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论文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论文(2020年8月整理).pdf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1019585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改造论文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论文(2020年8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社会主义改造论文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论文(2020年8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社会主义改造论文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论文(2020年8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改造论文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论文(2020年8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改造论文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论文(2020年8月整理).pdf(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 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型的社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历 史的必然。1956 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 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 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197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

2、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 的面貌,社会主义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不论五十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还 是七十年代末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革,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 进程中的大胆探索,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 每个当代大学生都应当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为改革提供了必要准备。 1、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经之路。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当时对社会主 义的认识来源有两个:理论上,来自马列经典著作;实践上,来自苏联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我们 把握了公有

3、制基础上普遍富裕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但带有某种片面性和盲目性。对于中国实现 社会主义的途径,即社会主义改造,则表现了巨大的创造性,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我给社会主义 改造的独创性,为 20 年之后的 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 革命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当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之后,要一步一步的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并且尽可能的增加生产 力的总量。而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作支撑。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的生 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

4、治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我国实行三大改造后,农村中 消灭了富农阶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劳动群众个体所有制的私有制,基本转变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城市中消灭了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成为了企业的主人,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阶级,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初步实现按劳分配,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二、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趋势。 1、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为社会主义改革埋下伏笔。社会主义改造清洗了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遗留的污泥浊水,建立了生产

5、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使全国人口绝大部分农民群 众走上了合作化道路。然而,由于生产关系变革过快,长时间遗留了一些问题。公有化程度过高,所有 制形式过于单一,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没有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农业改造中大搞“一刀 切”,“急于高级社化”,几乎全部消灭了个体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中也存在公私合营的面过宽等问题, 毛泽东对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开始了初步的探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扩大 到全部经济生活,是否还需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如何发挥这个作用?即使同为国营经济也还是如何调 动中央和 1/3 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问题。就在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全面告捷的 1

6、956 年,他就尖锐的指出:“可以搞 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2、社会主义改革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唯一途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 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2 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必 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邓小平将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把生产力问题放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揭示了社会主义 的根本任务。 三、社会主义改革完善

7、了社会主义制度 上世纪 70 年代末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中国人民积极参加的一种自觉的行动。它的对象不是社会根本制度,而是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优 越性发挥的各种体制和观念。其中心问题不是政权问题,而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 平。社会主义改革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改革的对象来看。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改革的对象作了十分明确的 论述。他指出: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在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以及科技、教育等具体制度中 还存在不少的弊端。这些弊端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改革不是改革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是改革 阻碍生产力发展

8、的具体体制。 第二,从改革的目的来看。邓小平指出,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最终巩固社会 主义 制度。因此,我们必须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等进行改革。 第三,从改革的原则来看。邓小平指出,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两个重要的 原则: 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二是共同富裕。可见,改革不可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第四,从改革的内容看。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业合作化理论与实践的创造发展 ,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农业的经营方式,创造了联产计酬的按劳分配好形式。 (2)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是对所有制结构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后 期,由于我们对社

9、会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过于单一,急于求纯,曾经不顾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追求单 一的公有制,过于简单和过于急促地消灭对社会主义发展还有积极作用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今天,我 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发挥其有利 于社会主义的积极作用,这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直接 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3)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我们对公有制实现形 式的选择和

10、理解上,存在着过于简单化的倾向,第一,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的 实现形式,没有认识到公有制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实现形式。第二,把集体所有制到全民所有制作为公有 制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把公有化程度作为判断的标准,没有认识到,判断标准要从实际 出发在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我们纠正了长期以来认识上的偏差,采取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有 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提高了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增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3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分别体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二代 中央 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

11、大胆探索,两个不同阶段的的探索。 “改造”是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某些不足,就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言论来全盘否定社 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准备,如 果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更何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革设 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趋势。如果不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制度就无从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3 必将毁于一旦。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统一于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