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36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作业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8617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36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36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36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36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作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跟踪训练(三十六)一、选择题1(2020云南昆明模拟)“揭穿上帝赋予地球特殊地位”、“摧毁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是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标志”。此科学成就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 B牛顿的经典力学C达尔文的进化论 D血液循环理论解析哥白尼“日心说”否定上帝选择地球作为宇宙中心的理论,否定神创论,“是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标志”,故A项正确。答案A2(2019湖南怀化期末)下表是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对比。这反映出()中国西方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1543年刊出哥白

2、尼的天体运行论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A.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B西方已经进入了民主社会时期C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D西方科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解析天体运行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体系,故D项正确。答案D3(2018天津卷)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教

3、会失去原有权威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解析材料中16世纪塞尔维特被火刑处死,而19世纪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时教会虽激烈反对,但未对其进行人身迫害,教会权威遭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特别是启蒙运动的冲击,教会已经失去了原有权威,故B项正确。答案B4(2020福建南平模拟)“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A牛顿 B达尔文C爱因斯坦 D普朗克解析从题干材料信息可知,这一“科学革命”挑战了宗教神学的权威,使人类第

4、一次用新的视角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符合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影响,A项正确。答案A5(2017江苏卷)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解析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特点是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材料中“17世纪一位科学家”说的就是牛顿,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故A项正确;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属于近代物理学的成就,B项中的“现代

5、”说法错误;太阳中心说是哥白尼的理论,C项错误;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D项错误。答案A6(2019江苏省苏州市摸底)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上述论断评论的科学理论是()A相对论 B生物进化论C经典力学 D量子假说解析题干中提到的这项科学理论不是对以前的理论“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而是“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经

6、典力学之间的关系,前者把后者概括到自己的理论里,使其成为自己理论的一个特例,故选A项而排除C项;题干说的是物理学方面的理论,而B项属于生物学方面的理论,故排除;量子假说是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近代物理学传统观念的理论,但是与前面的物理学理论没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故D项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答案A7(2020安徽淮南模拟)下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材料反映()时间大学增设的教授席位1546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1619年牛津大学萨维里几何学教授席位1621年牛津大学色德来自然科学教授席位、萨维里天文学教授席位1663年剑桥大学卢卡

7、西数学教授席位1669年牛津大学植物学教授席位1702年剑桥大学化学教授席位1704年剑桥大学天文学教授席位A.自然科学取得绝对优势B神学课程已被大学摒弃C人文社会科学逐渐没落D科学发展影响大学教育解析材料列举“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情况”,主要涉及自然科学职位,结合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情况,得出科学发展影响大学教育,故D项正确。答案D8(2020山东临沂模拟)某一时期,西欧诸国出现了一系列科学发明,科学家常常将其科学著作冠以“新”字,如培根的新科学、开普勒的新天文学、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等。这反映了()A科学取代宗教的时代要求B工业时代科学与技术结合C个人的价值得

8、到高度崇拜D启蒙思想在社会全面渗透解析由材料中科学家将科学著作冠以“新”字,意在说明近代科学与天主教会宣扬的神学不同,因而这一举措体现了科学取代宗教的时代要求,故A项正确。答案A9(2018海南卷)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这项成就应该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解析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生物学上否定上帝造人说,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上产生划时代变化,故B项正确。答案B10(2019江西南昌模拟)根据生物进化论,可以说“猿

9、进化为人”。恩格斯又提出来另一种说法:劳动创造了人,人是劳动的产物。能同时解释这两种说法的是()A用进废退 B获得性遗传C自然选择 D社会进化解析无论是进化论的“猿进化为人”,还是恩格斯的“劳动创人说”,都是“用进废退”的演化结果,故A项正确。答案A11(2020新疆乌鲁木齐模拟)1919年11月6日,大不列颠皇家学会和伦敦天文皇家学会举行联席会议,会议主席汤姆逊宣布,日食观测结果测得星光在太阳附近偏转1.79秒,而爱因斯坦预言的是1.75秒,接近实测时间。据此可知()A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被否定B光电效应定律由此发现C爱因斯坦因此获得诺贝尔奖D广义相对论获得了证实解析广义相对论认为,时空变化与

10、物质分布状态相关,且材料中证实了星光偏转,这与爱因斯坦预言基本吻合,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9东台中学月考)1769年,蒸汽机作为一项实用的发明已进入到应用阶段,后来才得到科学原理的改进和发展。而电报通讯的发明是()A垄断组织推动的结果 B科学理论研究的结果C传统工业发展的结果 D经验技术积累的结果解析电报通讯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成果,故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13(2019湖北黄冈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世纪中期,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了国家整体性产业变迁,完成了经济史的

11、重大转折,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始于19世纪中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气时代类似于前两次工业革命,随着新技术创新在多产业显现并加速扩散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分散式生产等五大支柱,重新塑造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给人类社会带来比前两次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材料二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1)根据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勃兴的重要产业部门。(每个时代答两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1850年以来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特点,据此分析19世纪中期、后期和20世纪中期、后期导致其演

12、变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以来有关能源问题的经验教训。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重要产业部门即可。(2)第一小问“特点”看图总结;第二小问原因,可分别从三次科技革命对能源的影响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加快了对核能、太阳能的利用方面回答。(3)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蒸汽时代:纺织、采煤、冶金、机器制造、铁路交通运输等。(任答两点即可)电气时代:电力、石油、化工、汽车与飞机制造、钢铁、通讯等。(任答两点即可)信息时代:航空航天、信息工业、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任答两点即可)(2)特点:从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等)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

13、如核能)等转变。原因: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推动煤炭的开采和使用。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的开采和使用。20世纪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技术得到发展。20世纪70年代(20世纪后期)的石油危机加快了对核能、太阳能的利用。(3)经验教训:能源问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进步的重要保障。在能源领域要重视同其他国家的交往和合作。要重视科学研究,推动新能源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如注重环境保护、建设节约型社会等。(只要言之成理,均可)14(2020山东济宁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西方1385年,明朝在南京鸡鸣山建立观象台,是世

14、界上最早最完善的天文台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带来自鸣钟、三棱镜、浑天仪、天球仪等,西方天文学与科学仪器传入中国1607年,李之藻著浑盖通宪图说,将地心说引入中国,西方托勒密地心说渗入东方天文学1629年,开历局,以徐光启为监督,开始编撰崇祯历书1634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监制“窥筒”,是中国的第一台天文望远镜1634年,崇祯历书历时五年成书,是一部比较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1645年,中国采用西方的数据,修订宪时历,即夏历,是我国历法的第五次改革1542年,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认为恒星天层不动,地球每天绕其轴旋转一周,并每年绕太阳运行一周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1572年,第谷发现仙后座超新星(银河系第二颗新星)1572年,西欧许多国家实行格里历,即现行公历的前身1584年,布鲁诺论无限性、宇宙和世界出版,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16091619年,开普勒根据第谷观测行星位置的数据,发现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1632年,伽利略出版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论证了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林言椒等著中外文明同时空上表为明清之际中国与西欧天文学的发展概况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