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五讲 经济周期理论教学案例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02271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五讲 经济周期理论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五讲 经济周期理论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五讲 经济周期理论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五讲 经济周期理论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五讲 经济周期理论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五讲 经济周期理论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五讲 经济周期理论教学案例(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的回顾,朱格拉提出,危机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而是经济中周期性波动的一个阶段。 经济周期也称经济循环和商业周期。是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通常以GDP)来代表,它形成一种规律性模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展,随后是收缩,接着是进一步的扩张。这类周期随产量的长期趋势进程而出现。,萨缪尔森的解释,经济周期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波动。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经济周期的类型,1.法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年) 1860年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发生周期主周期 三阶段:繁荣、危机、清算,经济周期的类型(

2、续),2.基钦周期(短周期,个月) 次周期 1923年经济因素中的周期与趋势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年) 长波理论 1925年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经济周期的类型(续),4.库兹涅茨周期(年),又称建筑业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1930年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经济周期的类型(续),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1939年经济周期第一卷 1长6中 1中3短 18世纪80年代1842年,“产业革命时期”; 18421897年,“蒸汽和钢铁时期”;1897年以后,“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之外的某些因素的变动。,太阳黑子理论,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父子18

3、75年提出。 经济周期的波动性是由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而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农业的收成又会影响整个经济。 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大约每十年左右出现一次,因而经济周期大约也是每十年一次。 现代经济学家认为影响有限,这种理论难以成立。,创新理论,所谓创新是指引进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主要是指: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市场;新的要素组合形式。 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技术的革新和发明不是均匀的连续的过程,而有其高潮和低潮,因而导致经济上升和下降,形成经济周期。,政治周期

4、理论,政治性周期的产生有三个基本条件:1、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的工具;2、选民喜欢高经济增长,低失业以及低通货膨胀的时期;3、政治家喜欢连任。 政治性周期的具体运行:大选前,总统为了连任,采取宽松的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大选结束后,宽松的政策使通货膨胀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因而不得不采取紧的经济政策,使经济走向衰退。,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在经济体系之内寻找经济周期自发运动的因素,纯货币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提出,是用货币因素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 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直接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的波动。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尤其以短期

5、利率起重要的作用。,投资过度理论,是用生产资料的投资过多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 把经济周期的循环归因于投资过度,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对比,资本品生产发展过快。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促使经济进入萧条阶段。,消费不足理论,该理论以西斯蒙第、马尔萨斯和霍布森为代表。主要危机阶段的出现及生产过剩的原因,并没有形成解释整个过程的完整理论。 经济中出现萧条是由于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这种不足又根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过度储蓄。,心理周期理论,经济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是一

6、种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解释经济周期 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的特点: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又以投资分析为中心,重在分析投资变动的原因及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货币主义强调货币因素的作用,从货币量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解释经济周期。,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续),理性预期学派强调预期失误才是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源。 激进的政治经济学派、新自由主义者也都提出了各自的经济周期理论。 各种理论的共同点 强调内生因素 强调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周

7、期存在的必然性,乘数加速原理,乘数加速原理又称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乘数加速原理是对凯恩斯投资理论的修正与发展。(凯恩斯只用了乘数原理来分析各种因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加速原理,加速原理是由经济学家汉森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增加必然引起投资的若干倍增加,而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减少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减少。 加速原理是对凯恩斯投资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该理论强调收入波动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加速原理的经济学解释,投资等于收入(或消费)变动额乘以加速系数 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增量的变动,而不是产量的绝对变动量。只要产量增量的增长下降,即使其绝对数增加,也会导致投资水平的下降。 由于资本产量比

8、率大于1,因此净投资的变动量倍数于产量的变动量,这是加速原理的作用。 要使投资保持不变,消费必须持续增长,消费量只有以递增的幅度增长,才能保持加速作用对经济繁荣产生更大刺激。,对加速原理的批评,资本设备投资的增加需要一定的时间 企业净投资取决于长期利润率的变化,而不是仅仅依每年国民收入(或总产量)水平的变化而定 一般厂商都有闲置资本、设备 技术进步会提高生产力,因此增加生产并不一定需要增加投资,汉森萨谬尔逊模型,乘数原理强调的是自发性投资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以乘数的形式增长。 加速原理强调的是国民收入的波动对投资的影响,国民收入一定幅度的变动会引起投资以加速的形式变动。 汉森萨谬尔逊模型就是把

9、乘数和加速的作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乘数加速原理的含义,在经济中投资、国民收入、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如果政府支出为既定,只靠经济本身的力量的自发调节,就会形成经济周期。 作用过程:投资 产量 投资 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受社会需求与资源的约束,投资将会减少,从而产量减少,进而投资大幅度减少。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经济的政策来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主要是影响G、a、b。,真实周期理论,理性预期假说对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但是,理性预期假说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之间并非完全对立,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学家已经在理性预期假说的基础上部分地重建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就凯恩斯之前的经济学

10、家而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对古典宏观经济学的重大挑战。但是,他们用于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彼此之间缺乏统一的逻辑框架。 凯恩斯理论之后,经济学家成功地把意外的技术冲击引入了一般均衡模型,并据此对经济周期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较好的解释。 由于真实的技术冲击取代了名义冲击,成为生成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因此这些研究被人们称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导致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产生的因素,实证研究发现,货币冲击的作用有可能被夸大。例如巴罗(1981)在一些模型中发现,货币冲击对某些资产实际回报率的作用不明显,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不显著,这就导致新古典学派重新开始重视实际冲击的作用。,如果认为经济波动是由信息

11、非对称性和价格错觉造成的,那么价格错觉意味着经济中某些市场存在信息欠缺,同时也意味着市场上价格信息是有价值的。理性人不会形成系统的价格错觉,抛弃这样的市场,忽视获利机会。因此,如果出现价格错觉则要么是市场不完备,要么是理性预期假设存在缺陷。价格错觉模型的逻辑缺陷促进了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发展。,传统经济周期模型过于注重经济冲击的持久作用,缺乏对短期波动的重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主要研究广义经济周期,对经济冲击的短期反应刻画得比较详细。 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都强调实际因素的扰动和冲击。前者描述短期经济波动,后者注重长期经济增长。前者注重经济冲击的短期作用,后者注重经济冲击的长期效果。在现代

12、经济增长理论中,对实际变量内生化,形成将短期波动的长期增长相结合的分析模型,给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带来了启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主要是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生产率的随机冲击后拓展而形成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受到宏观经济理论对微观基础要求的影响。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特征都是在微观行为的优化过程中体现的,所采用的是代表性个体分析模式,实际上就是微观模型的直接宏观化。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很好地模拟了现实经济行为,在实证上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因此,现代经济理论又出现了宏观与微观融合的趋势。,真实冲击的提出,平滑还是随机游走? 传统的方法是设想经济沿着索洛模型描述的反映潜在趋势增长率的轨迹演进。这个方法假设GNP

13、的长期趋势分量是平滑的,在这个基础上观察由需求冲击所形成的经济短期波动趋势。 用这种方法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解释并不能让人满意,因此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陷入了低谷。,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所形成的供给冲击,使经济学家更加关注经济时间序列的统计特性。 趋势复归传统观点(0b1): Yt=gt+bYt-1+zt gt表潜在GNP的平均增长率,它描述的是一种必然趋势。z代表随机冲击,它的平均值为零。若有针对Z的冲击使得产出在时间t时高于趋势,且冲击时间只有一个时期。由于Yt将依赖于Yt-1,冲击将在时间上向后传播,形成序列相关。因0b1,对产出的冲击最终会停止,并回归到它的趋势增长率上。这表明产出

14、是“趋势复归的”或是一种“稳定的趋势”。,纳尔逊等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GDP的波动变化大多数具有持久特点,也就是说在一次冲击之后,不存在产出复归到以前的趋势的倾向。在这种情形下,GDP的变化可以被称作随机游走的统计过程演变。 Yt=gt+Yt-1+zt gt反映产出的漂移,由于Yt同样依赖于Yt-1 ,对zt的任何冲击都将永久性地提高产出。,在时间t1,一冲击提高了产出水平。因为在下个时期的产出由在时期t1的产出决定,所以产出的提高将持续到未来的任何一个时期。在具有漂移的随机游走情形下,我们说产出有一个“单位根”;也就是说上式中滞后产出项的系数等于单位量,b1。单位根的存在被认为

15、是冲击影响产出的一种表现。,纳尔逊等的这个发现对于经济周期理论有着根本性的含义。如果技术变迁引起的对生产率增长的冲击是经常性的,并且是随机的,那么随机游走之后的产出轨迹将表现出类似经济周期的特征。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到的GDP波动是产出的自然(趋势)率的波动,而不是对平滑的必然趋势的偏离。表面上像是围绕着平滑趋势的产出波动,事实上是由一系列持久性冲击引起的趋势自身的波动,每一次持久的生产率冲击决定一个新的增长轨迹。 传统上,经济学家习惯上从波动分析分离出增长轨迹。与此不同,纳尔逊等的研究成果表明决定趋势的经济力量与造成波动的力量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将增长理论与波动分析隔离的传统做法就是不合

16、逻辑的。,真实冲击与名义冲击,真实冲击指的是对经济的实际方面发生的扰动,例如,影响生产函数的冲击,影响劳动力规模的冲击,影响政府购买实际数量的冲击,以及影响消费者和投资者消费、储蓄、投资决策的冲击等。 名义冲击,一般是指对货币供给或货币需求的变化对经济形成的冲击。,在IS-LM模型中,实际冲击仅仅影响IS曲线,而名义冲击只影响LM曲线。 尽管许多实际冲击都可能形成经济周期,但技术冲击(即生产函数随时间发生的变化)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冲击,通常称其为供给冲击。,引起生产率重大变化的冲击包括: (1)物质环境的一些不利变化对农业产出形成不利的冲击,包括自然灾害对经济造成的影响等。 (2)能源价格的显著变化所形成的冲击,例如近几十年来石油价格在全球范围内的剧烈波动。 (3)战争、政治大动荡或者劳动者的骚动所形成的冲击。因为这些骚动打乱了经济现存的运行和结构。例如前苏联的解体等。 (4)政府政策变化所形成的冲击。例如实施进口配额,由于这种政策破坏了激励,使企业家的才能转向寻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