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生活与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42310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生活与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2生活与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2生活与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2生活与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2生活与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生活与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生活与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专题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 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要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真理具有客观性, 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专题二,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理解)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 于它的物质性。 (理解) 哲学上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 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理解) 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

2、遍性。 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 (了解)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了解)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理解)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理解)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理解) 意识的能动作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唯物论最重要的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正确理解物质的概念 从物质的含义可以看出物质具有的属性: 1)客观实在性.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2)可知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3、客观实在性。 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联系:物质是从各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具体物质形态是物质的表现。 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区别: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

4、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哲学上运动的概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1. 运动、静止区别: 含义不同

5、: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的含义,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 联系:运动和静止时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不能分割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6、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识别的关键词:稳定、稳健不变同步平衡,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7、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知识迁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

8、的关系:,易错警示 1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3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规律是客观的,物质的,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4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5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答案B,C,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9、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 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 现的。意识就是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 上产生的反映。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本质: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

10、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人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注意:意识的反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意识活动对生理过程又具有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注意: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

11、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的反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注意: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地位是不一样的。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和基础,是第一性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性的,意识的能动作用要受到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2)方法论要求: (1)坚持一切

1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要性: 这是我们做好各项事业的基本要求; 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在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 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我们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

13、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易错警示 1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人脑) 2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4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 5物质与意识不

14、可分离,相互依赖。 (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答案B,C,(理解) 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理解) 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理解)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 中不断追求真理。,认识论,1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

15、、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的客观性决定的。同时,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社会性是指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实践的历史性是指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注意: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

16、,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 我们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识别的关键词: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是不是金子,一炼就知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真理的含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一种认识符合客观对象就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