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十五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高鸿业版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017805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十五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高鸿业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十五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高鸿业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十五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高鸿业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十五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高鸿业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十五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高鸿业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十五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高鸿业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十五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高鸿业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一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财政政策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财政与国家关系的论证: “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主体是国家或政府,伴随国家政权的产生而出现的。 财政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经费,使其能提供 公共物品、引导资源流向,弥补市场失灵,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资料 财政的起源(1),资料 财政的起源(1),“财政”一词最早起源于 西欧,1315世纪,拉 丁文finis 指结算支付期 限的意思,后为finare。 16世纪末,法国政治家 波丹 用法语 finance

2、s, 认为是“国家的神经” 。 1898年, 戊戌变法的 明定国是诏有 “改 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资料 财政的起源(2),资料 财政的起源(2),公共财政古已有之,财政的“公共性”特点是与生俱来的。 财政最初就是在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集团的分配活动。 统治集团的“集体性”或 “公共性” 赋予了财政有别于一般财务的“私人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在经济高涨、通货膨胀率上升太高时,政府也 可以采用增税、减少支出等紧缩性政策。,资料 财政政策的手段,资料 财政政策的手段,政策手段主要包括税收、 预算、国债、购买性支 出和财政转

3、移支付等。 政策类型分自动稳定、 相机抉择;扩张性、紧 缩性财政政策、中性。 政府进行反经济周期调 节、熨平经济波动、有 效配置资源的重要工具。,资料 扩张性财政政策思想,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假如财政部用旧瓶装满钞票, 然后将其埋藏于废弃的煤矿 中,再用废渣回填夯实。然 后把产钞区域的开采权出租 给私人企业家,让私人企业 雇佣工人把这些钞票再挖出 来。如果真能这样,也就没 有失业问题了。但假如 政府因为政治上或其它困难 不能制定这样的政策,采用 上述对策也比无所作为要好。,管子侈靡篇:让富人穷奢极侈, 穷人就能有工作做了, 不必仰赖救济就可以维持生计。 “雕卵然后瀹(yue,四声, 煮)之

4、, 雕栋然后爨(cuan,四声,烧)之。” 他还鼓励厚葬,延长治丧时间,提高治丧规格,如开挖巨大的墓坑,可以使用庞大的力工,使大量能工巧匠有用武之地,而这又是孝子贤孙乐于支出的。,资料 扩张性财政政策思想,货币政策 货币是指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和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一般商品。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纸币、铸币称为通货或现金;存款货币又称银行货币或信用货币,是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近似货币:又称准货币,是商业银行中的定期存款和其他储蓄机构的储蓄存款。,资料 中国古代货币,资料 中国古代货币,货币政策的影响 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

5、,为 实现特定目标,通过银行体系来变动货币供给量以调节总需求的信贷、利率、外汇政策。 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一切有关于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措施手段体系。 政策制定者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或方向等 。,资料 货币政策的作用领域,资料 货币政策的作用领域,案例 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2010年 12月 3日,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2011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 非常时期的非常货币政策是不可持续的,核心是让货币政策回归到常态,保证银行体系能释放适度的流动性。,案例 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第二节

6、 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财政政策效果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 财政政策效果因IS曲线斜率而异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挤出效应是指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存 在着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问题。,财政政策效果因LM曲线斜率而异 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

7、效果就越大。,只有当一项扩张性财 政政策不会使利率上 升很多时,或利率上 升对投资影响较小时, 它才会对总需求有较 强的效果。,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的极端情况,凯恩斯极端,IS在陷阱中移动,r0,LM,LM,r0,LM,LM,形成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的原因 第一,LM为水平线,不同政策手段的效果不同 货币政策无效 LM为水平线,表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人们持有货币而不买债券的利息损失是极小的,而买债券的资本损失风险极大,因此,这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只想持在手中。这样,用

8、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是没有效果的。 财政政策有效 若政府用增加支出或减税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则效果十分大。因为政府实行这类扩张性财政政策向私人部门借钱(出售公债券),并不会使利率上升,从而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 ,从而财政政策十分有效。,第二,IS为垂直线时,货币政策无效 IS为垂直线,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即不管利率如何变动,投资都不会变动。在经济停滞时期,利率即使发生了变化,也不能对投资发生明显的影响。即使货币政策能改变利率,对收入也没有作用。,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充分就业条件下挤出效应的原因 充分就业条件下,

9、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和劳务的竞争会加剧,物价就会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货币量减少。结果,债券价格就下跌,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投资减少了,人们的消费随之减少,即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货币幻觉条件下,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得总需求增加 货币幻觉就是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 物价上涨了,名义工资虽未变,但实际工资下降了,工人如仍像物价未变时一样提供劳动,那么,在短期内,由于企业对劳动需求增加,因此,就业和产量将会增加。 非充分就业条件下也存在挤出效应

10、 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使总需求水平提高,产出水平相应提高,从而使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货币交易需求增加了,但货币名义供给量未变),因而利率会上升,并导致投资水平下降。但一般说来,不对私人投资支出产生完全的“挤出”。,资料 走出“货币幻觉”,“货币幻觉”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 欧文费雪 于 1928 年提出来的“天真的信仰”,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 弗里德曼于1967年提出真正理性的经济人不仅要求名义工资,更要求实质工资。,资料 走出“货币幻觉”,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取决于IS

11、和LM曲线的斜率。,货币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异 在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货币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 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相交,财政政策就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这就是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o,y,r,IS,LM,LM,古典主义极端,IS,古典主义极端情况的形成原因 第一,LM垂直时,财政政策无效 LM垂直,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

12、系数等于零,即利率极高,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或损失极大,且人们看到债券价格低到了只会上涨而不会再跌的程度。因此,人们再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时,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而向私人部门借钱,只有在政府借款利率上涨到足以使政府公债产生的收益大于私人投资的预期收益时,私人部门才肯向政府借出资金。于是,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就是完全的。 第二,IS水平时,财政政策无效 IS呈水平状,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达到无限大,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投资大幅度变动。因此,政府因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而需要向私人部门借钱时,利率只要稍有上升,就会使私人投资大大减少,产生完全“挤出效应”。,第三,LM垂直时,货币政策有效

13、 当货币当局使用购买公债办法增加货币供给量时,公债价格必须上升到足够高,人们才肯卖出公债以换回货币。由于人们对货币没有投机需求,增加的货币供给将全部用来增加交易需求,直至收入水平提高到正好把所增加的货币额全部吸收到交易需求中。因而,货币政策无限大。 第四,IS水平时,货币政策有效 IS呈水平状,说明投资对利率极为敏感,因此,当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稍有下降,就会使投资极大地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有很大增加。,古典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只同产出水平有关,而同利率关系不大;货币供应量的任何变动都对产出有极大影响。,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

14、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否则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打折扣 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案例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于2010年11月至 2011年 6月实施的 6000亿美元国债购买计划,目标在于应对经济减速和通胀风险的政策。 无论是否进行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如何提高美元流通性都将是提振经济的重点,而可能带来全球范围通货膨胀。,量化宽松( quantitative easing)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 币供应,“宽松

15、”是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 2009年 3月18日, 美联储实施首次量化宽松货 币政策, 购进1.15 万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抵押证券和“两房”债券。,案例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资料 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政策时滞是从需要采取行动情况出现,经过制定政策过程,直至政策部分乃至全部发挥效力的时间分布间隔。,资料 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当局明智之举是根据长期增长的需要,确定一个稳定货币增长率,并不受任何干扰地实施。,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如果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政府可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性货币政策,或结合使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效应,有时必须 考虑经济和政治需要,有时则必须根据

16、何者更强有力而定。,R,LM1,IS1,Y,Y1,R2,A,LM2,B,Y2,IS2,R1,G,Ms,政府和中央银行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不同的 目标,来选择不同的政策组合,必须考虑各行业、各阶层人群的利益如何协调的问题。,案例 越战升级对利率的影响,案例 越战升级对利率的影响,i 三个 月期 国库券 利率,LM0,24710,4.88%,IS0,26160,3.95%,从1965年初到1966年末, 美国驻越南军队由不足2.5万人增至35万人,政府支出增加了550亿美元。,Y 亿美元,O,案例 拉弗曲线和里根减税,阿瑟拉弗是美国经济学家,供给学派代表人物,为里根政府推行减税政策出谋划策。,o,T(税收),R(税率),R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