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6讲 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作业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2585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0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6讲 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6讲 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6讲 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6讲 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作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模块一模块一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第第 1616 讲讲1894189419011901 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9 届广东一模)1876 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 对答记录节选如下表: 对答 1 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 李:此是谬论,恃强违约, 万国公法所不许。 对答 2 森:中国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 李: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 综合两则对答可知() A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 C清廷

2、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 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 解析:选 C根据材料“此是谬论恃强违约, 万国公法所不许”“高丽 诸国此是外藩”,可知清政府肯定条约,维护中朝的宗藩关系,故选 C 项;甲 午战争的诱因是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排除 A 项;根据材料“国家举事,只看 谁强,不必尽依条约”,可知日本运用国家实力挑战条约、公法,排除 B 项;D 项用观念的对立掩盖了日本侵略扩张的事实,排除。 2(2019 届湖北武昌高三元月调研考试)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百姓争先 恐后应募日军的招工,盼望能获得一份差事。这直接反映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 原因是() 2 A当时的中国人缺乏对日本的正确认识 B人民

3、普遍缺乏民族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 C自然经济瓦解背景下中国百姓生存堪忧 D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 选 B当时清朝百姓的做法不等同于当时所有中国人对日本缺乏正确 认识,排除 A 项;清朝百姓期望在甲午战争的日军中找到差事说明清朝人民普 遍缺乏民族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故选 B 项;材料并未提及寻求差事的清朝百 姓源于自然经济瓦解下的农民,这也并非材料主旨,排除 C 项;清朝百姓到日 军寻求差事不能说明中日制度间的差异,排除 D 项。 3(2019 届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甲午战争时期,日本 成立战时大本营,其成员具有较好的素质和军事才能,能将天皇的意志和战时大

4、本营的决策贯彻到各作战部队。清政府则采用“谋士幕府”制,各高官雇佣大 多擅长词章类的幕僚为其出谋划策。这反映了() A日本近代军制改革的完成 B清政府不谙熟近代战争 C洋务运动未影响中国军事 D地方督抚干预中央决策 解析:选 B根据材料“清政府则采用谋士幕府制,各高官雇佣大多 擅长词章类的幕僚为其出谋划策”并结合所学可知, “谋士幕府”制不能较好 适应近代战争的需要,故选 B 项;日本军事决策机制是用来反衬清政府决策的 落后,并非强调日军近代军制改革完成,排除 A 项;“洋务运动未影响中国军 事”与史实不符,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在军事决策方面的信息, 排除 D 项。 4(201

5、9 届山东日照高三校际联合检测)1894 年 9 月,北洋水师“经远舰” 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 年 9 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 53 毫米格鲁森炮弹、120 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 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 A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 B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 3 C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 D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 解析:选 B考古发掘丰富了史料,促进史学研究发展,故选 B 项;考古发 掘的史料更为真实可信,但其可靠性也有待考证,排除 A 项;并非所有的历史 都可以通过新史料的发现加以证实,排除 C

6、项;材料没有反映出主观意愿对历 史研究的影响,排除 D 项。 5(2019 届福建泉州二模)西报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 耳。不见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 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 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对此理解正确 的是() A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清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 C日本侵略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解析:选 B题干中“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刘公岛降 舰之役”可知,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依据题干信息“画疆自守” “求放还广

7、 丙一船” “广东无涉”等信息可知,地方与中央离心,故选 B 项;题干反映的是 甲午中日战争,排除 A 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侵略势力没有受到有 效遏制,排除 C 项;地方官员并没有与朝廷分庭抗礼,只是阳奉阴违,排除 D 项。 6(2019 届安徽淮南二模)1895 年 5 月 7 日, 申报说:“以堂堂中国, 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苟能坚 持战议,虽彼战屡胜,我战屡败,然两军相见,败者固多丧失,胜者亦不能毫无 损伤。相持既久,兵饷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 ”作者认为() A国人对中日国情认识出现偏差 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是历史必然 C坚持持久

8、抗战就能取得战争胜利 D国人缺乏反省沉浸天朝上国梦境 4 解析:选 C由材料“苟能坚持战议, 虽彼战屡胜, 我战屡败, 然两军相见, 败者固多丧失,胜者亦不能毫无损伤。相持既久,兵饷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 本”, 可知作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作为一岛国无法应对长久作战,中国若 能坚持抗战将能取得战争胜利,故选 C 项;由材料“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 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可知作者对中日 国情的分析符合实际情况,排除 A 项;材料中作者认为若中国长久抗战能取得 战争胜利,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不是必然的,排除 B 项;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彻底打破中国天朝

9、上国迷梦,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7(2019 届河南六市一模)“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 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 “这战争”() A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 解析:选 C由材料信息可知,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影响之一是刺激 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 C 项;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 争后,排除 A 项;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排 除 B 项;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的是一战,排除 D 项。 8(2019 届江

10、西上饶一模)下图是创作于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一幅名为临渴 挖掘“海军港”水井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A清廷筹划海军缺乏长远眼光 B政府官员积极挖掘海军港口 C北洋舰队遭到日军沉重打击 D大规模的国防建设正在进行 解析: 选 A由漫画名中“临渴”可知清廷的政策只顾眼前, 缺乏长远规划, 5 故选 A 项;政府官员积极挖掘海军港口与漫画的主旨不符,排除 B 项;北洋舰 队遭到日军沉重打击是在甲午中日战争过程中,而此漫画创作于甲午战后,且漫 画内容与日军并不相关,排除 C 项;仅有一口“海军港”水井的挖掘不能得出 大规模的国防建设正在进行,排除 D 项。 9(2019 年全国卷“超级全能生”高三

11、26 省联考)1895 年 2 月,两江总 督张之洞向清政府进言:以台湾作保,向英国借款以抵御日本侵略台湾;台湾巡 抚唐景崧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提出台湾租界化、抵押台湾,并直接与法德方 面磋商保台之方。这本质上反映了张之洞、唐景崧() A对台湾的得失高度重视 B为保台湾采取了有效措施 C为国家统一做出了贡献 D对侵略者的本质认识不清 解析:选 D题干中张之洞、唐景崧的保台方案无法达到保台的效果,并结 合马关条约后台湾最终被割让给日本,故 A、C 两项错误;题干中张之洞、 唐景崧的保台方案寄希望于英法德,且都以抵押台湾为手段,无异于用强盗来抵 御强盗,故 D 项正确,B 项错误。 101899 年

12、,在清政府拒绝其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后,意大利向清政府 下达最后通牒并派遣军舰来华威胁。 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 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最后意大利宣布放弃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这反 映了当时() 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政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D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 解析:选 D材料仅提到意大利提出无理要求失败,无法体现列强掀起了瓜 分中国的狂潮,故 A 项错误;19 世纪末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国际 地位下降,故 B 项错误;1898 年戊戌变法失败,而且材料涉及的是军事改革取 得了一定成效,故 C 项错误;根据“清政府严令

13、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 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 结合所学可知, 甲午战后,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6 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重建,这说明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 故 D 项正确。 11(2019 届湖南永州一模)1900 年 6 月 21 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 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 却复电朝廷: “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 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 A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B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说明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

14、 解析:选 B据材料“清政府向十一国同时宣战粤不奉诏,这鼓励 了东南各省督抚”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该协议对东南各省的作用,而不是强 调东南地区成为对抗中央的地方势力,故 A 项错误;据材料“此乱命也,粤 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并结合所学 可知,东南沿海各省“不奉诏”避免了与十一国的冲突,从而维护了江南地区的 稳定,故 B 项正确;依所学可知,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该协议对东南各省的作用,而不是强调清政府 的没落,故 D 项错误。 12 (2019 届东北师大附中模拟考试)梁启超于 1898 年 12 月在日本

15、横滨创办 了清议报 。 清议报从 1898 年 12 月到 1900 年 5 月,报刊涉日内容大部分 都是以向日本学习为主。然而清议报后期则是以仇日和谴责日本为主。这一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惊醒了国人 C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更加理性 D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加重了民族危机 解析:选 A根据材料“从 1898 年 12 月到 1900 年 5 月,报刊涉日内容大 部分都是以向日本学习为主”“后期则是以仇日和谴责日本为主”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而 7 日本是八国中一员,从而使清议报对

16、日的态度发生变化,故选 A 项;甲午 战争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排除 B 项;戊戌变法是从 1898 年 6 月到 9 月, 排除 C 项;甲午中日战争是 18941895 年,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2019 届四川蓬南中学月考)(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海军参谋长赫尔伯特在仔细比较了中国和日本的军事能力后 指出,虽然中国陆军战斗力较弱,但中国海军应该稳操鸭绿江海战(指黄海大战) 之胜券,因为不论从防御方面还是从进攻方面看,中国战舰的能力都较日本舰队 优越。他甚至暗示,中国舰队的某些装备过于先进, “中国应在一点上充满自信, 即如果他的军舰上装配的是普通炮弹而不是穿甲弹, 他反而更有可能赢得这场海 战” ,至少, “如果他的军舰装备了更多的快射炮,那他则无疑会赢得这场海战” 。 著名海军理论家曼翰也提出,由中国舰队发射的一枚直径 12 英寸的炮弹对敌手 显示了如此大的摧毁力, “由此说明, 如果中国射手(在战斗中)瞄得再精确一点, 中国舰队本可赢得这场海战的全部胜利”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