩和潇潇玩疯了,她的母亲望着她兴奋得通红的小脸蛋,眼里盈满

13、了泪光18.“小女孩的眼睛”始终牵扯着“我”敏感的心。揣摩第(3)段的“我的心颤了一下”,第(6)段的“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第(9)段的“我的心怅怅的”这三处语句,联系上下文分别指出产生这些心理的具体原因。 (3分) 19.结合语境,揣摩语言:(1)从第(5)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2分)甲 乙 (2)第(8)段“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一句中有动词“攥”。结合你对“母亲”这个形象的理解,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2分) 20.作者认为“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你认同作者的看法吗?结合你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具体说说你的理由。(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