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浙江专用】201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共150张PPT)教学提纲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017597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150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浙江专用】201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共150张PPT)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苏教版浙江专用】201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共150张PPT)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苏教版浙江专用】201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共150张PPT)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苏教版浙江专用】201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共150张PPT)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苏教版浙江专用】201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共150张PPT)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浙江专用】201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共150张PPT)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浙江专用】201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共150张PPT)教学提纲(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8讲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第9讲 铁及其化合物 第10讲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11讲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专题3 知识框架,1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专题3 知识框架,3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专题3 使用建议,内容特点 本专题的重点知识是:铝单质的化学性质和Al2O3、Al(OH)3的两性;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和重要的化学反应。陶瓷、水泥、玻璃三大硅酸盐工业的生产原理、主要设备和生产过程。 本专题的难点是:Al3、Al、AlO三者的转化,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单质硅和二氧化硅晶体的结构,要重点突破。,专题

2、3 使用建议,(1)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的转化过程,需要运用学过的原子结构特点,研究铝的性质,进而研究从铝土矿冶炼铝的原理和过程。 (2)从原理上认识炼铁和炼铜,研究铁、铜的性质,由性质探讨了铁、铜的腐蚀和防护。 (3)含硅矿物和信息材料,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尤其是信息材料的应用,需要理解记忆。 (4)本专题同时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的应用。,专题3 使用建议,编写思路 1本专题的编写打破了教材原有的顺序,将知识大致分为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铁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保证了各部分知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其中铁及其化合物设置了A、B两个课时作业。 2镁、铝及其

3、化合物知识的编排重点放在了镁与铝性质的比较上,使学生既要了解二者的相同点,又要了解二者的区别。在要点深化中,主要对“铝三角”和相关图象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既介绍了相关知识点,又介绍了解题的思路与解题方法。,专题3 使用建议,3铁及其化合物内容的编排,主要介绍了各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且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铁元素的三种氧化物、两种氢氧化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它们的异同点。对于高考热点“铁三角”的内容不仅仅通过知识梳理来夯实基础,更是利用了要点深化中的“探究点三”进行升华与提高。 4铜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编排结合了新课标的要求、高考试题的实际,在知识梳理中对铜及其化合物的知

4、识进行了总结、归纳、整理,对铜、氧化铜、氢氧化铜、硫酸铜等物质的性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要点深化中,主要针对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铜的化合物的制备这两个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知识进行了深入探究。,专题3 使用建议,5碳、硅及其化合物的内容编排,重点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如对碳元素的几种同素异形体的比较、对碳元素的氧化物的比较、对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比较等等,旨在让学生通过辨析、比较,使知识清晰,能力提升。,专题3 使用建议,教学建议 本专题复习时要注意: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密切联系实际,本专题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线

5、,涉及的很多物质和化学原理均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践、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按照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制法和检验方法的逻辑进行学习,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网络化,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重视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实践探索得到的知识易接受、易掌握,同时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专题3 使用建议,课时安排 本专题建议10课时完成,6课时用于在课堂上完成811讲,2课时进行习题讲评,2课时进行单元卷的测试及讲评。,第8讲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第8讲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第8讲 考纲导学,第8讲 要点探究,【知识梳理】,镁、铝的

6、化学性质(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探究点一镁和铝的性质,_(缓慢),第8讲 要点探究,Mg2HCl= MgCl2H2,2Al6HCl= 2AlCl33H2,2Al2NaOH2H2O= 2NaAlO23H2,第8讲 要点探究,【要点深化】 关注Al的特点 1Al是中学阶段学习的唯一一种既能与酸(非氧化性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H2的金属。该点常常作为推断题的题眼”。,第8讲 要点探究,2与Al反应的碱溶液必须是强碱溶液,如Al不能与氨 水反应放出氢气。Al与NaOH等强碱溶液的反应中,NaOH 既不做氧化剂,也不做还原剂。其反应的机理为:2Al 6H2O=2Al(OH)33H2,Al(OH

7、)3NaOH=NaAlO2 2H2O,将这两个方程式叠加消去Al(OH)3,可得总反应 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该反 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第8讲 要点探究,第8讲 要点探究,第8讲 要点探究,例1根据下面的信息,推断元素及有关物质,按要求回答问题。 信息:有X、Y、Z三种常见元素的单质,其中X、Y为金属,Z为非金属单质;三种单质均能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三种氧化物中,有两种能溶于稀硫酸,两种能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 信息:向上述三种元素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盐酸,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

8、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信息:向上述三种元素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典例精析】,第8讲 要点探究,(1)这三种元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作出这种判断的原因是_。 (2)中白色沉淀物的化学式为_。 (3)中生成白色沉淀物的离子方程式为_ _。,第8讲 要点探究,例1(1)铝因为氧化物中必有一种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解析 (1)根据信息,氧化物中必有一种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铝的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故必有铝元素。(2)单质能溶于盐酸,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沉淀必为氢氧化镁。(3)单

9、质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足量盐酸生成的沉淀必为硅酸。,第8讲 要点探究,点评本题中的突破点为“三种氧化物中,有两种能溶于稀硫酸,两种能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关键是从这句隐语中总结出“氧化物中必有一种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我们学过的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溶液反应的物质有:金属单质:Al;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 3;弱酸的酸式盐:NaHCO3、KHS、NaHSO3等;弱酸的铵盐:(NH4) 2CO3、CH3COONH4、(NH4) 2S等。 下面的变式题则从量的角度考查了Al与强碱的反应。,第8讲 要点探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

10、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是()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变式题,第8讲 要点探究,B,【解析】由2Al3H2SO4=Al2 (SO4) 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等物质的量的铝完全反应生成等量的H2;等物质的量的H2SO4和NaOH与足量铝反应放出H2的体积比为23;因本题H2体积比为56,只能是一种溶液中Al不足,另一种溶液中Al过量,因一定物质的量的NaOH比H2SO4消耗Al多,因此,只能是碱中Al不足,酸中铝过量

11、,答案为B。,第8讲 要点探究,【知识梳理】,1氧化铝 (1)两性氧化物 与HCl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下同) _。 与NaOH反应:_。 (2)用途 熔点很高,是一种比较好的_;也可制作各种宝石;工业上利用_的方法冶炼铝。,2Al2O36HCl=2AlCl33H2O,探究点二铝的重要化合物,Al2O32NaOH=2NaAlO2H2O,耐火材料,电解熔融的氧化铝,第8讲 要点探究,2氢氧化铝 (1)化学性质 两性氢氧化物 与HCl反应:_。 与NaOH反应:_。 受热分解:_。 (2)制备 向铝盐溶液中加入氨水,离子方程式为 _。 向偏铝酸盐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离子方程式为_。,Al(O

12、H) 33HCl=AlCl33H2O,Al(OH) 3 NaOH=NaAlO 22H 2 O,第8讲 要点探究,3明矾净水原理 明矾的化学式为_,其净水原理涉 及的离子方程式为 _。,KAl(SO4)2 12H2O,第8讲 要点探究,【要点深化】,1“铝三角”的转化关系及应用 (1)“铝三角”的转化关系,第8讲 要点探究,(2)“铝三角”的应用 鉴别(利用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现象为:先生成白色沉淀, 后沉淀又溶解。 NaOH溶液中滴入AlCl3溶液现象为:开始无明显现象, 后产生白色沉淀,不溶解。 分离提纯 利用Al能溶于强碱溶液,分离Al与其他金属的混合

13、物。 利用Al2O3能与强碱反应,分离Al2O3与其他金属氧化物。 利用Al(OH)3的两性,分离Al3与其他金属离子。,第8讲 要点探究,2.铝盐与强碱溶液作用生成Al(OH)3沉淀的量的关系 主要反应关系有: Al33OH=Al(OH)3,(1)定量分析 可溶性铝盐与强碱(如NaOH溶液)反应,Al元素的存在形式,第8讲 要点探究,第8讲 要点探究,3Al(OH)3沉淀的图象的分析,第8讲 要点探究,第8讲 要点探究,4.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1)铝的存在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占地壳总质量的7.45%,铝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氧化铝(Al2O3)是铝元素在地壳中的重要存在形式

14、之一。 (2)铝土矿的主要成分 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还含有少量的氧化铁(Fe2O3)和二氧化硅(SiO2)等杂质,是铝元素在地壳中的重要存在形式之一。,第8讲 要点探究,(3)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要从铝土矿中提取铝,首先必须制取纯度较高的氧化铝,从铝土矿中制备铝的工艺流程如图82所示。,图8-2,第8讲 要点探究,例2某实验小组对一含有Al3的未知溶液进行了定量分析,做出了如下滴入NaOH溶液体积与沉淀物质的量之间关系的图象。,【典例精析】,图8-3,第8讲 要点探究,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未知溶液中至少含有_种阳离子。 (2)滴加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3)若该未知溶液中只含三种阳离子且一种是二价阳离子,求a的值。,第8讲 要点探究,例2 (1)三(2)5 mol L1(3)10,第8讲 要点探究,点评解决有关Al(OH)3沉淀的图象题,其突破点往往就是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