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作业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15235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4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作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课时作业课时作业知能提升知能提升 1(2018湖北八市联考)现代人追求高效率、高品质的健康生活,因此市场上果 汁饮料、果酒、果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请回答: (1)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发酵罐先_,促进酵母菌大量繁殖,然 后密闭,有利于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若产物中生成了酒精,使用酸性重铬酸钾 试剂检验呈现_色;若要测定发酵罐中的酵母菌密度,可以使用血细胞计 数板进行计数,为了获得较好的观察效果,需要先对样液进行_处理。 (2)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严格,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 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酸?_(填“能”或“不能”)。请说明理 由:_。 (3) 若 要 提

2、高果醋的 产量,发 酵过程中关 键要提供 _、 _等条件(答出两点)。 (4)在果汁加工过程中,添加_酶可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 解析:(1)果酒发酵利用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在酿酒过程中,发酵 罐先通入无菌空气,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促进酵母菌大量繁殖,然后密闭, 有利于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若产物中生成了酒精,可使用酸性重铬酸钾试剂检 验,应呈现灰绿色;若要测定发酵罐中的酵母菌密度,可以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 行计数,为了获得较好的观察效果,需要先对样液进行稀释处理。(2)果酒发酵 为无氧环境,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此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也不能将果汁中 的糖发酵为醋酸。(3)若要提高果醋的

3、产量,发酵过程中关键要提供充足的氧气, 控制适宜的温度和 pH。(4)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用纤维素酶 和果胶酶处理可以提高果汁的澄清度和出汁率。 答案:(1)通入无菌空气灰绿稀释(2)不能醋酸菌是好氧细菌,而果酒发 酵为无氧环境,醋酸菌无法生存(3)有氧环境适宜的温度和 pH(4)纤维素酶 和果胶 2(2018皖南八校联考)中国杏树的栽培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但对杏果的利 用一直停留在鲜食果肉或杏仁上。研究人员不断创新开发,成功酿制出杏果酒, 其色泽淡黄、果香浓郁、营养丰富;检测发现果酒中总黄酮达 20%,是目前天然 可食植物制品黄酮含量最高的饮品,是具有抗癌防衰老功效的功能型

4、饮品。回答 下列问题: 2 (1)在酿制杏果酒的开始,一般要先通气,其目的是_。制 酒过程中可用_检测酒精的存在。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果肉中 的_也进入发酵液,使杏果酒呈现淡黄色。 (2)酿制杏果酒时,不需要对杏果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这是因为在 _ _。 (3)制作成功的杏果酒若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尤其是气 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分析其原因是_。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 环境条件是_(填“充足”或“缺少”)糖源。 解析:(1)为了增加酵母菌的数量,使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故在酿制 杏果酒的开始时一般要先通气。检测酒精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随着酒精度数的 提高,果肉中的色素也

5、进入发酵液,使杏果酒呈现淡黄色。(2)在缺氧呈酸性的 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该环境而 受抑制,故酿制杏果酒时,不需要对杏果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3)空气中含有 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且最适生长温度为 3035 。当缺少糖源时和在 有氧条件下,其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 答案: (1)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色素(2)缺氧 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 该环境而受抑制(3)空气中含有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 3035 缺少 3腐乳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发酵食品,其味道鲜美,营养

6、丰富,风味独特,易于 消化。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腐乳的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是_,它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 要区别是_。 (2)腐乳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与此有关的物质变化 有_;_。参与这些物质变化的酶有 _。 (3)在腐乳的制作中,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酒的含量应 控制在 12%左右的原因是_ _。 3 (4)腐乳以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下列有关腐乳制 备的操作正确的是() A逐层增加盐的用量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也可以防止杂菌污染 B制作腐乳时,容器要进行灭菌,装豆腐时操作要缓慢以防止豆腐碎裂 C毛霉菌丝大量繁殖时可形

7、成有害的“硬皮”,不能食用 D不同颜色的腐乳制备过程有很大不同 解析:(1)多种微生物参与豆腐制作,如青霉、酵母菌、曲霉、毛霉等,其中起 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为真核生物,乳酸菌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细胞无核膜 包被的细胞核,而真核生物有。(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的蛋白质 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 协同作用下,豆腐变成腐乳。(3)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 12%左右。酒精含量 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 导致豆腐腐败。(4)豆腐坯用食盐腌制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会

8、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 变质; 装豆腐时操作要快速, 以防止微生物污染; 毛霉菌丝大量繁殖时形成的“硬 皮”可以食用;不同颜色的腐乳都是通过发酵制作而成的,制备过程基本相同, 只是加入的辅料有所区别。 答案:(1)毛霉毛霉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脂肪 甘油、脂肪酸蛋白酶、脂肪酶(3)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 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4)A 4家庭中泡菜的制作方法是: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洗后,放入彻底清洗并 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 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有

9、时制作的泡菜会“咸而不酸”或“酸而不咸”, 前者是用盐过多,后者是用盐过少。回答下列问题: (1) 用 白 酒 擦 拭 泡 菜 坛 的 目 的 是 _ 。 密 封 菜 坛 的 原 因 是 : _; _。 (2)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_ _。 (3)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_ 4 _。 (4)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将_;菜坛内有机物的种类将 _。 (5)乳酸菌与酿制果醋的菌种在代谢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是_。 解析:(1)家庭中泡菜的制作中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密封菜坛的原 因是乳酸菌是厌氧生物,密封后形成缺氧环境,细菌进行无氧呼吸生成乳酸,以 及防止杂菌进入。(2)

10、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 抑制了乳酸菌发酵。(3)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接种乳酸菌。(4)制作泡菜的 过程中,乳酸菌无氧呼吸消耗有机物,有机物的干重将减少,菜坛内有机物的种 类将增加。(5)乳酸菌代谢方式是异养厌氧型,酿制果醋的菌种代谢方式是异养 需氧型,其主要区别是乳酸菌是厌氧细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 答案:(1)消毒乳酸菌是厌氧生物,密封后形成缺氧环境防止杂菌进入 (2)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发酵 (3)提供乳酸菌菌种(4)减少增加(5)乳酸菌是厌氧细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 5如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

11、鲜的蔬菜,原因是_。 (2)为保证既无杂菌,又能使乳酸菌发挥正常作用,应如何处理所用盐水? _。 (3)为测定泡菜内的亚硝酸盐含量,某同学用比色法进行了实验,他在制备标准 显色液时做了如下操作: 用刻度移液管量取一系列不同体积的亚硝酸钠溶液,分别置于 50 mL 比色管 中; 在各管中分别加入 2.0 m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紧接着再分别加入 1.0 mL N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 观察各比色管中溶液颜色的梯度变化。 请指出该同学操作的失误之处:_ _ 5 _。 解析:新鲜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低,对盐水加热煮沸的目的是杀菌,冷却后使 用是为了保证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可利用比色法, 粗略地检测其含量,注意实验中显色剂的配制和相关对比操作。 答案: (1)新鲜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低(2)先将盐水煮沸杀灭杂菌,然后冷却 至室温时再使用(3)步骤中还应再添加一支比色管作为空白对照;步骤中 在各比色管中加入 2.0 m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后应静置 3 至 5 分钟,再加入 1.0 mL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然后再添加蒸馏水,使各比色管中溶液 的体积达到 50 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