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管理}某某某年一轮复习生物课时讲义第38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018110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22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管理}某某某年一轮复习生物课时讲义第38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生物科技管理}某某某年一轮复习生物课时讲义第38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生物科技管理}某某某年一轮复习生物课时讲义第38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生物科技管理}某某某年一轮复习生物课时讲义第38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生物科技管理}某某某年一轮复习生物课时讲义第38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管理}某某某年一轮复习生物课时讲义第38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管理}某某某年一轮复习生物课时讲义第38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8课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 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 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 业模式 ()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某一区域之内所有的生物和 无机环境,并不能说是由生物构成的,在该生态 农业模式中只是实现了良性循环,不能实现能量 的循环利用。 答案 C,2.科学家把“末日之钟”的时间从晚11点53分调至 晚11点55分,警示气候

2、变化构成的威胁“接近核 武器的可怕水平”, “温室效应”将给人类带来 灾难。下面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 A.化学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 式循环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 措施,解析 本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以生态系统中碳 循环为考点,引导关注人类生活环境,关注人类 的命运。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CO2等气体含量增 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化学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 燃烧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 答案 D,3.在碳循环中

3、,连通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类群 和生理作用分别是 ( )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A.; B.; C.; D.; 解析 碳循环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 作用将CO2转化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分解者则 通过分解作用把有机物变成CO2返回无机环境。,B,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 ) A.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 B.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所有元素 D.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 解析 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的 循环,而非特定元素。,C,5.为了验证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淀粉,取两只烧 杯甲和乙,都放入等量的淀

4、粉溶液20 mL,甲中加入 30 mL制备好的土壤浸出液,乙中放入等量的蒸馏 水,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7天。然后从甲中取出等 量的溶液放入A1、A2试管,从乙中也取出等量的溶 液放入试管B1、B2,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和 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预 测正确的是 ( ) A.A1和B1都会有蓝色出现,而且颜色深浅一致 B.A2有砖红色沉淀出现,B2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C.A2和B2都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D.以上结果都不正确,B,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 ( ) A.只能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 B.最终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 C.都能

5、通过燃烧返回大气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解析 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利用一些矿质元素。在 碳循环中,各种生物成分均可通过呼吸作用产生 二氧化碳,并将其释放到大气中。有些元素就不 可以通过燃烧返回大气,例如氮元素。,D,7.下图表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定的生态系统必 须满足的条件,则字母X最可能代表 ( ) A.生物因素 B.共生关系 C.非生物因素 D.物质循环 解析 生态系统能够自我维持稳态必须满足物 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顺利进行,所以X代表物质 循环。,D,8.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 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6、) A.图中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C.类群丙的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途径之一 D.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 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由图可知,气 体X为二氧化碳,类群乙为生产者,类群丙为消费 者,其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联系生物群落 与无机环境的两种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图中甲 为分解者,如果甲缺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不 能正常进行。 答案 C,9.在一个用钢化玻璃做成的封闭水缸内,如果养的是 鱼、虾、水蚤等水生动物,还有一些水草和藻类以 及一些微生物,开始时它们正好达到了生态平衡

7、状态。后来为了取得一些实验结果,进行了遮光 处理,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氧气含量减少 B.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厌氧微生物数量增多 D.动物数量减少 解析 这一个封闭的水缸,实际上就是一个封闭的 生态系统。如果进行遮光处理,植物的光合作用受 阻,二氧化碳利用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 气产生减少,所以厌氧微生物在这种情况下会增 多。植物生长受阻,结果又会导致动物数量减少。,B,10.根据下面的碳循环示意图进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只有通过光合 作用 B.参与过程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物、植物共同 构成了群落 C.该区域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

8、无机环境之间 要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若绿色植物的优势种为草本植物,将来可能会演 替为森林生态系统,A,11.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 的主要渠道的图解,正确的是 (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由于生产者和分 解者接通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通道,生产者 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利用光能或氧化 无机物释放的能量,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这 样无机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生物群落,经各级消费 者利用,最后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又将有机物转 化成无机物归还于无机环境中去。 答案 A,12.下图表示生物圈中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 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过程代表

9、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过程造成的 D.农业生产中的松土可以增大过程,解析 B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A是分解者; 是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是微生物的 分解作用,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是 指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分别由生产者、消费者流 向分解者,是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由生产者 流向消费者。 答案 C,13.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该图 可以说明 ( ) A.该图主要体现的是氮元素的循环 B.A与B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C.图中的生理过程全在线粒体中进行 D.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解析 该物质循环是碳循环,物质循环具有全

10、球 性的特点。A与B分别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一个 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生理过程是指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 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 D,14.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绿色植物可以通过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可以通过 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2)图中能量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 和 之间循环往复。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离不开物质 的合成与分解过程。,(4)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它是一个在物 质上 的生态系统。 (5)由于石油、煤等化学燃料在短时期被开采利 用,使以 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积 累,会造成 ,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解析 图示是碳循环过程,

1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 定二氧化碳,使碳进入生物群落,然后又通过生物的 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实现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是离不开物质循环的,其贮存和释放均发生 在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物质循环主体是最大 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但是由于人们过度使用化石 燃料,导致二氧化碳释放过多超出了物质循环限度, 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 答案 (1)光合呼吸 (2)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3)贮存与释放 (4)自给自足 (5)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15.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硫循环和碳循环及其相互关 系的简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图中标号 所代表的内容能体现出这个生态系统自动

12、 调节能力的大小。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增重2 kg, 至少需要生产者 kg。,(3)若要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 可采用的措施为 。 (4)在硫循环中,除图中所示过程外,大气中二氧 化硫的来源还应有 。 (5)碳和硫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形式依次为 。 (6)若短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迅速 增加,会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依次是 。,解析 (1)能体现出这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 大小的是食物链的复杂程序,可反映食物链复杂 程度。(2)次级消费者增重2 kg,至少需要生产者 220%20%=50 kg。(3)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 稳定性,常采取的措施是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

13、 类。(4)在硫循环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 生物的分解作用;石油等化学燃料的燃烧; 火山爆发三条途径。(5)碳和硫在生物群落中 流动的形式都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6) 短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可引起温室效应,短 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硫增加可产生酸雨。,答案 (1) (2)50 (3)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 (4)石油等化学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 (5)有机物、有机物 (6)温室效应、酸雨,16.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 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 之 间不断循环的过程。,(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 表

14、的生物为 ;Y的细胞结构与丙 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 (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 处(在ad 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 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4)化学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 途 径产生CO2。,解析 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或某些化能自养型 生物的合成作用(常见的有硝化细菌等),把大气 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生产者 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 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又把二 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被 分解者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 大气中。另外,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 油等,被人们开采出来后,通过燃烧把大量的二氧化 碳排放到大气中,也加入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由此可见,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在植物细胞中,二氧化碳在叶绿体中被利用,又可通过呼吸作用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分解产生。 答案 (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2)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 有核膜包 围的细胞核 (3)c a和b (4)微生物的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