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讲 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作业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05757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讲 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讲 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讲 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讲 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作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江淮十校联考三模)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设“通判州军事” 一至二员,简称通判,与知州同领本州,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审 理等事,本州公文须经通判同意签押方可施行。朝廷还直接选派各色参军,辅助 知州、通判处理行政、司法事务。这些举措() A扩大了知州的行政权力B控制了地方的财政支出 C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通判、各色参军的设置旨在监督控制地方知州权 力,牵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故 D 项正确。通判、各色参军的设置对知州权 力形成较大制约,排除 A 项;材料反映了中央对地方财政权的制约,并非控制

2、地方财政支出,排除 B 项;材料反映地方权力受到中央制约,不利于地方自主 性发挥,影响行政效率提高,排除 C 项。 2(2019江西新余期末)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 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 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丛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 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主要表明() A吏治渐趋清廉化B部门间关系更融洽 C官员日趋专业化D中央集权显著加强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书门下由过去只主决策,不负担具体事务,到既主 决策,又管具体事务,对官员的能力要求提高,官员日趋专业化,C 项正确。A、

3、B、D 三项材料并未涉及,故排除。 3(2019山东临沂一检)自宋一代,官员选任方式趋向多元,科举取士、学 校考选、恩荫补官等,都是入仕的途径。其中,科考入仕者,谓为“正途”,备 受尊崇。而此外入仕者被视为“异途”,在升迁、转任等方面受到限制。宋代仕 途分异的现象说明() A选官方式趋向多元B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C科举制度趋于成熟D官僚体制走向混乱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宋时期科考入仕的官员受到尊崇,这反映了中央重 视官员选拔方式的公正公平及官员的才能学识, 体现了宋代科举选拔制度的成熟, 故 C 项正确。材料旨在肯定科举制在官吏选拔中的地位,并非强调选拔方式的 2 多样性,排除 A 项;

4、材料未强调入仕途径对统治基础的影响,排除 B 项;材料 与官僚体制无关,排除 D 项。 4(2019黑龙江牡一中期末)宋朝的台谏制度主要由御史制度和谏官制度组 成。在宋代,台谏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台谏势力猛增。苏轼在奏章中说道,台 谏官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台谏固未必皆贤,所 言亦未必皆是。 然须养其锐气, 而借之重权者, 岂徒然哉?将以折奸臣之萌也”。 下列对宋代台谏机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加强对宰执百官的监督 B台谏具有言事弹劾的监察职能 C谏官设立不利于加强专制皇权 D谏官谏议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台谏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台谏势力

5、猛增”可知,台谏机 构的设立有利于加强皇权,故 C 项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事关廊庙,则宰相待 罪”可知,台谏势力猛增,对监督宰执及百官的职权行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故 A 项说法正确; 根据材料“宋朝的台谏制度主要由御史制度和谏官制度组成”可 知,台谏具有言事弹劾的监察职能,故 B 项说法正确;根据材料“言及乘舆, 则天子改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谏官谏议有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故 D 项 说法正确。故选 C 项。 5(2019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宋神宗元丰改制后,有臣僚建议废除枢密院, 仿唐制,将军事事务归兵部。宋神宗以“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 为由未予以允准。这反映了宋朝() A谏

6、议制度的完善B部院间矛盾尖锐 C中央集权的加强D重视权力的制衡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代中后期藩镇割据加剧导致中央集 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宋神宗没有允准臣僚提出的军政合一的建议,这体现了宋 朝对权力制衡的重视,D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谏议制度”,排除 A 项;材 料并未涉及兵部和枢密院之间的矛盾,B 项错误;不批准臣僚的请求,与加强中 央集权无关,C 项错误。 6(2019山东日照一模)唐代士人将“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 修国史”称为“平生有三恨”。宋代士人把“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叫做 “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把“不历中书”、未拜相,叫做“生平不足”。据此

7、可 知唐宋社会() 3 A由世俗贵族社会逐渐向平民社会转化 B科举制发展使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C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价值追求的变化 D从以门阀为中心转化为以品官为本位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可知,唐代 士人注重门第声望,根据材料“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可知,宋代士人注重 官位升迁,以登相位为荣,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 7(2019四川德阳一诊) 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 时间州县 公元 960 年111638 公元 979 年2971860 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A科举改革成效显著B地方治

8、理得到强化 C经济重心南移加快D地方机构日渐臃肿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979 年与 960 年相比,州、县数量增多,表明地方被 分化,中央集权加强,故选 B 项。州县数量变化与科举制无关,排除 A 项;材 料未涉及经济问题,排除 C 项;材料反映不出地方机构情况,排除 D 项。 8(2019天一大联考)宋代实行“陛辞”制度,一些由皇帝直接任命的知州、 知府、监司(通判)等在离京赴任时,需当面向皇帝辞行,并借此征询皇帝的理政 意见。这表明,“陛辞”制度() A提升了地方官员的职权B旨在防止官员滋生腐败 C有利于中央政令的推行D强化了对地方行政监察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新任命的地方官员任职

9、前需听取皇帝的意见, 有利于执行 中央的政令,故选 C 项。材料强调新任职官员的上任程序,并未提及地方官员 的职权,排除 A 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官员腐败的现象,排除 B 项;对地方的行 政监察是刺史监察制度,排除 D 项。 9(2019北京西城期末)下图为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与中书省的 职权对应准确的是() 4 A“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涂改之意)而奏换” B“总政务、统率百司、领省事,参决军国重事” C“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是元朝时期的中央机构,此时的中书省独揽相权, 权力很大。A 项反映的是

10、封驳制度,例如唐朝门下省的职能,这不符合元朝中书 省的职能,错误;B 项符合元朝中书省总揽宰相大权的特征,正确;C 项的职责 描述为顾问职能,主要是明朝内阁的职能,错误;D 项根据时间和职责推断是军 机处,虽然处理军国大事,但是不具备决策权,不能统揽六部,错误。 10(2019江苏一模)元代的行省设置犬牙相错: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 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 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该设置的目的是() A打破地区间的隔绝状态B顺应经济格局变动趋势 C消除地方分裂割据威胁D推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答案C 解析我国古代大部分地区并不

11、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排除 A 项;唐代以 后我国经济格局的变动主要是经济重心南移, 元代的行省设置与经济重心南移无 关,排除 B 项;元代行省的设置主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人文和 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认 同感,有利于消除地方分裂割据的威胁,故选 C 项;元代行省的设置主要是为 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为了推动地方文化交流与融合,排除 D 项。 11(2019辽宁部分重点高中联考)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 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

12、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 表明元朝() A君主专制得以加强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地方拥有一定权力 答案D 解析材料“行省凡钱粮、 兵甲、 屯种、 漕运、 军国重事, 无不领之” 5 说明元朝地方拥有一定的权力,故 D 项正确。A 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B 项 误读材料,故排除;C 项与材料“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 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不符,故排除。 12(2019江西省八校联考)元朝自忽必烈开始,王位竞争者都是先到上都, 经过蒙古王公贵族“忽里台”大会的推举,继承蒙古大汗,然后再回到大都做元 朝的皇帝。据此可知,元朝() A君主权力受到贵族限制B王位继承

13、立贤不立嫡 C借鉴了前朝的礼仪制度D主张地方实行行省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朝的王位竞争者必须先到上都经过蒙古王公贵族 “忽里台”大会的推举才能继承蒙古大汗,然后才能回到大都做元朝的皇帝,这 说明元朝君主的权力受到王公贵族的制约,故 A 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王位继 承的方式,而未提及王位继承的标准,故 B 项错误;C 项与史实不符;D 项与材 料不符。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省六部制的三省中,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门 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 复审中书诏敕, 如认为不当, 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 称封驳。尚书省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中书取旨,门下封

14、驳,尚书奉而行之”, 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这个原则并没有始终贯彻。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号为参 知机务、参议得失等,也是宰相。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 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张纸撕了, 掷在地上。 赵普不作声, 把地上的废纸捡起来藏了。 过一两天, 太祖又要赵普拟, 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糨糊粘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 “为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 头说:“既如此,便

15、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皇帝和宰相(丞相)关系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这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 6 答案(1)理解: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可以防 止大臣专权;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但其实质是 封建君主专制。 (2)特点: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示例一)是真实情况。自秦朝设置丞相以来,丞相都是皇帝的副手,帮助皇 帝处理全国政事,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和其他官员进行朝议,因 此材料二是真实情况。 (

16、示例二)不是真实情况。宋代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及三司使,分割宰相的 行政权、军权及财权,导致相权削弱,皇权加强。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 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 大事于政事堂; 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也是宰相”, 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第(2)问,第一小问,需要从材料整体内容来分析归纳,材料内容反映了宋太祖 与丞相赵普之间的关系特点,结合材料内容可得出正确的答案。第二小问,可以 有两种回答, 无论是回答真实或是不真实都需要举出相关的内容来证明观点的正 确性。 14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选官方式,在北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完 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取士无如本朝路狭,唯有进士、明经二科。虽近设制举,亦又 取人不多。是三者,大抵只考文辞、念诵而已。天下之士,有大才大行而赋性不 能为文辞就举试者,率皆遗之。向时天下无事,则此等人或在场屋,或在农亩, 或为商贾,或为僧道,屈伏不能有所为,但怨望思乱而已。今昊(西夏王元昊)贼 寇边,西陲用武,覆军杀将,中外震恐,兵寡粮匮,调发无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