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质量检验教材课程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044572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 质量检验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6 质量检验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6 质量检验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6 质量检验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6 质量检验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 质量检验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 质量检验教材课程(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质量检验,6.1 质量检验概述 6.2 检验工作的组织管理 6.3 质量检验制度 6.4 质量检验计划 6.5 质量检验文件 6.6 不合格产品的控制与纠正,一、质量检验的定义 朱兰的定义:检验就是决定产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时符合 要求,或在出厂检验场合,决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的活动。 英国标准(BS):按使用要求来测量、检查、试验计量或 比较一个项目的一种或多种特性的过程。 ISO9000:2000的定义:(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 结合测量和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质量检验:借助于某些手段和方法,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特性 进行测定,将测得的结果同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判断产品或服 务是否

2、合格的活动和过程。,6.1 质量检验概述,二、质量检验的职能 确定已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合格、投产的原材料是否符合要 求,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不稳定的苗头,保证和提高产品 质量。做到“成品不合格不出厂,原料不合要求不投产,在制品不 合格不流入下道工序”。 1.保证(鉴别与把关):最基本的职能。对原料、半成品及成 品进行检验、鉴别、分选,剔除不合格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 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组装、不合格的成 品不出厂。 2.预防:及时发现,预防同类问题。工序能力测定和控制;首 检与巡检。 3.报告:检验得到的信息向有关部门报告。 4.改进:不断改进与提高。 5.监督验证

3、:自我监督、用户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国 家授权的第三方监督)、法律监督。,五、质量检验的特性 1.公正性:严格履行职责;独立行使职权;坚持原则。 2.科学性:运用科学合理的判断标准,客观地评价产品和服 务。 3.权威性:信任、尊重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 六、质量检验的方式 1.按检验的手段划分 理化检验:以机械、电子或化学量为依据和手段,对产品 的理化特性进行测定。 感官检验:无法测量产品质量特性或无技术测量仪器的情 况下,用人体感官进行的检验。,2.按检验的数量划分 免检:如果得到由有资格的单位进行过检验的可靠资料, 可以不检验。 全检 抽样检验 3.按检验方式划分 自检:工作的完成者依

4、据规定的标准进行的检验。 互检:操作者之间进行的检验。 专检:专职人员对产品的检验。 4.按检验后果分类: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 5.按检验性质分类:验收检验和生产检验 6.按产品形成阶段划分 进货检验:外购件和外购材料检验 工序检验(或过程检验) 成品检验,7.按检验目的划分:验收性检验;监控性检验。 区分产品批的好坏 区分产品的好坏 判断工序是否正常 评定产品质量状况 考核检验员的工作质量 仪器的质量 获得产品设计资料 判断工序适当性 8.按质量特性值性质划分:计量值检验和计数值检验 9.按检验地点分类:固定场所检验和流动检验 七、检验的计划工作 1.质量检验工作的总体安排 编制检验流程

5、图。从原材料和零部件投入到成品产出的过 程中各工序安排的图表。,检验站的设置。在外构件、产品入库的地方;在生产过程 中;在零件和产品完工处;在“不可逆”的工序处。 确定检验项目。 记录、收集、管理、传递质量信息。 2.编制检验指导书 八、检验的步骤 1.明确质量的要求 2.测量试验 3.比较 4.判定 5.处理 质量检验活动的内容:准备补充说明技术规定检验记 录与分析 RAFA(recordanalysisfeedbackaction)循环!,九、质量检验的实施 1.准备工作:人员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 2.检验 进货检验:首批样品检验;成批进货检验。 过程检验首件检验(首件三检制) 巡回

6、检验 末件检验 完工零件检验 成品检验 3.记录分析 4.改进,6.2 检验工作的组织管理,一、检验的组织机构 1.企业中检验机构的设置方式 检验人员归检验部门。 检验人员归所在车间。 介于前二者之间的混合方式。 实践证明,第一种较好。 2.质量检验机构设置的步骤(原则) 高层管理者直接领导和授权 建立完善的检验系统 配备合格的质量检验人员 配置满足检验要求的硬件设施 明确的检验职责 制定和完善检验工作的流程、标准和制度,总检验师领导下的检验机构,二、检验部门的职责 贯彻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订和监督实施质量检验计划,执 行质量标准;事后把关、事前预防和过程监督,确保产品和服务符 合质量标准

7、;总结、评估。 1.参与制定检验计划,编制检验人员所用的全部手册和程序。 2.参与制定产品和工序的检验标准。 3.制定人员、设备和供应等方面的预算。 4.参与设计检验场地、选择设备和仪表,设计工作方法。 5.分配检验人员的工作和监督评定他们的工作。 6.同其它部门合作。 7.复核不合格产品情况并参入处之。 8.复核不合格工序。 9.制定和批准必须的文件记录。 10.挖掘下级人员的潜力。 11.了解设备、仪器和新工艺的发展。,三、质量检验的类型 1. 进货检验:外购原材料、配套件和外协件入厂时的检验。 首件(批)样品检验: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水平进行评 价,建立衡量标准。 首件(批)检验的样品必须

8、能代表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的平均水 平和相对稳定性,作为以后进货的基准。 用途:首次交货;产品设计或结构有重大改变时;工艺有重大 变化时;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成批进货检验:A、B、C分类检验。 A类(关键的)全检 B类(重要的)全检或抽检 C类(一般的)抽检或免检。 2.工序检验:防止连续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 入下道工序。 检验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影响产品质量的工序要素(4M1E)。,作用:判定产品是否合格;判定工序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检验重点:确定为工序管理点的工序。 首件检验(首检制):产品开始投产时;设备或工艺有重要 调整时;操作人员变化时;材料变化时。一般采用三检制。 巡回检验

9、:检验人员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和路线到生产现 场检验产品。 末件检验:一批产品加工完毕后全面检查最后一件。 3.完工检验(最后检验):某一加工或装配车间全部工序结 束后的半成品或成品检验。 产品检验合格后才允许对产品进行包装。 四、检验站设置 1.检验站设置原则 设在质量把关的关键环节 满足生产需要 合适的环境 降低检验成本。,2.检验站设置分类 按产品类别设置同类产品在同一检验站检验,不同类别产品分别设置不同的检验站。 优点:检验人员对产品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熟悉,有利于提高检验的效率和质量,便于交流经验和安排工作。 适合于作业(工艺)流程简单,每种产品生产批量很大的情况。按生产作业组织设置 按车

10、间或工艺特点划分 按工艺流程设置 进货检验站(组):负责对外购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组成部分及其他物料等的进厂检验和试验。过程检验站(组):在作业组织各生产过程(工序)设置。完工检验站(组):在作业组织对各作业(工序)已全部完成的产品组成部分进行检验,其中包括零件库检验站。成品检验站(组):专门负责成品落成质量和防护包装质量的检验工作。,按检验工作性质和特点划分 针对特殊检测技术要求和使用的测试设备的特点设置专门、专 项的检验站,如为高电压的试验、无损探伤检测、专项电器设备检 测、冶炼炉的炉前冶金成分快检等项目而设置的检验站。按班次划分 实际检验站设置不是单一形式的,根据生产特点、生产规 模,

11、可以从有利作业出发兼顾多种形式设置混合型检验站。,3.检验站设计排队模型(排队理论) 检验站是一个随机服务系统。要通过排队论,用数理统计的 方法,把等待和闲置两方面的损失,以最小的费用解决问题。 排队模型设计原则:先到先服务;服务时间最短。 设计主要考虑三个指标 等待时间检验品到达时间到开始接受检验的时间间隔。 忙期连续工作的时间。 排队长度等待检验的产品数量。 (P235237的公式) 衡量系统的指标 平均检验率或平均服务率 平均到达率 平均等待检验的工件数 系统中的平均工件数 平均等待检验时间 在系统中平均停留时间 系统中排队数量为N件的概率 检验站使用率(闲置率),五、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

12、 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是指工作人员错检、漏检的程度。 1.技术差错及补救措施。 2.粗心大意的差错及补救措施。 六、检验人员准确性的度量 1.准确性百分率 2.错检百分率,6.3 质量检验制度,ISO9000把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产品的测量作为企业质量保 证的基本要求,对质量检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规定。 中国等同采用ISO9000的标准。没有质量标准、质量检验机构 和质量检测手段的产品不允许正式投产。 质量检验需要有效的制度来保障。 一、三检制 三检制:操作者自检、工人之间互检和专职人员专检相结合的 一种检验制度。 自检:生产者自己检验所生产的产品。 互检:操作者相互检验所生产的产品。 专检:专

13、职检验人员检验。三检制的主导。 二、重点工序双岗制 重点工序:关键零部件或关键部位的工序。,双岗制:操作者进行重点工序加工时,应有检验人员在场(必 要时应有技术负责人或用户验收代表在场)监督。 三、留名制 责任者签名的技术责任制。 四、质量复查制 产品验收入库后,出厂前进行质量复查。 五、追溯制 追溯制:记录检验结果、操作者和检验者的姓名、时间、地点 等,在产品适当部位做出质量状态标志。记录与带标志的产品同步 流转,以便追查责任。 追溯制三种管理办法:批次管理法;日期管理法;连续序号管 理法。 六、管理点检验制 七、检验站检验制 八、抽样检验制,九、不合格品管理 不合格品(不良品):废品、返修

14、品和回用品。 1.三不放过原则:不查清不合格原因不放过;不查清责任不 放过;不落实改进措施不放过。 2.两种判别 符合性判别:检验部门(检验员)判别产品是否符合技术标 准。 适用性判别: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审理,作出产品是否适合顾 客需要的适用性判别。 3.分类处理 报废:不能使用的产品。 返工:完全消除不合格。 返修:减轻不合格程度,使部分不合格品基本满足顾客要求。 原样使用(直接回用):经严格的申请和审批,将真实情况告 知顾客并得到顾客认可,不返工或返修,直接交顾客使用。 4.现场管理:标记;隔离。,十、质量检验考核 1.检验误差类型 技术性误差:检验者缺乏检验技能导致的检验误差。 情绪性误

15、差:检验者不细心造成的检验误差。 程序性误差:生产不均衡、管理混乱造成的检验误差。 有意误差:检验者的恶意(不良动机)造成的检验误差。 2.检验误差的指标 漏检:不合格品未被检查出来。(类错误) 错检:把合格品判为不合格品(类错误) 3.检验误差的测评 方法:重复检查;复核检查;改变检验条件;建立标准品。 衡量:漏检率、误检率检验准确度;误检率。 4.质量检验考核:产品质量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检验人员 的职责是把关;分清检验者与操作者的责任界限。,6.4 质量检验计划,质量检验计划:对检验涉及的活动、过程和资源及相互关系做 出的规范化的书面(文件)规定。 对检验和试验活动的总体规划 和安排。 一、编制质量检验计划的目的 现代工业生产活动(从原材料等物资投入到产品实现最后交 付)是一个有序、复杂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不同部门、作业工种、 人员、过程(工序)、材料、物资、设备的协同,也要求检验活动 和生产作业过程的协调和衔接。需要编制检验计划予以保证。 指导检验活动正确、有序、协调地进行,保证检验活动与生产 活动的协调。 二、质量检验计划的作用 1.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统筹安排检验站点,降低质量成本。,2.合理地选择检验、试验项目和方法,配备和使用人员与设 备,调动检验和试验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检验和试验工作的质量和 效率,降低物质和劳动消耗。 3.对不合格产品实施分级管理,充分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