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答题答案(2020年8月).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102254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答题答案(2020年8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答题答案(2020年8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答题答案(2020年8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答题答案(2020年8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答题答案(2020年8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答题答案(2020年8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答题答案(2020年8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1、 论述题1、请结合实际,谈一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理解。(1)民族精神定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它是一个民族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优化发展的。内容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作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时代精神定义时代精神是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特征的较大阶段。当今时代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竞争的时代。内容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基本内容

2、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求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国家的未来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时代精神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结合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谈当代大学生如何爱国就是理解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顺着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谈谈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应该如何爱国。首先,我认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的统一是最重要的。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

3、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而我们当代大学生需要的是坚硬的知识基础和强健的体魄来迎接新世纪的每一个挑战。那么当下好好的学习和坚持参加锻炼强健自己的体魄就是爱国的表现了。其次,我认为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继承和创新的统一也很重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间是有不同的具体内容的,例如现在的民族精神最热点的就是神舟系列飞船的研制,提炼出来的民族精神是锲而不舍钻研的精神,百折不挠的信念,百天如一日的坚持。我们在继承前人的优秀思想观念和精神的同时,也

4、要结合自己所处的时代进行民族精神的创新,然后将自己总结出来的先进的而且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践行于自己的实践工作与学习中,更好的指导实践。再次,我们必须坚持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二者相互依存。民族精神只有反映时代精神,才能使一个民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时代精神只有与民族精神相结合,才能生根,转化为催生民族向上的不竭动力。外来的文化多姿多彩,我们应当坚持民族性将这些需要吸收的东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且不停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提取新的内涵,这样才不会导致我们对事物停滞不前或者停留在空泛的历史阶段。最后,我们应该坚持自强不息和和平的统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五千年

5、来的优良传统。经过五千年的磨砺,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是维护中华民族独立和统一的精神脊梁和精神财富。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要发扬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2、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如果说社会主义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的历程,是一部气势恢宏、跌宕起伏的交响乐,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部交响乐的华彩乐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

6、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 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靠事实来说话,要由人民来裁判。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

7、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巨变,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

8、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这就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

9、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 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不能数典忘祖,不能 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要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前进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

10、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二、材料分析题1.结合材料,谈一谈我国为什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答: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以下几个因素所决定的 (1)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关系.我国国家的对外职(2)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4)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5)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6)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7)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8)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 (9)我国为维护世

11、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2.结合材料,谈一谈对我国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这一基本外交政策原则的理解。 答:和平发展的目标对内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对外是在“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精神指导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两个目标是相辅相成的,这就决定了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一方面要为我们的和平发展争取一个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延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要以我们的和平发展促进国际大家庭的和平,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福祉。高举共赢的旗帜,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12、我国需要争取和平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同时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最终达到我国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持久和平环境。我国需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同时又通过对外开放和交流促进与其他国家包容互鉴,最终达到共同发展。 因此,追求共赢是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当前,国际关系步入新时期,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随着大国力量消长和战略心态发生明显变化,中国与美、欧之间战略互信缺失的问题,突出表现于频繁见诸西方报端的发问和责难,如“中国的崛起将是和平的吗?”、“和平崛起从来不是板上钉钉的”等,既透露了外部世界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和担忧,也凸显了中国外交面临的严峻挑战。此时,“外交”对于弥补所谓“守成国”和“上升国”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尤为重要。 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有助于用低成本的外交途径或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管控分歧,符合国际道德。对于一些亚太国家来说,这还意味着不需要在大国之间划线、排队、选边,这也是中国用自身发展惠及周边的切实举措。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