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四章第五节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讲义教材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025635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第四章第五节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化工原理第四章第五节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化工原理第四章第五节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化工原理第四章第五节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讲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化工原理第四章第五节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讲义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第四章第五节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第四章第五节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讲义教材(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8/3,第四章 传热,一、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二、对流传热过程的因次分析 三、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四、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第五节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2020/8/3,一、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1、流体的种类和相变化的情况 2、流体的物性 1)导热系数 滞流内层的温度梯度一定时,流体的导热系数愈大,对流传热系数也愈大。 2)粘度 流体的粘度愈大,对流传热系数愈低。 3)比热和密度,2020/8/3,cp: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热容量。 cp值愈大,流体携带热量的能力愈强,对流传热的强度愈强。 (4)体积膨胀系数 体积膨胀系数值愈大,密度差愈大,有利于自然对流。对强

2、制对流也有一定的影响。 3、流体的温度 4、流体流动状态 湍流的对流传热系数远比滞流时的大。,2020/8/3,二、因次分析法在对流传热中的应用,1、流体无相变时的强制对流传热过程 列出影响该过程的物理量,并用一般函数关系表示:,确定无因次准数的数目,2020/8/3,确定准数的形式 (1)列出物理量的因次,物理量因次,物理量,(2)选择m个物理量作为i个无因次准数的共同物理量 不能包括待求的物理量 不能同时选用因次相同的物理量 选择的共同物理量中应包括该过程中所有的基本因次。,2020/8/3,选择l、u作为三个无因次准数的共同物理量 (3)因次分析 将共同物理量与余下的物理量分别组成无因次

3、准数,对1而言,实际因次为:,2020/8/3,流体无相变时强制对流时的准数关系式,2020/8/3,2、自然对流传热过程,包括7个变量,涉及4个基本因次,,自然对流传热准数关系式,2020/8/3,准数的符号和意义,准数名称,努塞尔特准数 (Nusselt),Nu,雷诺准数 (Reynolds),Re,普兰特准数 (Prandtl),Pr,格拉斯霍夫准数 (Grashof),Gr,2020/8/3,3、应用准数关联式应注意的问题 1)定性温度:各准数中的物理性质按什么温度确定 2)定性尺寸:Nu,Re数中L应如何选定。 3)应用范围:关联式中Re,Pr等准数的数值范围。,2020/8/3,三

4、、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1、流体在管内作强制对流 1)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 a)低粘度(大约低于2倍常温水的粘度)流体,当流体被加热时n=0.4,流体被冷却时,n=0.3。,2020/8/3,管长与管径比,将计算所得的乘以,应用范围:,定性尺寸:,Nu、Re等准数中的l取为管内径di。,定性温度:,取为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b) 高粘度的液体,为考虑热流体方向的校正项。,2020/8/3,应用范围:,定性尺寸:,取为管内径di。,定性温度:,除w取壁温以外,其余均取液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2)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滞流 当管径较小,流体与壁面间的温度差较小,自然

5、对流对强制滞流的传热的影响可以忽略时,2020/8/3,应用范围:,定性尺寸:,管内径di。,定性温度:,除w取壁温以外,其余均取液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按上式计算出后,再乘以一校正因子,2020/8/3,3)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呈过渡流 对于Re=230010000时的过渡流范围, 先按湍流的公式计算,然后再乘以校正系数f。,4)流体在弯管内作强制对流,2020/8/3,5)流体在非圆形管中作强制对流 对于非圆形管内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前面有关的经验式都适用,只是要将圆管内径改为当量直径de。 套管环隙中的对流传热,用水和空气做实验,所得的关联式为:,应用范围:,Re=120002200

6、00,d1/d2=1.6517,定性尺寸:,当量直径de,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2020/8/3,2、流体在管外强制对流,2020/8/3,2020/8/3,1)流体在管束外强制垂直流动,2020/8/3,2020/8/3,2020/8/3,流体在错列管束外流过时,平均对流传热系数,流体在直列管束外流过时,平均对流传热系数,应用范围:,特征尺寸:,管外径do,流速取流体通过每排管子中最狭窄通道处的速度。其中错列管距最狭窄处的距离应在(x1-do)和2(t-do)两者中取小者。,注意:管束排数应为10,若不是10时,计算结果应校正。,2020/8/3,2)流体在换热器的管间流

7、动,当管外装有割去25%直径的圆缺形折流板时, 壳方的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为: a)多诺呼(Donohue)法,2020/8/3,2020/8/3,2020/8/3,应用范围:,Re=32104,定性尺寸:,管外径do,流速取换热器中心附近管排中最窄通道处的速度,定性温度:,除w取壁温以外,其余均取液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b) 凯恩(Kern)法,2020/8/3,应用范围:,Re=2103106,定性尺寸:,当量直径de。,定性温度:,除w取壁温以外,其余均取液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当量直径可根据管子排列的情况别用不同式子进行计算:,2020/8/3,管子呈正方形排列时:,管子

8、呈三角形排列时:,管外流速可以根据流体流过的最大截面积S计算,2020/8/3,3、自然对流,对于大空间的自然对流,比如管道或传热设备的表面与周围大气层之间的对流传热,通过实验侧得的c,n的值在表4-9中。,定性温度 :,壁温tw和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膜温。,2020/8/3,4、提高对流传热系数的途径,1)流体作湍流流动时的传热系数远大于层流时的传热系数,并且Re,应力求使流体在换热器内达到湍流流动。 2)湍流时,圆形直管中的对流传热系数,2020/8/3,与流速的0.8呈正比,与管径的0.2次方呈反比, 在流体阻力允许的情况下,增大流速比减小管径对提高对流传热系数的效果更为显著

9、。 3)流体在换热器管间流过时,在管外加流板的情况,对流传热系数与流速的0.55次方成正比,而与当量直径的0.45次方成反比,2020/8/3,设置折流板提高流速和缩小管子的当量直径,对加大对流传热系数均有较显著的作用。 4) 不论管内还是管外,提高流u都能增大对流传热系数,但是增大u,流动阻力一般按流速的平方增加,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流速。 5)除增加流速外,可在管内装置如麻花铁或选用螺纹管的方法,增加流体的湍动程度,对流传热系数增大,但此时能耗增加。,2020/8/3,四、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1、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1)蒸汽冷凝的方式 a) 膜状冷凝:,若冷凝液能够浸润壁

10、面,在壁面上形成一完整的液膜,b)滴状冷凝:,若冷凝液体不能润湿壁面,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冷凝液在壁面上形成许多液滴,并沿壁面落下,2020/8/3,2020/8/3,2)膜状冷凝的传热系数 a)蒸汽在垂直管外或垂直平板侧的冷凝 假设: 冷凝液的物性为常数,可取平均液膜温度下的数值。 一蒸汽冷凝成液体时所传递的热量,仅仅是冷凝潜热 蒸汽静止不动,对液膜无摩擦阻力。 冷凝液膜成层流流动,传热方式仅为通过液膜进行的热传导。,2020/8/3,修正后,定性尺寸:,H取垂直管或板的高度。,定性温度:,蒸汽冷凝潜热r取其饱和温度t0下的值,其余物性取液膜平均温度。,应用范围:,2020/8/3,若用无因

11、次冷凝传热系数来表示,可得:,若膜层为湍流(Re1800)时,滞流时,Re值增加,减小; 湍流时,Re值增加,增大;,2020/8/3,2020/8/3,b) 蒸汽在水平管外冷凝,c)蒸汽在水平管束外冷凝,2020/8/3,3)影响冷凝传热的因素 a)冷凝液膜两侧的温度差t 当液膜呈滞流流动时,若t加大,则蒸汽冷凝速率增加,液膜厚度增厚,冷凝传热系数降低。 b)流体物性 液膜的密度、粘度及导热系数,蒸汽的冷凝潜热,都影响冷凝传热系数。 c) 蒸汽的流速和流向 蒸汽和液膜同向流动,厚度减薄,使增大; 蒸汽和液膜逆向流动, 减小,摩擦力超过液膜重力时, 液膜被蒸汽吹离壁面,当蒸汽流速增加,急剧增大

12、;,2020/8/3,d) 蒸汽中不凝气体含量的影响 蒸汽中含有空气或其它不凝气体,壁面可能为气体层所遮盖,增加了一层附加热阻,使急剧下降。 e)冷凝壁面的影响 若沿冷凝液流动方向积存的液体增多,液膜增厚,使传热系数下降。 例如管束,冷凝液面从上面各排流动下面各排,使液膜逐渐增厚,因此下面管子的要比上排的为低。 冷凝面的表面情况对影响也很大,若壁面粗糙不平或有氧化层,使膜层加厚,增加膜层阻力,下降。,2020/8/3,2020/8/3,2、液体沸腾时的对流传热系数,液体沸腾,大容积沸腾,管内沸腾,1)沸腾曲线,当温度差较小时,液体内部产生自然对流,较小,且随温度升高较慢。 当t逐渐升高,在加热

13、表面的局部位置产生气泡,该局部位置称为气化核心。气泡产生的速度t随上升而增加, 急剧增大。称为泡核沸腾或核状沸腾。,2020/8/3,2020/8/3,当t再增大,加热面的气化核心数进一步增多,且气泡产生的速度大于它脱离表面的速度,气泡在脱离表面前连接起来,形成一层不稳定的蒸汽膜。 当t在增大,由于加热面具有很高温度,辐射的影响愈来愈显著,又随之增大,这段称为稳定的膜状沸腾。 由核状沸腾向膜状沸腾过渡的转折点C称为临界点。 临界点所对应的温差、热通量、对流传热系数分别称为临界温差,临界热通量和临界对流传热系数。 工业生产中,一般应维持在核状沸腾区域内操作 。,2020/8/3,2)沸腾传热系数的计算,式中:,壁面过热度。,对比压强,2020/8/3,应用条件:,3)影响沸腾传热的因素 a)液体性质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随、的增加而加大,而随和增加而减小。,2020/8/3,b)温度差t的影响,c) 操作压强的影响 提高沸腾压强,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粘度均下降,有利于气泡的生成和脱离,强化了沸腾传热。在相同t的下,传热系数增加。 d) 加热表面的影响 新的或清洁的加热面,较高。当壁面被油脂沾污后,会使急剧下降。 壁面愈粗糙,气泡核心愈多,有利于沸腾传热。 加热面的布置情况,对沸腾传热也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