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方案北师大版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幻灯片资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032175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7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方案北师大版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幻灯片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方案北师大版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幻灯片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方案北师大版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幻灯片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方案北师大版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幻灯片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复习方案北师大版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幻灯片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方案北师大版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幻灯片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方案北师大版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幻灯片资料(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点1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 点 聚 焦,归纳比较,考点2原始农耕文化遗址,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考点3传说与史实,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人文始祖:在古代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后来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 (2)黄帝:造

2、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2禅让制 (1)含义:传说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 “禅让”。 (2)实质:在部落联盟内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其基本原则是选贤举能。 3大禹治水 (1)背景:传说尧舜时期,洪水泛滥,平原沃壤化为一片汪洋,造成巨大灾难。,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

3、归纳比较,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2)方法: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 (3)影响: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他化水害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被后人尊称为“大禹”。,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考点4夏、商、周的更迭,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特别提示: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目

4、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3作用: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考点5西周分封制,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考点6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五霸 (1)说法一: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说法二: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七雄:齐、楚、

5、燕、韩、赵、魏、秦。,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特别提示: (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原因: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组建强大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2)相关成语历史故事: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合纵连横、朝秦暮楚等。,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考点7商鞅变法(前356年),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背景: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个体农耕生产普遍,生产力大大提高,新兴地主阶级为了争取其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出现了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2目的

6、:富国强兵。,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3内容,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4.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成功原因 (1)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3)商鞅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考点8先秦时期的文化,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文字甲骨文 (1)概念:商朝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2)内容: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及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3)意义 甲骨文是

7、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2科学技术 (1)司母戊鼎: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因鼎的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2)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两千多年的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考点聚焦,针对演

8、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3思想活跃 (1)孔子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2)百家争鸣 背景: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主要代表和主张,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影

9、响:各派之间不仅阐述各自的思想主张,还相互争论和批判。各家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4音乐神奇的编钟: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一套,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编钟。其中以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最为著名。它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第1课时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针 对 演 练,解析 化石、文物、遗址遗迹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本题通过化石复原图,考查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抓住“猿人”及其体质特征;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判定为远古北京人。,扶一把1. 2013黄冈化石是研究

10、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猿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 A云南境内 B北京境内 C陕西境内 D浙江境内,B,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第1课时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A,送一程1. 2013牡丹江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2013淮安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边图片所示文物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信息是 () A原始居民的生活 B商周的青铜文明 C春秋战国的纷争 D秦汉时期大一统,B,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第1课

11、时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有何意义? “夏传子,家天下”是指禹在位时,大力培植自己的儿子启,使伯益的威望和权力不及启。禹死后,启利用已有的权势,杀死了伯益,继承了禹的权位,从此国王权位被视为一家一族的私产,实行父死子承,兄终弟及。 王位世袭制的实行,破坏了原始时代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度,由“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它标志着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保护私有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已经产生,它是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这种制度基本上确立了君主政治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制度才结束。,重 难 解 读,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第1课

12、时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2. 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一场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主要是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同时商鞅推行的新法顺应了历史趋势,深得人心,所以秦国虽然杀了商鞅,而商鞅制定的新法仍继续推行。,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第1课时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历史特征 政治上,各国变法;经济上,

13、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军事上,诸侯争霸,连年战争;思想上,百家争鸣。 2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铁农具的广泛使用;牛耕的推广;个体经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各国的社会变革等。,归 纳 比 较,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第1课时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材料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材料三(变法)行

14、之十年,秦民高兴,道无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应 用 示 例,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第1课时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作用,认识变法的艰难性。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如材料二每一句话都揭示了商鞅变法的一项措施。其次是通透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哪些材料是论点,哪些材料是论据,哪些是陈述性材料,哪些是评价性材料。最后,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问题和得出认识。,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答案 (1)法家。 (2)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等。承认土地私有。 (3)人民富裕,军事力量增强。 (4)触犯旧贵族利益。 (5)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改革又是曲折的,充满阻力;我们要树立改革意识,不怕挫折,坚持改革,与时俱进等。(言之成理即可) 项,“赢弱”应为“羸弱”。,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归纳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