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高考政治考试说明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27340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江苏高考政治考试说明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1年江苏高考政治考试说明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1年江苏高考政治考试说明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1年江苏高考政治考试说明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1年江苏高考政治考试说明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江苏高考政治考试说明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江苏高考政治考试说明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江苏政治高考考试说明,2010年12月 江苏 徐州,一、命题指导思想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科(江苏卷)的命题将继续遵循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原则。 命题将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注重考查考生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

2、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在遵循国家统一考试要求的同时,适当体现江苏特色。 命题将充分体现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选拔性,使试卷既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确定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和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得的

3、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应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能够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索问题 能够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

4、创新意识的问题。 能够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能够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和“时事政治”。选考内容为“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两个模块,考生可根据本人的选修情况,选考其中一个模块。 现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对考试范围和具体要求说明如下:,1生活与消费 (1)货币 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5、纸币的含义与纸币流通规律 信用卡的功能 外汇和汇率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价格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3)消费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消费类型 恩格尔系数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企业与劳动者 企业的含义 公司的含义和我国法定的公司的形式 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择业

6、观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3)投资理财的选择 储蓄存款的含义、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 我国的商业银行及其主要业务 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四种投资方式的异同 3收入与分配 (1)个人收入的分配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2)财政与税收 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 财政收支平衡 我国财政的作用 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作用 个人所得税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7、济 (1)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2)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3)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 跨国公司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作用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2)我国公民的

8、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公民应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公民应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2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和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含义和意义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

9、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 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

10、的主要成员 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际组织的含义 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的含义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

11、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3)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4发展先进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和传媒商业化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及存在原因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性 (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 科学文化修养与思

13、想道德修养的关系,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世界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

14、动与相对静止 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2)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

15、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发展的实质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量变、质变的含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

16、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2)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国家的性质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代议制的含义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 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 维护国家统一 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 2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特点及实质 法国的国家机构、法国政体的运行及特点 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 英法两国政体不同的原因 3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制 (1)美国的联邦制,美国联邦制的特点和利弊 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美国的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 美国三权分立制的利弊与实质 美国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及其政治作用 4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