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2020年8月).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102262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2020年8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2020年8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2020年8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2020年8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2020年8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2020年8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2020年8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毛泽东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二)论十大关系的讲话。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

2、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讲话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同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

3、,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同年8月,毛泽东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思想。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些都是对党的八大路线的继续发展。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包括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

4、,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一)1957年下半年以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 (二)这个时期积极的理论成果。 1.毛泽东提出的观点主要包括:(1)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提出了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2)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3)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4)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

5、本主义。(5)毛泽东还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飞跃;(6)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7)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没有100多年的时间,是不行的,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8)提出了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9)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应当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10)同时,从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与斗争的角度,提出了要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保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和永不变质的思想;等等。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

6、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他提出了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提出了我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等等。 2.党中央许多领导同志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刘少奇提出,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他认为,农村生产和分配的单位不能太大,如果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周恩来提出了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7、的思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提出了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制定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的观点。邓小平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朱德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他还强调党执政后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护生产、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巩固党

8、同群众的联系、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邓子恢等提出了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所有这些,都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就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简述开放以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讨中的失误、教训,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在所

9、有制结构上,从主张“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到追求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并以此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的第一标准; 二、 在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和发展阶段上,八大三中全会改变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长时间内把我国已经处在社会主义社会同“过渡时期”混淆起来,或者超前向共产主义过渡; 三、 在工作重点上,没有确实真正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了“左”的失误,逐步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支配了全局; 四、 在经济管理体制上,轻易地抛弃了“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的正确思路,使我国经济管理体制过于集中,过于单一,缺乏活力; 五、 在经济

10、运行机制上,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视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排斥或反对市场经济的存在发展; 六、 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脱离国情、超越国力、急于求成、大起大落; 七、 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展科学、教育、文化没有摆到战略地位,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支配下,夸大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歧视知识分子,实行过“左”政策,拉大了我国科学、教育、文化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总结以上的教训,得出如下结论: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葆生机的法宝。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离开了它,就谈不上转变观念,敢想敢试,难以开辟建设

1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难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首要问题。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高扬的光辉旗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12、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辉旗帜。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干部和人民,在全社会形成一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增强民族凝聚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3)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 在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几条基本路线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更加符合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给人民带来实际利益。 (4)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善于总结,积极引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既是新形势下加强领导的产物,又是善于领导的体现。认识规律,转变观念,尊

13、重群众,积极引导,强化执政意识,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经验总结。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无负于人民重托和希望的执政党。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才能牢固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时机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战胜一切困难,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第二,继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是完善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目标之一,经济的现代化必然要求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二者相互促进,把民主法制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和完

14、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要坚决实行依法治国的方针,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加强立法,尤其要严格执法,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第四,建设一个既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执政党。这是完善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改革开放给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党的建设也遇到了许多复杂情况。党不管党、治党不严、纪律松弛、组织涣散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消极腐败现象正在严重侵蚀着党的干部队伍和党员;党的生活中民主不够和集中不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现,科学决策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也不够完善。因此,

1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要求强有力的党的领导,进一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在社会主义

16、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头八年内,我们的革命任务,在农村是完成对封建主义的土地制度的改革和接着实现农业合作化;在城市是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经济建设方面,那时候的任务是恢复经济和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不论在革命方面和建设方面,那时候都有一条适合客观情况的、有充分说服力的总路线,以及在总路线指导下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办法,因此教育了干部和群众,统一了他们的认识,工作也就比较做得好。这也是大家知道的。但是,那时候有这样一种情况,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从一九五八年起,我们就确立了自力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