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28648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新人教版必修(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情景导入 “一座不垮的大厦,必定有挺拔的栋梁;一个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刚直的脊梁。”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总是以其特有的感召力,鼓舞着中华各族儿女挺起不屈的脊梁,勇于战胜困难。这种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的民族之魂。你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吗?就让我们共同感悟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吧!,目标定位 1.把握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和力量。(重点) 3.结合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重点、难点),一、中华民族之魂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的力量。 (

2、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_之 中。,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地位:中华民族之魂。 (2)作用: 3.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 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 于发展_的事业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活一点通】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在伟 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的鼓舞下,全国人民团结 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在最 短的时间内,取得了灾后重建的巨大进展。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核心:_。 2.具体内涵: (1)团结统一:中华

3、民族_的精神,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 作、共赢的旗帜,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_,赢得 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和平外交政策,(3)勤劳勇敢: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_、艰苦 朴素、不畏强暴、_视为优良品格。这种勤劳勇敢 的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4)自强不息: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 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 拓进取的永恒的_。,勤俭节约,英勇顽强,精神力量,【生活一点通】2013年6月26日,“神舟” 十号飞船在完成

4、各项预定任务后成功返回 地面。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又一次谱写了 不朽的传奇!在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身上闪耀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_,贯穿民族精神各个方面。 2.作用: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_的一面旗帜,各族人 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具体性: (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 具体内涵。 (2)新时期主题:发展_,拥护_。,核心,团结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统一,【生活一点通】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 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 你的

5、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国”,这 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们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思考辨析】 1.判断正误: (1)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 提示:此观点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 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支柱。 ( ) 提示:此观点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 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3)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 )

6、提示:此观点错误。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 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2011福建文综T27A项)“双百”人物的身上折射出, 在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 提示:此观点正确。“双百”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 民族的优秀品质,在他们的身上,折射出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 生生不息,历久弥新。,2.问题思考: (1)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 提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7、主义的事业之中。 (2)在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应怎样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提示:首先要把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其次要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贡献力量。,一、中华民族之魂 探究问题1 提示: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探究问题2 提示:“土尔扈特东归”所展示的是中华民族希望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探究问题3 提示:历史上,可结合中国与印度等国友好往来的事例来说明;现实中,可结合中国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上的原则、立场,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来说明。

8、 探究问题4 提示: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弄清这些典故和名言的来历,结合它们的寓意来说明其蕴含的自强不息精神。,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探究问题5 提示:(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清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爱国名句。 略。 (2)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来谈自己的打算,不要脱离实际泛泛而谈。,探究问题6 提示:尽管所处年代不同,但他们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的热情是相同的,折射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导引

9、】 灾难面前,压不垮的脊梁从来就是战胜艰难 困苦的巨大力量。汶川地震没能摧毁我们 追求美好生活的意志,玉树地震让我们愈挫 愈强,雅安地震也显示出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斗志。 思考:为什么灾难压不垮中华民族的脊梁?,提示: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要点归纳】 1.地位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2.作用 (1)凝聚作用:精神纽带。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历

10、史,就是民族文化的纽带作用不断强化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更加亲密融合、更加团结统一的历史。,(2)支撑作用:精神支柱。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一个民族也要有自己的精神,这就是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特别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民族精神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3)激励作用: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造就中华民族的未来,必须传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实现复兴的精神命脉。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始

11、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能够冲破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与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和鼓舞作用密不可分。,(4)指引作用:精神火炬。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易错警示】传统文化都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吗? 不是。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在世代延续中社会实践的产物,集中反映了该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环境和创造力。民族精神以民族文化为载体,并反映民族文化的深层信息,是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典例训练1】(2013四川文综)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

12、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 B. C. D.,【思路点拨】选D。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的是中华文化而不是中华民族精神,错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砥砺我们奋力前行,由此可以看出,符合题意。,【变式训练1】雅安

13、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它不能摧垮我们的意志。在这些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的灵魂得到洗礼,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再次空前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A.凝聚作用,精神纽带 B.支撑作用,精神支柱 C.激励作用,精神动力 D.指引作用,精神火炬 【思路点拨】选A。在巨大灾害面前,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再次空前增强,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A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符合题干主旨。,【生活零距离】2013年6月25日,“平顶山精 神”宣传工作座谈会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委市 政府办公大楼召开。会议强调要广泛宣传弘 扬“平顶山精神”,让“平顶山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外树

14、形象、内聚人心,团结一致、共聚发展的精神动力。 如何理解“平顶山精神”能够成为外树形象、内聚人心,团结一致、共聚发展的精神动力? 提示: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平顶山精神”对于推动平顶山经济社会发展有巨大的鼓舞作用,为全市干部群众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二、全面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探究导引】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讲话时指出,把我国56个民族、13多亿人紧 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 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必须再接再

15、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思考: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蕴含了哪些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 提示:(1)我国56个民族、13多亿人口凝聚在一起,体现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2)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3)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点归纳】 1.基本内涵,2.核心:爱国主义 (1)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作用:无论

16、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在当代中国,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弘扬爱国主义必须热爱社会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对话名师】爱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关系 (1)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2)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不断发展的方向保证,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 (3)二者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典例训练2】(2013温州高二检测)“千辛万苦”去创业,“千方百计”来经营,“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山万水”找市场,“千头万绪”抓根本。“五千精神”和“既能做老板,又能睡地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