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01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原卷版)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历史(人教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41024313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巩固练01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原卷版)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历史(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巩固练01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原卷版)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历史(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巩固练01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原卷版)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历史(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巩固练01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原卷版)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历史(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巩固练01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原卷版)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历史(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巩固练01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原卷版)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历史(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巩固练01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一、选择题1历史画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也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从如图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是( )A可以推测此图创作的的准确时间B它再现了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状况C反映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情况D突出绘画者的思想意境2周礼重视祭祀鬼神,而孔子则主张“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他提出“举贤才”打破了宗法制的亲亲尊尊,主张“学而优则仕”。这反映了孔子( ) A认为周礼已不合时宜B重视民众的人文主义精神C贬鬼神反迷信的意识D对周礼进行批判性的继承3春秋繁露记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这一言论体现了董仲舒( ) A民贵君轻的思想B无

2、为而治的主张C君权神授的思想D重本抑末的主张4史书记载,汉顺帝即位后,发生一场大瘟疫,顺帝即招纳贤才,广开直言之路;汉冲帝即位当年发生大地震,冲帝随后进行贤良方正之选。据此可知当时( ) A天人感应思想已影响执政B天灾人祸已成为普遍现象C君主以民本仁政思想治国D形成开放民主的政治风气5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C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6王守仁认为土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

3、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 ) A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B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C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D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极力驳斥“有公而无私”,指出“人道就是对人私利与欲望的满足,道德就存在于人们的物质利益之中”。这一主张( ) A彻底否定了宋明理学B旨在批判君主专制统治C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8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将李贽与王莽、安禄山等并列为乱臣贼子,进行口诛笔伐。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李贽参与了反清复明斗争B李贽彻底抛弃了儒家学派C顾炎武鄙视李贽道德品行D顾炎武意在稳定社会秩序9中国文化不

4、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如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10鲁班以竹木为材料,制作了一只能在天上飞翔三天三夜的木鸟,特地向墨子炫耀。未料墨子不以为然,且道:“普通匠人取一块三寸的木头,片刻之内就能削出能负五十石重的车销。会飞的木鸟华而不实,在社会功用上甚至比不得简单的车轴销子。”墨子这种对技艺的路径取舍( ) A不利于能工巧匠拓展技艺想象空间B体现了古人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匠心C促进古代科技在世界确立优势地位D限制了古代科技成就的应用与推广11黄宗羲海昌讲学时

5、,经常推荐弟子读几何原本,著名思想家李二曲也常要求其学生学习农政全书、泰西水法等书籍;明末流行的天工开物是清初向国外出口的重要书籍之一。这反映了明清之际( ) A中学未能突破传统窠臼B中西方文化的全面融合C西方科技受到士大夫普遍认可D经世致用思潮有利于西学东渐12如图北京古观象台,始建于1442年,是明清两代的国家天文台。清制8架铜仪在造型、花饰、工艺等具有中国传统,在刻度、游表、结构上直接反映西欧文艺复兴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这表明( )A西方科技成就已影响中国B清朝主张对外经济文化交流C中体西用思想已确立起来D西方科技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治国理政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人口真多呀)!”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材料二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管子治国(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其目的。(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治国理政思想有何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