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104553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7分)1阅读下面语段,把其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注音,依次填入括号内(2分)傣族人对水天生就有一种崇敬感,村寨一般都建在水边,傣族人最隆重的节日是泼水节,他们在村里的饮水井上修建起一座神塔,在装饰得五颜六色的塔身上,镶qin着许多小镜子,以求得到神灵的保护。塔身将水井盖住,避免灰尘、杂物落入井里。傣家人就连小孩子们都自幼受到大人的影响,从不到井边玩耍,傣家人对关系他们生存的水的爱护可见一bn。2.默写(8分)(1) ,一览众山小。(2) ,浅草才能没马蹄。(3)

2、,铁马冰河入梦来。(4)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5) ,恨别鸟惊心。 (6)不畏浮云遮望眼, 。 (7)在钱塘湖春行中,用小动物来表现西湖早春景色的诗句是:_,_。3. 名著阅读(7分)(1)、保尔为什么离开学校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2分) (2)根据提供的内容,写出名著中的相关信息。(2分)在_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_是保尔年少时的朋友,在战场上英勇牺牲。(3)讨厌的粘泥在靴子底下扑哧扑哧直响。路基两旁的人们狠劲地挖着土。铁器发出沉重的撞击声,铁锹碰着石头,铿然作响。雨像用筛子筛过的一样,又细又密,下个不停。冰冷的雨水渗进了衣服。雨水也冲

3、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装如同稠粥从路基上淌下来。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但是人们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修筑的路基一天比一天延长,不断伸向密林深处。离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石头房的空架子,凄凉地立在那里。里面的东西,凡是撬得下、拆得开、砸得动的,早就被洗劫一空了。门窗成了张口的大洞;炉门成了黑窟窿。房顶也破烂不堪,好多地方露出了椽子。唯一没有遭劫的是四个房间里的水泥地面。每天夜里,四百个人就穿着里外湿透、溅满泥策的衣服躺在上面睡觉。大家在门口拧衣服,脏水一股股流下来。他们用最难听的话咒骂这恶劣的天气和遍地的泥泞。水泥地面上薄薄地铺了一层干草,他们紧挨着睡在上面,相互用体温取晚。衣服冒着气,但

4、是从来没有干过。雨水渗过档窗洞的麻袋,滴落到地上。雨点像密集的裹弹敲打着屋顶上残留的铁皮。冷风不断从破门缝里吹进来。厨房是一座破旧的板栩。早晨大家在这里草草吃完茶点,就到工地上去。午饭是单调得要命的素扁豆汤和一磅半几乎跟煤一样黑的面包。城里能够供应的只有这些东西。同志们为什么要筑路,筑路队伍遇到了哪些困难?(3分)_4. 下列语段有好几处毛病,请按要求加以修改。(4分)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米歇尔?奈特曾披 露:“全世界至少有5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2500 多万人死于饮用不洁净的水。”中国水利部部长钱茂生日前发出警告:如果不

5、迅速采取行 动,在30年内,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饮用水质已经成为威慑12亿 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保护环境,改善水质,是当前中国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1)句语序不合理,应将_改为_(1分)(2)句重复累赘,应删去_(1分)(3)句成分残缺,应在_后加上_(1分)(4)句搭配不当,应将_改为_(1分)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2012年10月10网友 “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央视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某个城市的十字路口1小时内有600人闯红灯,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

6、“中国式过马路”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材料二:对于当前走红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网友众说纷纭: 网友A:中国人法治观念淡薄,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存在从众心理,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别人不遭罚自己也不会遭。法治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 网友B:小则看是国民素质太低,大则看是国家法制没有落实,也很难落实。所以造成人民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没有法制。网友C:一些红绿灯设置不合理,未考虑到今后道路的变迁、人流和车流的变化。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站在旁边

7、吃灰尘和尾气;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步才得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公共交通资源上存在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 网友D:“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交通意识的缺乏,可以创新管理手段,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提示行人,起到既提示又警告的作用。(1)、试概括材料一的内容:(1分) (2)、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3分) (3)、如何解决此类问题,请你支招:(2分) 二、阅读理解(43分)(一)阅读常建的三衢道中,完成68题。(7分)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6、 请在横线上填

8、写恰当的内容。(2分)_梅子黄时交代行程_描绘景物绿阴黄鹂7、请说说诗中“不减”与“添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8、这首绝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种心情的?(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甲】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

9、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观第五泄记(节选)袁宏远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注释】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罅(xi):缝隙,裂隙。掉:摇动。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掣折:转折。欹(q):斜靠。

10、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疾趋: (4)山行之极观也: 10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1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分)(1)小石潭记: (2)观第五泄记: 12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填入下表。(2分)选文表达的感情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三)阅读变色龙的“隐身术”(秦自民 毛恪成),完成1315题。(10分)变色龙与曾经称霸地球1.6亿年的恐龙都属于爬行动物,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有

11、极其重要的地位。变色龙属于有鳞目避役科,跟常见的晰蜴算得上是近亲。变色龙赖以在芸芸众生中立足的看家法宝是:身体能根据需要随心所欲地改变颜色。变色龙的颜色可随环境温度、光线、湿度的不同而随时改变,使体色跟周围背景融为一体,难以辨别,其变化速度之快令人不可思议。那么,变色龙的隐身术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呢?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变色龙的变色是由于其透明的表皮之下的色素细胞的扩展或收缩,引起不同的色素细胞中色素颗粒在各层之间交融交换而造成的。不过,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生物学家米歇尔米林科维奇最近否定了这个说法。他发现,变色龙不是通过色素来改变颜色的,而是靠调节皮肤表面的纳米晶体,通过改变光的折射而变色的。透明

12、的纳米晶体位于虹细胞层,在变色龙的色素细胞之下,变色龙可通过调节虹细胞内的纳米晶体结构来改变光线的折射。当变色龙状态平静时,纳米晶体呈密集网状分布,折射出蓝光。而当变色龙兴奋时,纳米晶体结构会变得松散,因此折射的光线呈黄色或红色等其他颜色。更深一层的虹细胞中有体积更不规律的晶体,可折射强光。虹细胞呈两层分布是进化的新特点。这令变色龙可以迅速在有效保护色和鲜艳颜色间转换,同时提供被动热防护。自然界最奇妙的特征之一就是“一物降一物”。尽管变色龙能随心所欲地变色,让自己的外表更具迷惑性,使自己成为危险的猎手,并躲避大多数敌害的攻击,但它不是非洲树蛇的对手。树蛇最喜爱的食物恰好是变色龙,它能轻易看穿变色龙的伪装,而且树蛇本身也是一个伪装得很完美的伏击者。当变色龙捕食时,也许是因为注意力都集中在猎物身上的缘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