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股权管理}股权激励和高管薪酬培训讲义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018207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97 大小:29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股权管理}股权激励和高管薪酬培训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财务管理股权管理}股权激励和高管薪酬培训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财务管理股权管理}股权激励和高管薪酬培训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财务管理股权管理}股权激励和高管薪酬培训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财务管理股权管理}股权激励和高管薪酬培训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股权管理}股权激励和高管薪酬培训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股权管理}股权激励和高管薪酬培训讲义(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股权激励和高管薪酬,一、股票期权发展 二、中国股票期权的实践 三、股票期权基本知识和实施流程 四、现行政策下中国企业的选择 五、相关政策介绍 六、高管薪酬,200611,1,股票激励的来源,1952年,美国一家叫菲泽尔(Pfizer)的公司,为了避免公司主管们的现金薪酬被高额的所得税率所征收,在雇员中推出了首个股票期权计划。 20世纪80年代,股票期权在美国得到大力发展。 1992年,美国拥有期权的雇员大约为100万,1996年为300万,1998年为800万。,股票激励在发达国家非常普遍,在1999年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排名前500家大工业企业中 ,89%的企业实行了股票期权制度。 截止199

2、7年 ,美国 45%的上市公司采用了股票期权计划 , 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中,90以上的公司都实行了股票期权计划。,员工持股已成为全球的趋势,财富杂志对世界前100名上市交易公司的调查表明: 60%的企业已经实施了广泛的股票期权计划 42%为所有员工提供股票期权 这些公司约有80%的员工拥有公司的股票,股票期权改变了经理人的报酬结构,股票期权收入在经理人员的报酬结构中增长快,比重大。 100家大企业经理人员的期权收入比重变化:80年代中期2%,1994年为26%,1998年为53.3%。 1998年,前200家大公司CEO的股票期权收入平均为830万美元,而现金年薪只有75万美元。 商业周

3、刊 (2000 )的统计:1999年度美国收入最高的前20位首席执行官 ()获得的收入中 ,来自于股票升值的部分平均占总收入的90%以上。,股票期权改变了经理人的报酬结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1998年总收入2 .7亿美元 ,其中股权收益占96%以上 ,大大超过工资和奖金的份额。,美国150家大公司总裁的薪酬结构,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6.9%,7.5%,8.3%,8.7%,9.3%,9.8%,11.8%,11%,13.2%,股票期权数量在公司总股本中的比重上升,股票期权对公司业绩有明显作用,翰威特公司和西北大学J.L. Kellogg研究生管理学院联

4、合进行的调查表明(1998年): 对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进行跟踪调查的四年当中,其资产回报率比同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6个百分点 四年中股东回报率要比其他公司高出6.9个百分点 有82%的公司认为,员工持股计划会对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以股权为基础的薪酬计划利于员工分享公司经营信息并加以有效利用,从而对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股票期权对公司业绩有明显作用,1996年 (Joseph Blasi) 调查指出: 当员工所持股票超过市值的5%时,企业10年财政业绩的平均增长水平明显提高 员工持股占10%以上的上市公司的股指比全部上市公司的股指要好,股票期权对公司业绩有明显作用,对美国38个大型公司期

5、权实行的情况分析表明,所有公司业绩都能大幅提高: 资本回报率三年平均增长率由2上升到6 每股收益三年平均增长率由9上升至14 人均利润三年平均增长率由6上升到10,为什么考虑以股权为基础的薪酬制度?,统一股东和经营者的价值取向,使两者利益趋于一致。 使经营者更关注于企业的长期利益,避免短视行为。 鼓励管理团队向共同的目标前进 - 鼓励团队协作精神。 激励机制处于“双赢” 状况 - 报酬与企业业绩直接挂钩。,中国实施股票期权的实践,20多年的中国企业改革,尽管企业经营者激励制度的设计也不少,如承包、租赁、奖金等,但这些制度都是着眼于短期激励。短期激励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经营者增加当年利润的积极

6、性,但由于经营者为追求眼前利益而牺牲企业长期发展的短期行为,使许多企业或者出现严重的潜亏,或者缺乏长期发展的后劲。 在我国经营者的收入构成中,长期报酬的比例很低,所以,设计我国企业经营者的薪酬计划,应当把长期激励与约束作为重点。,1998年,上市公司开始探索股票期权等形式在内的新型股权激励制度。 1999年初,上海工业系统发起“经营者革命”,试行股票期权奖励制度。 1999年5月,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控股、全资企业法定代表人全部实行年薪制(年薪=基薪收入+风险收入+年功收入+特别年薪奖励),其中风险收入中30%以现金支付,70%转化为股票期权。 1999年7月,北京市出台关于国有企业经营者实

7、行期股试点的指导性意见,并于11月份在10家企业试点。 1999年9月中国共产党15届4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少数企业实行经理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分配方式,可以继续探索,及时总结经验,但不要刮风”。 1999年9月,泰达股份推出激励机制实施细则。 2002年,2003年MBO模式在上市公司逐渐流行。 2006年,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实施试行办法为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奠定了法律基础。,中国实施股票期权的实践,中国实施股票期权的实践,1999年9月泰达股份就正式推出了激励机制实施细则,这是我国A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措施的第一部成文法。而国内最早公布股权激励

8、方案的上市公司是福地科技(0828)。在披露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中,当时广东福地共有16位高管人员从中受惠,每人获得奖金从32万元到36万元不等。其中,约7万元以现金形式发放,约25万元到29万元用于购买该公司股票。,中国实施股票期权的实践,2001年,亚泰(600881)宣布:根据1999年度股东大会关于实施认股权方案的决议和2000年度经营业绩大幅度增长的实际,决定2001年提取560万元认股权激励基金,对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及对公司有特殊贡献的员工和技术骨干实行认股权激励方案。,吉林亚泰股权激励方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客观要求,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将进

9、一步分离,从而使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分属两个不同的阶层(包括国有企业所有者国家和经国家授权的经营者人作为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对立面,企业所有者把经营管理权授予经营者,委托其从事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而经营者接受委托成为代理人,代替所有者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期权激励制度在中国实施的必要性,解决国有企业因体制原因而存在的固有矛盾,解决国有企业投资主体缺位所带来的监督弱化。国企经营者与作为股东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存在固有的利益冲突,当个人利益与股东利益发生矛盾时,经营者很可能放弃股东利益而谋取私利。实施期权激励,建立以产权联系为纽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能够使经营者和股东利益保持一致,促使经营者

10、更重视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股票期权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长期以来国企经营者激励严重不足的难题。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对全国1235位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的调查表明:82.64%的经营者认为“激励和约束机制不足”是影响企业经营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63.92%的经营者认为“激励不足,积极性没有真正发挥”是影响企业经营者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期权激励制度在中国实施的必要性,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原来的企业经营者激励制度,如承包、租赁、年薪、奖金等,这些制度都是着眼于短期激励。短期激励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经营者增加当年利润的积极性,但由于经营者为追求眼前利益而牺牲企业长期发展的短

11、期行为,使许多企业或者出现严重的潜亏,或者缺乏长期发展的后劲。在我国经营者的收入构成中,长期报酬的比例很低,所以,设计我国企业经营者的薪酬计划,应当把长期激励与约束作为重点,使经营者注重企业长期价值的创造。,使经营者更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关注股东长期价值创造,有利于更好地吸引核心雇员并发挥其创造力,核心员工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一般地讲,期权计划仅限于那些对公司未来成功非常重要的成员。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核心成员。授予核心员工以期权,能够提供较好的内部竞争氛围,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同时,由于期权强调未来,公司能够留住绩效高、能力强的核心员工,是争夺和保留优秀人才并预防竞争对手挖走核心员工的有效手

12、段。,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政策环境 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出台实施。 经济环境 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监管制 度的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社会环境 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普通员工的基本认同。 技术环境 发达国家非常成熟的模式和经验。 国内企业成功的实践。,我国实施股权激励面临的主要问题,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配套政策制度的建设比较滞后,职业经理人市场还未形成,融资渠道不够畅通,业绩考评体系有待完善,整体环境有待改善,第一,资本市场的状况。股权激励不管是采取何种模式,无一不是以股价作为业绩评价的指标,

13、激励机制与股票价格紧密相关。因此资本市场是否有效、股票价格能否真正反映企业的价值都相当程度地决定着股权激励正效应的发挥,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我国实施股权激励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法律障碍 1、公司法149条规定:“公司不能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不利于解决实施股票期权制所需要的大量股票的来源。第83条也规定除发起人认购股票之外,其余股票应当向社会公开募集,上市公司新发行的股票应向原股东配售或向社会公开募集,公司一般不得留置。这条规定也限制企业实施股票期权制的股票来源。 2、税法和会计制度。美国有非常完善的配套政策。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实施股权激励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有政府在立法、税收等方面的支

14、持,据统计,目前美国已经颁布了25个联邦法案来援助员工持股计划,50个州中也大多颁布了鼓励员工持股的立法。 (二)公司治理结构 1、董事会成员不是真正的股权所有者。 2、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配套政策制度的建设比较滞后,我国实施股权激励面临的主要问题,职业经理人市场还未形成,第二,经理人市场的状况。我国尚没有形成对企业的经理人员进行市场选择、市场评价和市场约束的经理人市场。缺乏这样的市场,意味着经理人的绩效很难得到正确的评价,更难以形成“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仅以股价的高低论英雄,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明显有失偏颇。,我国实施股权激励面临的主要问题,融资渠道不够畅通,我国实施股权激励面临的主要问

15、题,业绩考评体系有待完善,我国实施股权激励面临的主要问题,关于期权激励制度作用的几点问题,公司股价与公司长期价值并不一定完全一致,两者的相关性取决于市场的有效程度。由于激励成本的限制和经理人投资能力的限制,经理人持有股份的数量是有限的,经理人持股时间也是有限的,这些都制约了股权激励的效果。 另外,股权价值的变动不仅仅取决于经理人本身努力,同时还受到经济景气、行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股权激励并不能使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完全一致,过小的持股数量起不到激励效果,有人对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作了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持股占总股本的比例普遍偏低,并且经理的持股情况与公司业绩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从而

16、认为过低的持股比例并不具有激励作用。,关于期权激励制度作用的几点问题,政企不分的情况下不宜实行股权激励,政企不分的情况下很难界定经理人的绩效。当政企不分有利于企业时,经理人获得股权增值收益是不合理的,对公司股东和其他员工也是不公平的;当政企不分不利于企业时,经理人当然也就不会愿意承担股权贬值。,关于期权激励制度作用的几点问题,股权激励并没有解决经理人的选择机制问题,目前一些国企的问题不是单纯的激励机制的问题,而是经理人本身就不合适。对不合适的经理实施股权激励是没有意义的。经理人的选择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经理人市场的建立健全是真正解决经理人选择机制的关键。,关于期权激励制度作用的几点问题,经营者持股不能解决经营者拿“黑钱”的问题,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在没有足够的管理约束机制情况下,简单的股权激励并不能解决“黑钱”问题 。实际上很多国企经营者的腐败不仅仅是激励机制的问题,更大程度上是一个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