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马原》第1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35410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3.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马原》第1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12-《马原》第1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12-《马原》第1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12-《马原》第1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12-《马原》第1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马原》第1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马原》第1章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重点在于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什么是哲学? 哲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由“爱”和“智慧”两词组成,意即“爱智慧”。在汉语里“哲”字释为聪明、智慧,哲学即指“使人聪明智慧的学问” 。 我认为: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同样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换言之,哲学不能当饭吃,但是能使人知道吃饭是为了什么。,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机勃勃、奥妙无穷!,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2、?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 人生应该何去何从?,(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世界观、方法论、哲学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意义)。,世界上的现象归结为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活动归结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其中都交织着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而这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首先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意义,案例1“存在就是被感知”,据说, 有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生散步,不小心碰上了一块石头。约翰生

3、便问:“在碰到这块石头产生痛觉以前,它是否存在?”贝克莱回答说:即使此前我没有感知它的存在,还有别的人感知它的存在。即使人人都没有感知它的存在,也还有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无限精神即上帝在感知它的存在。,二元论,笛卡尔,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 物质和精神。,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 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

4、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按照可知论的观点,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不可知论把思维和存在绝对对立起来,认为世界是不能或不能完全被认识,但其理论不能单纯从逻辑上驳倒,只能通过实践加以驳斥。,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回答了思维和存在的问题(即世界的本质是

5、什么)后,还要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形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发展观)。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附:,唯物主义经历了三个基本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灵魂、宗教、上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在于, 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

6、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世界:指包罗万象的存在的整体。佛学称过去、现在、未来为世,八方上下为界,合称世界,和中国古代所说的“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是一致的。 复杂多样,千百万化的宇宙有没有同一性,如果有,是什么?(物质),世界 宇宙,柏拉图式爱情,经典:柏拉图式爱情: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微笑着说:“你去麦田里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回来,在这过程当中,只允许摘一次,并且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按照苏格拉底的话去做,很久才回来。 苏格拉底问他摘到没有?,案例2: 柏拉图的哲学,是古希

7、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柏拉图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理念,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他的理念论。所谓理念,希腊文的原意是“可见之物”,即形象,后来引申为“灵魂”的可见形象,有了“本质”的含义。柏拉图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理念,理念是感觉世界的一切事物的根据和原型。与可感的事物相比,理念是多种之一,是绝对完满的,是永恒不变的。所有的理念构成一个理念世界。 例如,美的理念是各种各样具体的美的事物的本原,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之所以是美的,就是因为它们模仿或者分有了美的理念,是美的理念的派生物。,物质与意识,1、物质的概念 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就对物质观作了科学的说明 :“物质”作为哲学范畴,它是对各

8、种具体实物共性的概括。 列宁进一步发挥了恩格斯的思想, 他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概念揭示了两个重要内容: 一是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二是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2、意识(强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物质与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意识的产生 三个发展阶段: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感觉心理(高等生物)人类意识 (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9、;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反映形式具有多样性 。,人脑结构复杂、机能完善,物质与意识,3、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重大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1、世界是统一的(一元论);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唯物论)。,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辩证法) 。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指在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中具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10、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标志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指宇宙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包括:一是物体位置的移动;二是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三是人类思维运动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恩格斯,、运动,(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2)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的

11、承担者 (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3、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时间的特点性是一维性,即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 空间就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

12、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设想超时空的存在,只能导致唯心主义;设想无物质、无运动的时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2)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无限性:空间的无限性指空间在任何一个方向上都没有尽头,既没有中心也没有边缘;时间的无限性指时间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点。 有限性:整个宇宙在时空上是无限的,但物质存在的各种具体形式在时空上又都是有限的,都有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也都有各自特定的形状、体积,占据相应的位置 4)有限性和无限性的关系 无限由有限构成,无限通过有限存在;有限包含无限(庄子:“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3)时间

13、与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物质运动与时空不能分,所以做事要因地、因时制宜,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转移。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统一性。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的本原和本质是物质,都是统一于物质的。,5)学习时空观的意义,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实践活动无法进行。 第二,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离开自然界就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所以人类不

14、可能离开自然。 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4、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 生产劳动实践(改造自然的实践)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改造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科学实践),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客观物质性。 第二,主观能动性。 第三,社会历史性。,2、实践的基本特征。,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

15、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人的实践活动。,(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不是事物之间个别的、暂时的现象,而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和永恒的现象。 2、联系的特点: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另外,联系具有条件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1、运动、变化、发展关系图:

16、 量变 运动 向下的质变 质变=变化 向上的质变=发展,(二) 发展的永恒性及其实质,发展的实质是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 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更加适应变化了环境和条件。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比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生事物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新生事物不可战胜规律,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理解对立统一规律主要弄清: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等原理.,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这是因为: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