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第四章鲁迅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07335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4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编第四章鲁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第一编第四章鲁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第一编第四章鲁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第一编第四章鲁迅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第一编第四章鲁迅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编第四章鲁迅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编第四章鲁迅课件(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鲁迅 教学要点: 1、鲁迅的生平及思想发展。 2、呐喊彷徨。 3、鲁迅后期的杂文。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习题,作品赏析,课外讨论,影片观赏,动态介绍等。 教学内容:,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 一、生平经历 鲁迅(188192519361019)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语)。 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封建士大夫家庭。,故乡生活(18811898): 接受封建传统文化、吴越民间文化。 大户小康困顿 周家是绍兴望族。1861年,太平天国攻克绍兴,周氏家族成为打击对象,被抄没全部家产;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科场案入狱,周家几

2、乎变卖了全部家产周旋营救;此时鲁迅年仅36岁的父亲病故,家里仅有的几十亩田产也已变卖。,南京求学(18981902):逃异地,行异路。初进江南水师学堂,后进江南陆师学堂的矿务学堂,受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同时接触西方的科学文化,接受进化论。 扶桑求学(19021909):广泛接触西方现代思潮。曾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和文化研究工作,探索中国的出路,企图以文艺改造“愚弱的国民”,形成立人思想。,1903年拍摄与日本东京:,弃医从文:一是在日本学习期间受到同学的侮蔑;二是在细菌学课间放的故事短片,日俄战争中,一个中国人给沙俄当侦探,被日军抓住,要拉去砍头,围观的中国人体格强壮,却神情麻木。

3、一个同胞要被砍头示众,国人却把在鉴赏这示众的盛举。 认为“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认为改变精神首推文艺,于是想到弃医从文。,其间,19051907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1909年,与弟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执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务。 1906年回国与朱安成婚。,痛苦与彷徨中孵化思想 (19091918): 鲁迅青年时代的思想 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 后来逐渐接受了阶级意

4、识和共产主义思想。 其间,1913年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文艺创作阶段(19181936):主要从事小说、杂文创作和社会文化活动。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现代小说狂人日记。 同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工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爱国运动(女师大风潮,反对北洋政府的奴化教育政策),被北洋政府通缉,南下(许广平到了广州)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到上海,与许广平同居。 其后先后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以各种方式反抗国民党

5、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1928年3月16日,在上海景云里寓所中,1930年9月,在上海,1933年5月26日,为斯诺编译活的中国所摄,鲁迅的主要作品有: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17本杂文集,书信集两地书。,鲁迅领导、支持了“未名社”“莽原社”等文学社团,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等文艺期刊; 鼓励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作家;大力翻译、介绍了大量外国进步作家

6、及作品;搜集、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整理了嵇康集、辑录了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史钩沉、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十余篇被选为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伤逝等被改编成同名电影。,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因肺病逝世,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碑题字。毛泽东称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人民把鲁迅视为“民族魂”。 经历了两个世纪,是封建阶级的逆子贰臣,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和文化的斗士。 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深层次关注和思考了人类共同面临和探索的问题,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思想

7、、文学和文化财富。,二、思想发展 (一)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在于他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由责任感、使命感产生的改造社会的崇高感。 鲁迅是精神界之战士:“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摩罗诗力说) “剖物质,张精神。任个人,排众数”。(人之历史),鲁迅思想中的民主、科学、进化论、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属于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这些被鲁迅借来,作为改造中国思想意识的武器。 鲁迅的思想受到尼采、叔本华、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的影响。 出于民主自尊心去接送西方,以思想的双重性观照历史,民族自尊中有着深沉的民族自卑感。这决定了鲁迅的文化眼光和文化批判策略。,(二)孤独、矛盾、愤世和悲剧感。 鲁迅总是站在

8、超出时代的位置上,造成其孤独感、愤世感。 它来自于“历史中间物意识”,“在进化的链子上,任何人都是中间物”(鲁迅:写在坟后面) 他要求反传统,以及民族的独立和新生,但他又是站在传统之中反传统。 从而导致了鲁迅的两大精神特点:罪与绝望。对自我的无情审判和历史的鞭挞。 鲁迅在绝望中进行着无力但坚韧的斗争。,第二节 呐喊彷徨 中国现代小说开端和成熟的标志 一、概述 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后,短短六、七年写近三十篇小说,结成呐喊与仿徨。 呐喊收19181922年14篇作品。 彷徨收19241925年11篇作品。,呐喊、彷徨初版本封面,意在“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呐喊自序)

9、。 收录:狂人日记、药、孔乙已、明天、 白光、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风波、 故乡、阿Q正传、 端午节、兔和猫、 鸭的喜剧、社戏。,彷徨: 新文化运动发生分化革命中心南移格外的孤独和寂寞。 他在题彷徨说: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包括: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 长明灯、示众、 高老夫子、孤独者、 伤逝、弟兄、离婚。 扉页上引用离骚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二、呐喊彷徨的特色与贡献 1、新的小说观念鲁迅曾经说过:“在中国,小说是向来不算文学的。” 在传统文学观念中,“小说之类”被称为“闲书”。 上一世纪,梁启超强调“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

10、新小说。”,鲁迅进一步将小说创作与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联系起来。 “在将来困在高墙里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就开口的罢,而现在还少见,所以我只得依了自己的觉察” “画出这沉默的国民魂灵”。,代言人桥梁号角唤醒魂灵促进民族的自我反省与批判。 这一小说观,不仅决定着鲁迅的基本面貌和历史特点,而且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新的人物、题材与思想主题 A、第一个真正写普通劳动农民的小说家。 开创现代小说的两大基本题材农村题材与知识分子题材。 农村社会和农民占极其重要的地位。,独特的视角,独特的主题: 关注下层人受的精神毒害 着重表现精神的痛苦与病态 故乡闰土一声“老爷” 明天单四嫂子的

11、孤独与空虚; 祝福祥林嫂精神的恐怖。,挖掘灵魂深处的病态,提出“改造国民性”的主题。 注意对无意识“无主名”的“杀人团”的描写。 孔乙已里的酒客 祝福里的村里人及柳妈 示众里那些观赏杀人的人们,B、知识分子题材 有几种类型: 一是深中封建科举之毒、充满旧文人酸腐气味的人, 如孔乙已,陈士成等。 二是完全否定的形象, 如四铭、高尔础等。 三是现代知识分子形象, 如吕纬甫、魏连殳、涓生、子君。,描写知识分子生活,批判最为深刻。 看到知识分子是最先觉悟的部分。 但更深切地感受到知识分子的动摇性,以及他们的性格弱点。,伤逝是鲁迅仅有的描写青年爱情题材的小说。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曾明确指出,娜拉走后或

12、堕落或者回来。 伤逝再一次宣告个人反抗的无力。 通过涓生、子君的悲剧,指出人生的要义在于“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三、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 承接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融合西方小说艺术与中国传统小说艺术。 “格式特别”,是现代化的。 民族语言表现民族生活,又是中国化的。,1、艺术格局的重大突破 古典短篇小说讲究逐事铺陈,首尾完整。 高度的不重复性不落俗套层出不穷 近三分之二“横切面式”的 近三分之一“纵切面式”的 一些时空错乱、无从论“切面”的,如茅盾所说: “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

13、欣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 (读呐喊,文学周报1923年10月第91期),2、白描的表现手法 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决。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作文秘决,南腔北调集) 又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能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小孩看的花纸上,主要只有几个人,我深信对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怎么做起小说),吸收“从形似中求神似,由有限中生无限”的美学追求 故乡写闰土的肖像与动作 洗净陈词滥调注重传神写照 药写夏四奶奶上坟时瞬间的表情变化 祝福

14、写祥林嫂木刻似的消尽悲哀的脸色,3、客观激情,寓热于冷的风格。 冷静描写人物场景,精炼叙述情节 注意环境气氛的渲染 药结尾特意制造“阴冷” 离婚 “恭喜大吉”、天下太平 阿Q正传,忧心如焚,第三节 阿Q正传 一、概述 阿Q正传分章连载于 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的晨 报副刊上,署名巴人。 对辛亥革命作批判性历史总结 解剖“国民性” 塑造不朽的人物典型,著名电影演员严顺开扮演的阿Q,1931年出版的阿Q正传日译本封面,阿Q正传 “行状” 生活片断。 全文共分九章: 第一章,“序”,交待阿Q身世和生活环境; 第二章“优胜纪略”和第三章“续优胜纪略”,主要介绍阿Q的性格特点和处境;,第四章“

15、恋爱的悲剧” 第七章“革命” 第八章“不准革命” 第九章“大团圆” 以阿Q的性格为线索,多场面和细节,在俄译本阿Q正传序中说, “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在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 可见,反映中国社会现实和表现国民性问题是这篇小说的核心内容。,“国民性”:从日语转入, 其意为“一国或一民族全体共同具有的性质、感情。” 鲁迅最早提出此观念是1902年, 据许寿裳回忆,他们常谈相关的问题:一、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是最缺乏的是什么? 三、她的病根何在?,在创作中的表现: 一是借助艺术形象从整体上暴露和批判国民劣根性。

16、二是通过杂文类型直接批判和抨击表现国民劣根性的种种社会形象。,二、阿Q形象分析 1、是一个在政治上倍受剥削的农村贫雇农: 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 没有家,没有固定职业 甚至失掉了自己的姓 连恋爱的权利也没有 在人际关系中永远处于失败者的地位,2、“精神胜利法” 对自己的辩护和粉饰 或者“闭眼睛” 或者忘却, 或者向弱者汇愤,转嫁屈辱 或者自轻自贱,甘居落后 自欺欺人,求取虚幻的胜利,3、阿Q的革命 对革命的理解: “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 谁就是谁” 不分敌我 革命就是造反 愚昧,落后,不觉悟 激情,复杂,梦幻 毫无政治气质,三、艺术特色 1、艺术上 采取了“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 加强艺术概括力,加大覆盖面。,鲁迅说: “我的方法是使读者摸不着在写自己的以外的谁,一下子就推诿掉,变成旁观者,而凝聚心到形象是写自己,又象是写一切人,由此开始反省的道路”。,普遍性典型性 表现出 “中国国民的魂灵” “中国的人生” 微不足道世界艺术典型的最前列 与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等并肩而立,且毫无愧色。,2、结构笔法杂文笔法 生动的场面描写 辛辣的议论分析 3、悲剧与喜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