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28讲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作业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281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6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28讲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28讲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28讲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28讲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作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模块二模块二第十一单元第十一单元第第 2828 讲讲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9 届福建泉州二模)古代罗马法学家们著书立说,解释法律,形成了 不同法律学派,主要有普罗库尔学派和萨比努斯学派,出现了最著名的盖尤斯、 伯比尼安等五大法学家。他们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说 明罗马法() A没有形成完整体系B具备了灵活性 C追求司法的独立性D在争鸣中发展 解析:选 D依据题干可知,古代罗马法学家们著书立说、解释法律,形成 了不同的法律学派, 表明罗马法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 富有创造性, 由此可知, 材料反映的是罗

2、马法在争鸣中得到发展,故选 D 项;材料不是强调罗马法是否 形成完整体系,且罗马法体系化的标志是民法大全的颁布,排除 A 项;灵 活性是指罗马法克服了形式主义的弊端,题干无反映,排除 B 项;题干提及法 学家解释法律,未提及法律的受控问题,排除 C 项。 2(2019 届福建厦门二模)古罗马法谚有云“和解协议相当于已决案”。比 如,当事人订立“不索债简约”后,若债权人反悔并要求债务人给付,只要债权 人具备相关免债能力,债务人可以拒绝。这表明,罗马法中的“和解”() A简化了司法程序B与诉讼具有同等强制性 C彰显了契约精神D更能保障公民经济权益 解析:选 C根据题干中“和解协议相当于已决案”,可

3、知案件发生后,如 果协议和解,即双方已经达成了契约关系,如果当事一方反悔之后,“债务人可 以拒绝”,说明“和解”彰显了双方的契约精神,故选 C 项;题干强调的是“和 解协议相当于已决案”,并非司法程序问题,排除 A 项;题干没有述及“和解 协议”的强制性,排除 B 项;题干中“和解协议”的前提是双方都认可这一决 定,但是不能保证所有的“和解协议”都能成为议决案,排除 D 项。 3(2019 届广东汕头三模)古罗马时期,参与宴饮的贵族各就其位,座次往 往是按照地位高低进行排列的,提供的饮食也有区别,尊贵者“吃比目鱼”,地 位低者面前“只有普通的淡水鱼”。这反映了() 2 A罗马法维护贵族的利益

4、B古罗马公民权利并不平等 C罗马共和制逐渐被破坏 D中国文化逐渐传播至罗马 解析:选 B材料信息表明,古罗马时期,即使同为贵族但因为地位的不同 在参加宴饮时也会受到不同的待遇,尊贵者享有被优厚对待的权利,而地位低者 则享受不到这种权利,这说明古罗马时期公民的权利并不平等,故选 B 项;材 料反映的只是当时的一种社会习俗,这跟罗马法律无关,排除 A 项;共和制是 指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制度, 材料并没有论及这一制度的 相关内容,排除 C 项;材料论述的是罗马本国的事情,并没有体现与中国文化 相关的信息,无法得出中国文化传播到罗马,排除 D 项。 4(2020 届安徽“皖南八校”

5、高三摸底)恩格斯指出,“另一类思想家,即 法学家,则对新秩序赞赏不已,因为一切等级差别的取消,使他们得以全面制定 他们心爱的私法,因而他们就为皇帝制定了空前卑鄙的国家法” 。据此可知,恩 格斯认为() A罗马法已消灭了阶级压迫 B法学家对罗马法的贡献大 C法律有力维护了帝国统治 D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解析:选 D通过题干可知,法学家“为皇帝制定了空前卑鄙的国家法”, 这说明法律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即法学家所制定的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故 选 D 项;题干中述及的是等级差别的取消,而非阶级压迫的消灭,排除 A 项; 罗马法是由法学家制定的,法学家的贡献非常大,但这不是题干主要的论述点, 题干

6、主要论述的是法学家为统治者制定了能够体现统治者意志的法律,排除 B 项; 罗马法对于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这不是题干主要的 论述点,题干主要论述的是法学家为统治者制定了能够体现统治者意志的法律, 排除 C 项。 5(2020 届河南九师联盟高三质量检测)十二铜表法第 8 表第 9 条规定: “夜间在快要熟的庄稼地放牧的,或收割此类庄稼的,如为适婚人,则判死刑, 3 吊在树上祭谷神” ;同表第 10 条规定:“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 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把他烧死”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体现出森严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B刑罚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特征 C实质上

7、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具有明显的宗教特征和报复性 解析:选 D材料“吊在树上祭谷神”体现了罗马法的宗教性,“烧毁房屋 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 如属故意, 则捆绑而鞭打之, 然后把他烧死” 体现了罗马法以其人之道还之彼身的报复性,故选 D 项;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 的阶级性,排除 A 项;从材料可以看出,罗马法的刑罚很明确具体,排除 B 项; 材料主旨是关于罗马法刑罚的,没有体现其对奴隶主利益的维护,排除 C 项。 6(2019 届安徽芜湖三模)“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 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 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

8、, 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 得威信。”材料说明了罗马法() A程序严谨体系缜密B适应新的社会经济转型 C维护资产阶级利益D推动新的生产关系产生 解析:选 B材料“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 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说明适应了新的社会经济转型, 故选 B 项; 材料“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后果” 说明的是罗马法在奴隶社会的局限而不是其程序严谨体系缜密,排除 A 项;据 所学可知,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排除 C 项;材料“资本主义经济在封 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 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说明新的生产

9、关系产生于罗马法产生作用之前,排除 D 项。 7(2019 届河北石家庄二模)古代罗马某一时期,初步司法程序由经选举产 生的执政官执掌,通过初步程序,诉讼当事人确定“争执要点”,即拣出需要审 理的问题。随后,由一位经当事人从选民名单中挑选出的、执政官授权的普通公 民对案件加以审判,作出有拘束力的判决。可见,这一时期古罗马() 4 A法律程序繁琐且过于注重形式 B讲究法律实践的公开、公正 C严格践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法律实施具有主观随意性 解析:选 B根据题干中“由一位经当事人从选民名单中挑选出的、执政官 授权的普通公民对案件加以审判,作出有拘束力的判决”,可以得知最后的法律 判决不是执政

10、官个人的意见,而是公开、公正的结果,故选 B 项;题干主要述 及法律判决的过程,没有涉及判决的形式,排除 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 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会严格践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 C 项; 题干主要述及法律审判的公正、公开,而不是其审判的主观随意,排除 D 项。 8(2019 届广东汕头模拟)下图为罗马法所涵盖的法律内容。这说明,罗马 法() A重视维护平民利益B比较注重法律程序 C强调保护私有财产D法律体系比较完整 解析:选 D据题干材料“人法”“物权法”“继承法”“诉讼法”可知, 罗马法法律体系比较完整,故选 D 项;罗马法维护的是罗马公民的利益,A 项 错误;材料强

11、调的是罗马法包含的内容体系而非具体的法律程序,B 项错误;材 料强调的是罗马法法律体系而非其核心内容,C 项错误。 9(2019 届山东济南模拟)西塞罗在谈到罗马法时说:“真正的法律是正确 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撒播至所有的人,亘古不变。人类立法不得企图 背离该法,而且不得毁损该法。不可能在罗马有一种法,在雅典有另一种法;无 论何时何地,它都是有效的。”西塞罗认为() A罗马法颁布后尽量不要修订 B罗马法适用于世界大部分地区 C罗马法体现了自然法的原则 5 D罗马法继承发展了雅典的法律 解析:选 C据题干可知,西塞罗认为罗马法的基本精神与自然和谐一致, 这说明在罗马法中蕴含着自然法的原则

12、,故选 C 项;题干主要论述罗马法的基 本精神不能改变,不是“颁布后尽量不要修订”,A 项错误;题干主要论述罗马 法的基本精神不能改变,没有谈及其适用范围,B 项错误;题干没有论述雅典法 律的内容,故 D 项错误。 10(2020 届河北邯郸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十二铜表法规定:“对人施行 其他强暴行为的,处 25 阿斯的罚金。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对罚金由于货币贬值 而失去效用的问题,裁判官发布告示,不再固定罚金的数额,而是随着侵害事实 的差异对罚金数额作出不同的判定。材料表明当时罗马() A裁判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B注重保护平民利益 C法律随着社会发展而调整 D法律体系已经完备 解析: 选 C

13、题干“随着侵害事实的差异对罚金数额作出不同的判定”体现 了对受害者权利的维护,这说明罗马法能随着社会发展而调整,故选 C 项;裁 判官“随着侵害事实的差异”作出判决,而非随意解释法律,排除 A 项;题干 没有体现出受害者是平民还是贵族,排除 B 项;公元 6 世纪民法大全的颁 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排除 D 项。 11公元前 242 年,罗马设立最高外事裁判官,专门审理罗马市民与异邦人 以及异邦人与异邦人之纠纷,其不囿于传统立法束缚,以公平、正义理念审理纠 纷,形成了罗马法的一部分。外事裁判官的设立() A基本放弃了传统公民法 B推动了罗马万民法的形成 C平衡了贵族和平民矛盾 D直接推动

14、罗马法体系形成 解析:选 B据题干时间可知,公元前 242 年接近万民法的颁布时间以及外 事裁判官的职责来推断,B 项正确;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是在公元 212 年的卡拉 卡拉敕令的颁布,A 项错误;平衡贵族和平民矛盾的是公元前 5 世纪中期十二 6 铜表法 ,C 项错误;罗马法体系的建立是 6 世纪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 D 项错误。 12 在古罗马, 法学家提供法律服务所要获得的并非金钱而是政治援助, “对 某些工作而言,收取酬金并没有什么不光彩,然而,如果到法庭请求支付酬金, 却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这说明古罗马() A法学家商业意识淡化B法律与政治关系密切 C法学家纯粹为公共服务D法律

15、的社会普及度高 解析:选 B题干“法学家提供法律服务所要获得的并非金钱而是政治援 助”说明法学家追求的是政治权益,强于经济权益,所以说“法律与政治关系密 切”,故选 B 项。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2019 届湖北公安月考)(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春秋末期以前,是根据案情的轻重来判罪,虽然有成文的法律, 但却是秘密的,并不公之于众。公元前 536 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 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在子产公布法律 23 年 后,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是

16、新势力在晋国取 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铸刑鼎”公布法律,从形式上看与先王“不为 刑辟”的传统不符; 从内容上看, 与西周以来的“礼”相违背。 因此, 遭到叔向、 孔子等人的攻击。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罗马建立共和国后,执掌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完全被贵族 祭司所垄断。遇有讼争,法官徇情枉法,袒护贵族,平民备受欺凌;加上当时高 利贷盛行,利率毫无限制,债务奴隶制使平民处于难以生存的境地。贵族的专横 激起了平民的反抗,纷纷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八年的激烈斗争,到公元前 454 年,贵族和平民互相让步,立法委员全部由贵族担任,但法律须经有平民参加的 军伍大会通过才能生效。公元前 451前 450 年将制定的法律刻在板子上, 公布于罗马广场,此即十二铜表法 。 摘编自周枏罗马法原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国“铸刑鼎”的时代背景及其目的。 7 (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贵族和平民通过十二铜表法各自 获取的利益,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国“铸刑鼎”与十二铜表 法所反映的政治斗争差异。(13 分) 解析:第(1)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