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8讲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252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68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8讲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8讲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8讲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8讲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 18 讲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思维导图|史论术语| 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 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 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 的发展。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 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3.物质生活与习俗、交通和通讯工具、 大众传媒进一步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短暂的春天” 1初步发展 原因 (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1903 年设立商部, 奖励工商业的发展 (2)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热潮,涌现出张謇、荣宗敬等一批实业

2、 家 (3)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 表现 企业数量增多,规模扩大,投资数额增加;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 业发展较快;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意义 (1)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3)为资产阶级维新思想、革命思想的产生和传播奠定了物质基础 生存 环境 (1)列强利用资金、技术优势和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 业的发展 (2)清政府高额征税、敲诈勒索,又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 (3)民族工业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或者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 实业救国思潮 2 “实业救国”论是近代进步思潮之一, “实业救国

3、”是近代社会各阶层实现 救亡图存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它最早萌发于鸦片战争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 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投资设厂, 以实际行动践行 “实 业救国”的主张;在辛亥革命影响下, “实业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与 “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 2 “短暂的春天” (1)原因 革命推动: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 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政府政策: 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倡导使用国货, 以抵制洋货。 外部条件: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 供了契机。 群众运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促进。 (

4、2)概况 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3)结果:一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4)影响 政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产阶级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思想:新文化运动兴起,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经济: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一战期间,并非所有的列强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比如,日本和美 国都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所以,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是欧洲 列强。 二、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 1社

5、会生活的变迁 (1)维新变法期间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 。 3 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民间服饰变革冲击了官定服饰制度。 1910 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 (2)辛亥革命期间 辛亥革命前后, “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 令 ,革除剪辫陋习。 民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新服饰迅速走向民众。中山装和旗袍是中西 合璧的产物。 礼仪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2交通事业的进步 (1)1909 年,京张铁路通车。 (2)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 局。 (3)20 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等大城市出现。 (4)

6、1918 年,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水上飞机。 3通讯工具的发展 (1)邮政 清朝后期:1896 年,设大清邮政局,后设邮传部。 民国时期:1913 年裁撤驿站。 (2)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 (3)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 4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 具,报纸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器。中国报刊业呈现繁荣景象,读报成为民众生活的 重要内容。 (2)电影 传入中国:19 世纪末期。 第一部影片:1905 年摄制的谭鑫培的京剧短片定军山 。 第一部故事片:1913 年,张石川、郑正秋导演的难夫难妻 。 4 素养提升 素养热词 清政府政

7、策调整、 实业救国、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 展、 “短暂的春天” 素养解读 时空观念 从1895年至1918年二十多年的时间认识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特点及社会生活的变迁; 从中 国各区域空间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变化认识特点。 历史解释 (1)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 限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2)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 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一战结束 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史料实证 运用文献史料或历史图片, 解读印证民族资本主义 初步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及影响。 唯物史观 运

8、用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辩证认识高质量 生活的追求直接影响到政治改革进程, 使政治环境 趋于宽松, 政治生活走向民主化, 民众政治参与意 识增强; 生活方式的变革, 在思想领域里引起连锁 反应, 使人们思想解放, 观念更新, 思维更加活跃。 家国情怀 从实业救国思想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爱国主 义精神的内在关系。 主题一“一战”前后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时空观念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史料 5 探究 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提示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工业发展不协调,轻工业发展较快, 重工业发展缓慢。 |历史解释|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 (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

9、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封建 主义的双重压迫。 (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 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 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 的特点。 (二)史料实证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史料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 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

10、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 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 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 6 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 者,窃恐甚少也。 19121920 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 9 个华资占 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 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 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 速度。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与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探究 根据史料, 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

11、的发展状况, 指出1912 1920 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示 发展状况: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利润较高; 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力不足。 原因:政争兵乱,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政府推动不力;外国资本 的挤压。 |历史解释|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阻碍因素 社会 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的主要因素 自身 因素 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 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 口岸。这种工

12、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 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政局 动荡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促进因素 列强 侵略 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 条件 7 政府 鼓励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时期与 民国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群众爱 国运动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族 精神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 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与时 俱进 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 强

13、发展的因素 对应训练 1 (2019 届山西太原一模)古之四民,士农工商,士为首,商为末。 清末新政时期, 大量士子从事其他行业,“弃儒就贾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 。 导致当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读书人价值观的改变B个人创业的障碍消除 C制度变革的进程加快D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解析:选 C 根据材料“清末新政时期,大量士子从事其他行业”可知,弃 儒从商受到了清末新政政策的影响,故选 C 项;读书人价值观的改变,是弃儒 从商的主观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A 项; “障碍消除”与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社会性质不符,排除 B 项;实业救国早在 19 世纪末就已经提出,排除 D 项。

14、主题二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史料实证文学名著中的生活变迁 史料 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一组画 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 1919 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 和丫鬟鸣凤。 8 解读 20 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如:觉慧反对鸣 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 会进步的表现。另外鸣凤被老爷赐婚,无奈选择自杀,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 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 |历史解释| 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特点 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城市逐渐推向内地市镇 从过

15、程看 从西方引进,有较强的半殖民地化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 西合璧、互相渗透 从水平看 “断发”运动迅速且彻底; “废止缠足”运动起步早,进展缓慢,沿 海和内地不一 从动力看 每一次习俗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 导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程度看 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传统习俗 未有大的变迁 (二)时空观念从晚清到民国社会礼仪的变化 史料 9 探究 据图片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礼仪变化的过程和实质是什么? 提示 过程:近代礼仪由跪拜礼到鞠躬礼,再到握手礼。 实质:反映了中国社会由等级森严到社会地位平等的变化。 |历史解释|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

16、化的影响及其评价 1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思想 文化上 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 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2.评价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 步。 (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们物质文 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3)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彰显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 彩。 对应训练 2 1918 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 “妇女现流行 一种淫妖之时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 1 尺左右, 女裤则吊高至 1 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一粉红洋纱背心,而外罩一有眼纱之 纱衫,几至肌肉尽露。 ”这表明当时的上海() A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B东西观念存在冲突 C西方服饰普遍盛行 D政府禁止服饰西化 解析:选 B 该议员对近代女性服饰持批评态度,反映了传统与近代的冲突, 东西方观念存在差异,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