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作业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2012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7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作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20安徽定远中学周测)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 “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 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 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 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 ”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为了共同 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这在外国

2、公使看来,是“前所未有 的”“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等, 可知这个事件是五四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 项正确。B 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 项是国民革命(北伐战争)的影响,排 除;D 项是中共诞生的影响,排除。 2(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二期末)一位西方观察家在 1919 年 5 月这样报道了 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 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 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 () 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C这场运动的主力发生了变

3、化 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 答案D 解析甲午战争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故 A 项错误; 19 世纪中期 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五四运 动主力变化,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 2 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可知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故 D 项正确。 3 (2020河北衡水摸底)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 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 动来实现的。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 “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 的诞生() A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

4、产物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D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 实现的”可知, 材料表达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 是随着中国革命不断深入, 工人阶级不断觉醒而诞生的,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 的意义,故排除。 4(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二期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包括毛泽东,都是 先在城市里从事工人运动,然后再到农村中去领导农民运动和游击战争的。这一 条十分重要,没有它,就只能产生旧式的农民战争,而且也不可能取得胜利。” 这一论述旨在说明() A工人运动与农民战争同

5、步进行才能保证胜利 B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只重视城市工人运动实践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包括毛泽东,都是先在城市里从事工人 运动,然后再到农村中去领导农民运动和游击战争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 指导,“这一条十分重要,没有它,就只能产生旧式的农民战争,而且也不可能 取得胜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故选 B 项。材料 “先在城市里从事工人运动,然后再到农村中去领导农民运动和游击战争”说明 工人运动与农民战争有先后过程,A 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只 重视城市工人运

6、动实践,排除 C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 3 形成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 的初步形成,而且材料描述的是工人运动的深远意义,与毛泽东思想无关,排除 D 项。 5(2019江苏盐城高二期末)1922 年 4 月,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向中国共 产党发出如下指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接短笺后,应根据共产国际主席团 7 月 18 日的决定,立即将驻地迁往广州(国民政府所在地),并与马林同志密切配 合进行党的一切工作。”材料中的“党的一切工作”应包括() A讨论组建中国共产党B筹划国共两党合作事宜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D开辟敌后根据地 答

7、案B 解析根据材料“立即将驻地迁往广州(国民政府所在地),并与马林同志密 切配合进行党的一切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在筹划与国 民党合作,故 B 项正确。中共成立于 1921 年,排除 A 项;“西安事变”发生时 间是 1936 年,排除 C 项;敌后根据地是抗战时期内容,排除 D 项。 6.(2019江苏宿迁高二期末)如图是 1924 年 1 月 20 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全 国代表大会上对“民生主义”作出的新说明。他解释说:“本党同志于此便可十 分了解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毫无冲突,不过社会范围有大小耳。诸君既能明白民 生主义此之真义,则新旧同志(因)误会、怀疑而生之暗潮,从

8、此便可打消。”孙 中山意在强调() A国共两党有共同诉求B国共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C民生主义是最高目标D接受共产主义革命思想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知,共产主义同时包含于社会主义和民生主义之中, 说明国共两党有共同的诉求,故选 A 项。两党阶级性质不同,根本利益不可能一 致,故排除 B 项;共产党并不以民生主义为最高目标,故排除 C 项;孙中山作为 4 资产阶级代表不可能接受共产主义革命思想,故排除 D 项。 7 (2019广西钦州高二期末)经济落后之半殖民地的农村封建阶级, 乃其国内 统治阶级国外帝国主义之唯一坚实的基础,不动摇这个基础,便万万不能动摇这 个基础的上层建筑物。中国的军阀只是

9、这些乡村封建阶级的首领,说要打倒军阀 而不要打倒乡村的封建阶级,岂非不知道轻重本末?材料() A主张全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说明国民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C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 D找到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道路 答案C 解析材料内容表明作者认识到了中国农村的封建阶级是国内统治阶级国外 帝国主义之唯一坚实的基础,即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C 项正确。A 项材 料并未体现,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打倒乡村的封建阶级,而不是军阀,故排除 B 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 路,D 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 8(2019江苏扬州高二期末)1926

10、年北伐宣言中说:“中国人民一切困 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 需要,在建设人民的统一政府。“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 C明确了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 D宣传了进行武力统一的正当性 答案B 解析中共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北伐宣言并未提出这一目标,B 项 说法错误;根据北伐宣言可知,宣言认为“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 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即认为造成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明确了北伐斗争对象,A、 C 两项表述正确;在材料中强调“中国

11、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人民的统一政 府”, 即认为通过武力可以建设人民的统一政府, 宣传了进行武力统一的正当性, D 项表述正确。故选 B 项。 5 9 (2019贵州思南中学高二期末)中国大地从南到北、 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 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 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 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 了巨大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12、这一革命的火焰”是 19241927 年间的 国民革命运动,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 D 项正确。国共合作的实现推 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在国民革命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国 共合作破裂,故 A 项错误;革命的果实落入国民党反动派之手,当时的中国仍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 B、C 两项错误。 10 (2019陕西汉中高二期末)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批评了教条主义错误, 肯定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战略战术。在中共历史上首次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 本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民主革命面对的问题。这次会议() A纠正了党内存在的右倾主义错误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C提出综合

13、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D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答案B 解析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共历史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 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民主革命面对的问题,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和革命,标 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选 B 项。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故 A 项 错误;中共八大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C 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 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D 项错误。 11(2020河北衡水摸底)井冈山道路开辟时,引起党内部分人士的质疑。他 们对农民革命持悲观态度,对这条道路横加指责,并提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 6 能否救中国”“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等疑问。这些质

14、疑() A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 B及时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 C否认了农民运动的历史作用 D低估了武装暴动的积极影响 答案A 解析党内部分人士对“井冈山道路开辟”的质疑,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 不信任,说明依然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A 项正确。B、C、D 三项材料均 未体现,故排除。 12(2019全国卷)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 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 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 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

15、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答案D 解析用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来解释中国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性质, 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正确运用, 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D 项正确。材料中新中华不能代表整个知识界,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官 僚资本主义,B 项错误;材料只是一家之言,并不代表中国民众普遍关注经济理 论问题,C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的蔓 延开来,受到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情绪尤为激烈。5 月 4 日下午,北京三 千余名学生手

16、持写有“拒绝和约签字”等内容的小旗,发表演说,沿途向群众散 发传单。以游行示威为开端的罢课、罢市、罢工风潮席卷全国,蔚为壮观的五四 爱国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而圆满结束。中国近代以来在对外交涉 中首次做出没有屈服的抗争,日本也最终未能获得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合法依 7 据,从而为中国此后收回山东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在 6 月 3 日北京学运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 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 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学生对政治的热 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工人 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 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 中国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 的影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具有哪些新 特点?结合社会背景,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