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 (2)(2020年8月).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1026112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 (2)(2020年8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 (2)(2020年8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 (2)(2020年8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 (2)(2020年8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 (2)(2020年8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 (2)(2020年8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 区级骨干教师 周志琦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收录了常龙生对50本书阅读后阐发的感受。常龙生10年来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读后感,十年如一日。本书是在500多本书500多篇读后感中挑选出来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自有自己的独特感悟。 一、教师离不开阅读,读什么书很重要。在这个书籍浩如烟海的时代,读一些根本书籍是捷径也是正道,围绕对应主题,思考相关问题,相信一定收获多多。 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说不上走弯路,但确实存在某个阶段阅读内容缺失现象。常生龙局长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涵盖了教师需要阅读的不同类别的好书

2、。每个专辑里的选书作者都是精心挑选的,比如在“教学即创造”中,作者选取了名家于永正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我的为师之道。于老师是大家公认的当代教学名家,他的课堂如行云流水,与学生互动亲切自然,于自然出显功夫,学生学得开心也学得扎实。作者从于老师书中提炼出“自己先变成孩子”的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观、“要时刻以身示范”的为师观。没有说教,道理自然深入人心。再如教室里的电影院是课程开发层面的,教室怎样与学生说话是师生沟通层面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是教学方式层面的多角度阐释了“教学即创造”的现代教学观。 二、看书,人人都行,但是阅读,并不是人人都会。仅仅看到这个书名,便觉得与众不同不在文采

3、,而在视角。当我捧起这本书时,委实也读到了这一点好处。念及家中书房里教育教学类书籍虽不及文学作品之多,不过数量也已比较可观了,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分享教育模式、教学理念、实践经验等等,总感觉这类书籍都在尽力诉说“该怎样做”,即便内容上乘,与读者之间(至少是于资质平平的我而言)仍是隔着一点距离;而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则从“要读书”这一本原视角出发,通过作者的工作体会与阅读之间结合而得的思索体悟,使得读者明了自己与书籍之间就应达成一种精神的契合相信通过用心阅读与吸收书中智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索,定有心得,亦有一试之愿。诚如作者在自序让我们都来读书吧一文中说,“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

4、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其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且已经被别人进行了总结,发表在各类著作、报刊或新媒体中。如果我们是一位读者,就可以在其中找到路径或答案,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得更远。”以此语观之,读书大抵就是与教育相接的那座桥梁了罢。 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以为,恪守作为教师的一份本真善良,心怀学生,是成就学生、成就教育的重要基础。这种善良并不单指做一个好人,对于教师而言,这既要化为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丰沛热情与精进钻研的精神,努力把“教师”从一种普通的职业定位上升到事业奉献的高度;又要化为对于学生在做人上与学习上的关爱指导,使其真切地感受到如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

5、评价蔡元培校长时所说的那种“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这一切说来是容易的,做起来却必定不会如此爽快利落,甚至会有很多难题摆在面前,但是,我们是要往这个方向毫不迟疑地努力的,不能只是个旁观成败的看客。读了常生龙老师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其中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孩子在默写的时候将诉字的最后一个点给弄丢了,老师让他抄写八遍。抄写时该生写的前面四个字是有最后一个点的,可后面的四个又没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这样的作业违背了学生的记忆规律。”读完这段话我就在想,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很难容忍学生犯一些“低级错误”,而且还很难理解学生为什么重复的犯错,这就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以成人的思考

6、方式、观察物体的视角、处理事务的方法强加于学生,没有站在学生的视角进行思考,也就是不了解学生,以至于出现师生互相不理解的现象。 如何克服这一现象?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也就是说自己要变成孩子,高明的教师,不会吧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设法让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用自己的知识、教养、智慧、德行来影响、陶冶、感染、感化孩子,一个童心未泯的教师,是一个具有好奇心、孩子气的教师,是理解和宽容学生的教师,是能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的教师。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学生只有认同教师,信服教师了,才会效仿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很幸运地与读书是最好的修行一书及书作者的相遇,如在茫茫书海中,看见了一盏温暖的航标灯,照亮我前方漫漫修行路。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