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资产管理}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政策框架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041693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136 大小:80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资产管理}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政策框架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财务资产管理}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政策框架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财务资产管理}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政策框架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财务资产管理}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政策框架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财务资产管理}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政策框架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资产管理}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政策框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资产管理}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政策框架(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政策框架和操作技术,金融专题讲座 2002年3月,北京,1,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政策框架和操作技术,主要问题 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 B 国际上管理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环境 C 国际上管理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和技术经验教训 D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案例 F 中国处理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的政策和技术对策 G 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项目作业小组之工作,2,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政策框架和操作技术,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A,3,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银行不规范合并、资产划拨转移、剥离收购中的 国有资产流失 银行不规范合并、资产划拨转移、剥离收购中

2、的 道德风险防范:谁的孩子谁抱,4,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商业银行-投行政策性银行 商业银行-光大银行之间资产划拨案例分析,1,5,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资产状况及与政策性银行的合并 1) 信贷资产情况 2) 不良资产管理情况 3) 机构人员状况 4) 非市场合并行为,6,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商业银行-光大银行的资产状况 1) 信贷资产情况 2) 不良资产管理情况 3) 机构人员状况,7,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划拨金融资产与划拨中的风险 1 道德风险、责任追究机制 2 机构与人员的不衔接:欢呼雀跃与不

3、以为然 3 项目档案与贷款、担保合约失效,8,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2,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建行 政策性银行开发银行 信达AMC 之间的资产划拨转移案例分析,9,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建行的资产状况 1 某行业信贷资产情况 2 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情况 3 非市场划拨行为:欢呼雀跃与不以为然,10,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政策性银行开行的管理能力及接收某行业资产行为 1) 信贷资产情况 2) 不良资产管理处置能力 3) 接收:欢呼雀跃与不以为然 4) 资产流失及道德风险产生,11,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政策性银行的管

4、理处置能力及接收某行业资产行为 1) 信贷资产情况 2) 不良资产管理处置能力 3) 接收:欢呼雀跃与不以为然 4) 资产流失及道德风险产生,12,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政策性银行的再转移与信达AMC的接收 1) 信达AMC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建行的关系 2) 政策性银行开行与信达AMC之间的关系 3) 剥离与收购划拨 4) 资产流失及道德风险的再次产生,13,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银行 AMC 之间资产划拨分析,3,14,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五银行的资产状况、管理处置能力及发展需要 1) 信贷资产情况 2) 不良资产管理处置能力与手段 3

5、) 发展需要 4) 银行及信贷人员欢呼雀跃 5) 观点:不良资产并非坏资产,15,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AMC的剥离收购、管理处置能力 1) 应该成立几个AMC AMC资金来源:财政担保债券、央行再贷款;财政能兜多 少 2) 应该按什么价值收购:120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剥离收购程序:帐面值收购 剥离资产评估值的评估试点:3%、5%、28%、30% 观点:AMC 要尽可能早,尽可能多的收回 不能收回,财政用纳税人的税负保损,纳税人的责难 3)不良资产管理手段:三大法宝 4)银行的不良资产管理政策:中信、光大的资产管理公司,16,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划拨金融资

6、产与划拨中的风险 1) 道德风险、责任追究机制 2) AMC管理中向银行的再委托 3) 银行的不良资产防范机制、责任机制的缺陷? 4) 银行今后的不良资产会怎样?,17,A 剥离划拨转移产生的金融资产流失问题,4,其他资产划拨转移案例分析: 1)拨改贷 2)贷改拨 3)人民银行划拨农发行 4)农发行划拨农业银行,18,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政策框架和操作技术,国际上管理处置不良资产的环境,B,19,B 国际上管理处置不良资产的环境,1 银行不良资产的监控与损失诊断 2 要分析产生不良资产的根源 3 银行不良资产损失的分担或转嫁承担 4 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法律环境的营造 5 国民金融平衡表理论,2

7、0,B 国际上管理处置不良资产的环境,1 银行不良资产的监控与损失诊断 1)评估、衡量、判别损失大小和整个资产质量恶化程度:使用统一的会计标准市场价值或帐面价值核算体系 2)分析产生不良资产的根源并达成基本一致的认识 3)早期预警系统 4)无论哪种类型国家对于不良资产的揭示和公开都有一种不积极的态度,21,B 国际上管理处置不良资产的环境,银行不良资产的监控与损失诊断 1)评估、衡量、判别损失大小和整个资产质量恶化程度度:使用统一的会计标准市场价值或帐面价值核算体系 判定银行是会计上资不抵债、经济上资不抵债或是经济和会计上双重破产 工业国资产评估技术发展迅速、专家队伍健全,一般采用市场价值和帐

8、面价值两种核算体系来甄别(诊断)不良资产,处置资产的市场条件较好; 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资产评估技术发展较差,不太采用市场价值体系,开发帐面价值体系也不太充分,加之处置资产的市场条件也差,贷款抵押物难以实施评估,银行评估厂房、设备等资产、贷款抵押物交易市场缺乏、薄弱甚至根本没有,较难精确的判定银行是否已资不抵债,22,当一家银行按通用的可接受的会计准则核计,净资本和准备金值为负数,是会计上资不抵债 当一家银行资产的市场价值(考虑资本与准备金)低于其(非股本)负债的市场价值,则是经济上资不抵债 工业国(也包括市场化程度高的发展中国家)许多银行表面上是会计上资不抵债,实质上是经济上资不抵债;法律和

9、会计准则允许继续经营。在1985-1986年出现严重的国际债务危机期间,如果工业国银行采用市场价值体系核计的话,经济和会计上,双重资不抵债。资产质量恶化,但由于政府庇护或给予其他支持,许多资不抵债的机构没有破产,23,2)分析产生不良资产的根源并达成基本一致的认识 银行不良资产监控体系包括银行的资产分类体系、早期预警体系和信息公开制度三方面 目前还没有一套通行的银行贷款(资产)分类的国际标准 集中两方面:贷款还本付息的延后程度和借款人的经营情况或还款能力 世界银行1993年曾出版银行监管的手册: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种,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在工业化国家,美国对银行资产给予充分监管,银行监

10、理官定期评估贷款质量,B 国际上管理处置不良资产的环境,24,B 国际上管理处置不良资产的环境,3)早期预警系统 资本充足率等巴塞尔协议的指标和经营状况要求 清偿能力管制(资产流动性、挤提应付力) 业务活动限制(贷款集中程度、关联贷款、信用评级、客户名单、银企关系) 银行业及从业人员新进入者、新业务的市场准入管理 银行稽核检查与管理评价(现场、非现场及二者结合、后评价) 存款准备金、存款保险、破产清算等法律体系 意大利国家防险中心 银行不良资产监控日趋国际化 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盟早些时候的金融市场(货币)委员会,25,B 国际上管理处置不良资产的环境,4)无论哪种类型国家对于不良资产的揭示和

11、公开都有一种不积极的态度 银行经营管理者、监督者和政策制订者并不总想对未发生损失的风险征象作出反映 都有一些隐瞒或拖延揭示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内在因素 而大多倾向于对不良资产问题采取粉饰行为,衡量揭示损失与分摊损失或重组资产之间就有相当长的时间差。 在日本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统一的、强有力的会计标准,不良贷款的程度、范围不对外公布,即使公布也是有折扣的。,26,2 分析产生不良资产的根源 1)宏观经济方面的问题 2)微观经济方面的原因,27,2 分析产生不良资产的根源,1)宏观经济方面的问题 政府主导经济(如日本)或特殊经济环境(如台湾)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信贷政治化 经济周期性衰退时企业违约

12、 历史遗留或经济决策失误 政治经济动荡冲击;也有微观经济方面的原因,如外部金融结构和管理体系不当、汇率利率变化、金融恶性竞争、欺诈、监控不严特别是80年代对金融自由化的曲解,又如银行内部低效经营、投机交易、疏于管理和错误决策、贷款组合管理不当、贷款管理放松,发放关系贷款或贷款集中不当。 在发展中国家,从总体上看,金融自由化、政府主导金融、银行风险监督和防范体系薄弱是产生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韩国工业企业集团的高负债是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剧增的体制性原因,政府解决银行资产恶化问题动作迟缓,有着惨痛教训。,28,2 分析产生不良资产的根源,2)微观经济方面的原因 外部金融结构和管理体系不当 汇率利率变

13、化 金融恶性竞争 欺诈 监控不严特别是80年代对金融自由化的曲解,又如银行内部低效经营、投机交易、疏于管理和错误决策、贷款组合管理不当、贷款管理放松,发放关系贷款或贷款集中不当 在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政府主导金融、银行风险监督和防范体系薄弱 韩国工业企业集团的高负债,29,3 银行不良资产损失的分担或转嫁承担,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第二个政治经济难题是:谁为这些资产损失付代价。 西方工业国观念:市场先后顺序是借款人、银行股东、政府、存款人和雇员(在失职或清算条件下) 1991英国BCCI事件中,违约的不良贷款首先通过借款人的抵押物来直接清算偿付 银行现有股本金和储备金核销资产损失 债权银行在经营

14、管理中承担 存款人承担或变相承担 一些外国贷款人接受发展中国家银行的外债转贷款的损失 其他大银行或行业支持,30,表1 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承担机制,政府参与方式 市场基础方式,31,4 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法律环境的营造 1)立法先行是重中之重,是其他部分的基础 2)对银行不良资产管理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经营面临的主要法律障碍,32,4 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法律环境的营造,1)立法先行是重中之重,是其他部分的基础 克服面临的法律障碍,营造恰当的司法环境的最佳选择是,制定一部特别立法 美国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及加强法案 1990年银行违约处罚法案 1991年债权重组托管公司再融资、重组与改进法 波兰1

15、993年银行与企业重组法(草案) 泰国1997年金融体系紧急状态法令 韩国1997年有效管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和设立韩国资产管理公司法 日本1998年颁布了包括金融再生关联法等等 印度政府建立专门的债务清偿法庭,33,4 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法律环境的营造,2)对银行不良资产管理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经营面临的主要法律障碍 确认债权转移合法性的法律规定不一致 法律对债权人主导债务重组、企业重组的限制 法律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34,5 国民金融平衡表理论,莎缪尔逊理论从供给方面引导资源的增加,来解决银行贷款损失 凯恩斯需求理论,通过需求管理吸引资源,也运用于银行不良资产管理中 1 分析解决国际债务危机的五条

16、原则,基本上是采取国际债务相关方各有分担的原则 债务国 债权国 世行、IMF等国际组织/国际债务重组机构,35,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政策框架和操作技术,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处置的措施、途径与方法,C,36,C 国际上管理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和技术经验教训 1 政策 2 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组织结构 3 政府参与的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政策的主要措施 4 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存量措施的不同模式 5 国际上处理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主要方法 6 四点经验教训,37,C 国际上管理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和技术经验教训,债务人对不良资产处置途径与方法的认识 中介机构对不良资产处置途径与方法的认识,38,1 政策,大多采用的政策是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